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这些注意事项,你知道多少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22
/ 2

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这些注意事项,你知道多少呢?

曹璐

泸州市纳溪区人民医院  四川泸州  646300

心律失常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它会导致心脏的节律和频率异常,影响身体的正常血液循环。对于心律失常患者的护理,需要关注多方面的因素。下面将详细介绍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希望可以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帮助。

1.心律失常那些事

心律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或频率发生异常,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泵血,影响身体各部位的正常血液供应。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详细探讨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

1.1心律失常的类型

心律失常主要分为快速性心律失常和缓慢性心律失常。

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这些异常会使心脏收缩速度加快,导致血液循环异常,严重时可能导致晕厥、低血压等。

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传导阻滞等。这些异常会使心脏收缩速度变慢,导致血液循环异常,严重时可能导致乏力、眩晕等。

1.2心律失常的原因

心律失常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心脏疾病、内分泌失调、药物副作用等。例如,冠心病、心肌炎等心脏疾病容易导致心律失常;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也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另外,一些药物如利多卡因、普鲁卡因胺等也可能引起心律失常。

1.3心律失常的症状

心律失常的表现多种多样,包括心慌、胸闷、头晕、乏力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诊断和治疗。

1.4心律失常的检查与治疗

检查:对于心律失常的诊断,心电图是必不可少的检查手段。它可以明确患者是否有心律失常和心肌缺血。此外,心脏超声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检查也可以帮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心脏结构和功能,找出心律失常的病因。

治疗:对于心律失常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方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等,帮助患者控制心律失常的症状。非药物治疗方面,包括导管消融、心脏起搏器植入等,对于一些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总之,了解心律失常的相关知识对于维护身体健康非常重要。当出现疑似症状时,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

2.心律失常对患者的不利影响

首先,心律失常会导致血液循环发生失常。心律失常发生时,心脏的收缩程序会发生变化,导致心排血量下降,这会影响身体的血液循环,严重时可能导致重要器官的供血不足。如果影响到脑部供血,可能会出现晕厥、视力模糊等症状,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出现抽搐、精神异常等。

其次,心律失常还会引起患者心悸、胸闷、无力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影响,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

此外,心律失常可能导致患者心前区剧烈疼痛。这种情况可能在患心肌梗塞后更容易引发,严重情况下还可能出现剧烈剧痛。

心律失常也可能增加患者猝死的风险。特别是当心室速度加快并阻滞传导受到阻碍时,可能会导致猝死。这种情况一旦发生,往往病情发展迅速,因此及时发现并治疗心律失常至关重要。

最后,心律失常还可能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由于心律失常可能导致患者产生无力、胸闷等症状,这些可能会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3.对心律失常的护理方法

心律失常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它可能导致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在护理心律失常患者时,需要注意以下注意事项:

休息:对于心律失常患者来说,休息是非常重要的。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在睡眠时,应该采取左侧卧位,以减少对心脏的压迫,减轻心脏负担。

适当运动:心律失常患者应该适量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心肺功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另外,肥胖是导致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心律失常患者应该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水平。

饮食:具体注意事项如下:控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动物油、肌肉、蛋黄、螃蟹、鱼子等,这些食物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从而加重心律失常。少食多餐:避免过饥过饱,尤其是饮食过饱可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从而加重心律失常。控制蛋白质供给:一般按每日每公斤体重1~1.5克供给,如果出现心衰及血压高时,蛋白质应控制在每日每公斤体重1克以内。控制盐及水的摄入:如果有水肿,应严格控制盐和水的摄入。有水肿和心力衰竭者,饮食中不得加盐和酱油。限制热量供给:一般每日每公斤体重供给25~35卡,身体肥胖者可按下限供给。避免过度摄入咖啡因和刺激性饮料:如咖啡、茶、能量饮料等,这些可能会刺激心脏,增加心律不齐的发作风险。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健康脂肪和复合碳水化合物,同时增加新鲜水果和蔬菜的摄入。

环境:心律失常患者需要保持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室内光线应该柔和,避免刺眼的光线和噪音。同时,应该禁止喧哗、嘈杂等噪音刺激,以避免加重病情。

情绪:心律失常患者应该避免喜怒忧思等精神刺激,要善于做患者的思想工作,使之配合治疗,以利于康复。情绪的波动可能会加重病情,因此,家人应该尽量安抚患者的情绪,使其保持平静、放松的状态。患者自身应该保持心情平静,避免情绪激动和紧张,可以进行一些放松活动,如冥想、深呼吸等。

坚持服药:心律失常患者应该按照医生的指导服药,不能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以免加重病情。在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时,应密切观察药物的效果和不良反应。如果服用药物后出现不适症状,应该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诱发因素:心律失常患者应该避免诱发因素,如吸烟、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此外,要避免使用一些可能诱发心律失常的药物,如咖啡因、肾上腺素等。

   预防:为了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应该积极治疗原发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同时,应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制饮酒、保持正常的作息时间等。另外,心律失常患者应该关注病情的变化,如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定期做心电图检查:定期做心电图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心律失常,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

总之,心律失常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对患者身心健康均造成严重不利的影响,需要及时进行有效干预,并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心律失常患者需要注意多方面的因素。只有在全面、科学的护理下,才能更好地帮助患者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