核心素养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优化改进的措施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3
/ 2

核心素养下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优化改进的措施方法

徐军

台州市黄岩区第一职业技术学校 

摘要:目前中职教育教学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落实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目标,也是优化教学过程,帮助中职生提升个人信息素养的有效措施方法。探索教学创新实践的必要途径,不断提升中职生的核心素养,给学生的长远发展进步奠定良好基础条件。对此笔者将结合实践开展细致化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以学习者为中心;核心素养;中职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

引言:按照现阶段的中职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学校需要“以学习者为中心”,探索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现代社会人们在计算机应用阶段有诸多的要求,教师需要转变教学理念并改进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了解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找出满足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有效措施方法,提升教学实践水平。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阶段,需要帮助学生提升课堂参与性,转变自己的学习思维与思想观念,不断提升学生职业发展水平。

1 注重课程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使得课内外教学紧密联系

教师在现阶段的课程教学指导阶段,需要将数字化的教学方法应用起来,发挥各类教学资源的优势影响作用。教师可以将现代化信息平台建立起来,帮助学生在科技引导之下,建立新的学习模式,并完成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创新性探索。教师建立信息平台之后,不仅仅能够给学生的课堂学习奠定良好基础条件,也能帮助学生完成课内外教学资源的整合利用,对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与管理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当教师能够将线下课堂与线上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能够提升课程资源的可视化效果,给中职生带来不一样的学习体验感。

计算机应用基础分为理论与实践两个部分,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条件,实践教学指导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训练。教师应用教学平台,实现对不同教学模块的划分,能够结合课程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将对应的数据库应用起来,使得每次课程结束之后,学生都能获得针对性的操作训练,通过平台反馈了解自己的最近学校状况。教师将信息平台建立之后,需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将平台资源有效应用起来,了解学生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学习阶段的问题所在,学生在课程学习阶段的活跃度也因此得到保障。

教师在整合利用教学资源期间,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通过理论与实践操作同步的形式,利用动图或短视频辅助,将技术操作过程体现出来,能够给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探究奠定基础条件,中职生通常会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讲解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当自学的难度降低,学生就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知识结构。教师在不同的模块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学生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也是拓展个人实践能力的必要措施,对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有积极影响作用。

2 确定三维教学目标,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改教学工作不断推进,为了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性,教师需要将教学指导工作的规范性、有效性不断提升,将三维教学目标应用起来,帮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之下,拓展个人技能,并建立积极的学习观念。三维目标设置期间,教师也应该将人文素养培养工作有序推进,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根本,实现对课程教学全过程的优化改进[2]。教师在学生教育指导阶段,要认识到核心素养注重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要确保学生在现实生活情境之中,能够将学科知识综合应用起来,拥有良好的学习观念以及方式方法,将各类学校困难问题突破,也就是说计算机应用基础要与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相互契合,关注学生的未来成长发展诉求,当学生在面临复杂的生活情境之后,能够将信息技术有效应用起来,展现自我发展阶段所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以及人格品格。

计算机应用基础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其基本概念的界定,离不开对学生的过程性引导。以及关注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之中,个人的适应能力与专业技能。适应能力同时也能反应学生的职业道德与素质品质,而在技能应用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模式有效转变,积极应用探究学习方式方法。计算机相关知识探索分析阶段,与一般的专业课程内容学习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积极思考科学知识,帮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并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与行为意识。当学生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之中,将积极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念培养起来,就能构建内在动力系统,这样一来三维目标与计算机应用基础内容协同开展,学生在课堂实践探究以及课下学习拓展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发展自我的机会。

3优化课程教学设计环节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阶段对办公软件技术应用相关的内容有诸多的要求,教师在excel表格知识讲解期间,需要将课程教学环节优化设置,帮助学生在后期统计、财务相关工作阶段应用计算机基础知识。教师明确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要,将课程内容以及计算机思维能力培养分阶段进行,学生在一个个有趣的任务目标引导之下,能够将自己的学习潜能激发出来,是提升个人学习兴趣以及协作能力的有效措施方法。

教师设计教学任务结束之后,在课堂教学讲解阶段,需要将课程内容中所涉及到的计算机思维进行拆解,进而实现对课程教学任务的分离,当学生能够深入课程教学情境之中,并将复杂的问题进行插接,从抽象知识学习逐步转入到实践探索分析过程中。学生在完成目标学习任务之后,运用计算机思维自主探究分析课程知识内容,能够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课程学习方法,此时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的教学环节设计的积极影响作用也由此展现出来。

4多元化教学评价环节的设定

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阶段设置教学评价模块的最终目的,就是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注重学生的技能水平的拓展。所以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之后,将教学评价多维度的开展,提升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基础课程知识教学需要不断完善与改进,同时将过程性评价结合应用起来。过程性评价也需要分成不同的要点,将平时考核、技能考核与最终的考核衔接起来[3]。考核的主要内容就是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效果等等,判定教师在课程教学策略应用阶段的具体效果。教师需要对学生在特定学习模块的表现进行记录,帮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在专业技能考核以及实践拓展环节,能够紧随课程教学的目标要求,使得教学过程有侧重点,教师关注学生的技能水平发展情况,并利用合理的方式方法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将动态化的课程教学模式建立起来,学生能够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有效应用,核心素养的培养在课程教学评价的支持下,始终是根据学生的长远发展进步而进行的,课程教学效率不断提升。

5结束语:

教师在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指导阶段,要了解中职生的具体情况,将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性、实践性全面展现。以学生核心素养培养为基础,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阶段的能力发展需要,将各类优质的课程教学资源有效应用,并建立信息平台扩展学生的学习范围,则中职生的长远发展进步也能获得保障。

参考文献:

[1]崔志钰.结构·情境·活动:r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型r——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J].教育导刊(上半月),2018,000(008):52-57.

[2]靳颖.基于核心素养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探索[J].教育科学(全文版):00124-00124.

[3]单潇彦.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计算机信息专业教学实践探索[J].信息系统工程,2017,000(010):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