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植人才林 润泽源头水——广西防城港北投环保水务有限公司人才工作实践案例

/ 2

厚植人才林 润泽源头水——广西防城港北投环保水务有限公司人才工作实践案例

防城港环保水务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广西防城港北投环保水务有限公司

一、案例名称

厚植人才林润泽源头水

二、案例简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深刻指出,“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并对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步入新时代新征程,广西防城港北投环保水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防城港环保水务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意识到,必须把各方面优秀人才紧紧团结凝聚在我们党周围,形成最强大的高水平人才队伍,建成企业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充分释放人才创新发展的内在活力和强大动力,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人才支撑。

近年来,防城港环保水务公司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着力探索人才工作实践路径,紧紧围绕上级人才工作部署要求,紧密结合环保水务行业属性,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人才强企”战略作为聚焦价值创造,激发发展活力的牵引力,作为推进自主创新,提高企业竞争力第一抓手,经过人才顶层设计、系统集成和完善优化人才配套政策,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注入推动企业改革转型的人才血液实现了以高质量的人力资源管理主推企业高质量发展,把企业的人才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创新优势和发展优势

三、背景概述

新时代国企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国企党组织建设也应时而动、随势而变。防城港环保水务公司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上级党委有关人才工作部署要求,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立足自身发展定位,树立人才引领发展战略理念,深入实施人才强企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创新,拓宽聚智、育才渠道,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优化人才发展生态环境,激发人才活力,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四、主要做法

(一)做好“筑巢引凤”文章,构建招才聚才“强磁场”

根据公司总体发展及组织架构实际情况,防城港环保水务公司系统性筹划人才工作方案,将招才聚才作为人才工作主线,打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一方面,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建立健全人才引进机制,破除束缚人才发展制度机制“藩篱”,制定了人才引进和培养发展一系列规划,筑牢人才工作建设基石。印发了《广西防城港北投环保水务有限公司2023年人才工作要点》《广西北投环保水务集团有限公司管理职系后备人才管理办法(试行)》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通过校园招聘、社会招聘、内部商调等多种方式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020年至2023年,接收环保水务集团新入职员工共74人,深入提升人才引进质效“筑巢引凤”以吸引高端人才“落地生根”。另一方面,瞄准环保水务行业所需,发展所求,以求贤若渴、吸才如金的姿态,不断拓展主业底盘,完善公司环保水务产业链布局;创新人才投入机制,加大对人才发展、人才科技创新的经费投入工作,人才科技创新经费投入与企业经营业绩发展同增长,保障科研项目立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人才有事做、能发展,留得住,厚植人才沃土,打造广阔平台,以担当实干、服务民生的企业形象构建起招才聚才的强大磁场。

(二)写好“暖巢留凤”文章,打造尊才爱才“心港湾”

一是更新人才工作理念,建立尊才爱才意识。防城港环保水务公司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对部门设置进行梳理和优化,科学设置岗位,全面推行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人员聘用制度。拓宽选人用人视野,健全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人才提升制度。将薪酬分配制度作为撬动人才内在动力和激情的重要“杠杆”,2020年以来,大力推行薪酬优化改革,实行薪酬总额与经营业绩联动,完善工资总额联动考核管理,全面提升薪酬分配激励效果。同时深耕国有企业内部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职级与岗位分离、工资与绩效挂钩、薪随岗变的做法,绩效考核向一线员工倾斜,向为公司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定岗定薪中,以能力为首要评定标准。2022年,根据集团公司的薪酬和绩效管理办法,精简冗余绩效考核流程,重新修订《广西防城港北投环保水务有限公司绩效考核管理办法(试行)》广西防城港北投环保水务有限公司薪酬管理办法(试行)二是及时宣传先进典型,营造尊才爱才浓厚氛围。加大对上级关于人才工作新部署、新要求及新政策制度的宣贯力度。通过主流媒体、公司网站、公众号等媒介,形成公司人才工作成功做法和先进经验报送集团公司宣传平台,提高对公司内行业领军人才、人才工作先进典型、先进人物的宣传表彰力度,发挥榜样激励作用,积极营造人人重才、人人爱才、人人渴望成才、人人竞相发展的良好氛围。

(三)写好“固巢育凤”文章,培植育才储才“厚沃土”

防城港环保水务公司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企战略,把握“育才”这一人才工作关键。一是建立高远务实的人才培养制度体系,探索多元人才培养模式。为加强队伍建设,落实“双培养”的育人机制,营管中心党支部积极设立党员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以此作为赋能育人的平台,发扬党员劳模工匠工作精神,发挥“传、帮、带”作用,加强业务骨干人才培养,为单位培育符合新时代需要的后备人才;开展“导师带徒”,采取多维度、多样化的培养模式,根据新入职员工所学专业与岗位,实行“大+小”双导师制,将新入职人员团队与公司后备人才库衔接,打造敢于担当、能够担当、勇于担当的新兴人才队伍;制定《后备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创建可持续发展人才梯队建设,为青年员工提供系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为公司建立可发掘、可替代持续发展人才梯队,为员工铸造系统、全方位、科学可持续的发展平台。

二是不断完善职业教育培养机制,加大职业教育扶持力度。坚持内部培训与外部培训相结合,对不同类型人才分层次培训。对标对表,组织经营管理人才到区内外供排水企业等参观学习培训。继续加强新入职员工培训工作,充实培训课程,提高岗位履职能力。组织公司2023年“展技能 提素质 树形象”岗位技能竞赛、参加环保水务集团政工系列“岗位练兵强素质 技能比武展风采”比赛,持续通过技术比武、岗位练兵等各种形式的活动,提升技能人才的技能水平。

五、主要成效

(一)技能人才培育取得实效

防城港环保水务公司大力实施技能人才引育工程,通过规范化管理、多样化培训、多元化载体,充分发挥出了人才优势。通过《后备人才培养实施方案》,确定了20名中层副职岗位、5名厂(站)长后备人才培养对象。陈钦良劳模工作室成立以来,完成了劳模带徒管道漏水探测培训,6名员工接受管道探测技能培训,组成两个管漏探测班组,坚持每月开展夜间管道探测,仅2020年5月份就查出管网暗漏点62处,8月份查出管网漏点126处,挽回经济损失350多万元。目前,劳模工作室已形成常态探测暗漏机制,连续6个月漏损率控制在25%以内。“导师带徒”也取得显著成效,财务部新入职员工经过一年的学习以及岗位历练,已能独立完成年度决算、公司各业务板块及厂站成本核算工作,成为“财务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二)人才创新举措有序实施

鼓励人才创新,实现人才动态管理。围绕“智慧水务”建设,组建技术管理队伍,统筹推进公司生产业务信息化平台建设,提高供排水业务工作效率,提升生产经营管理信息化、科学化水平。防城港环保水务公司加强专业科技人员培养与人才储备,鼓励符合广西知识产权人才申报条件的公司人员申报新型实用人才,2023年,选派技术人员至防城港市科技局、市生态环境局等科技和环保部门学习1人次。开展科技项目申报,联合清华大学、桂林理工大学等申报2 2023年防城港市科技计划项目;联合环保水务集团成立科研创新基地,稳步推进《硫铁矿硝化反硝化污水脱氮集成系统研究及应用》等自治区级、南宁市级科研项目落地市污水处理厂,开展实验;截至20239月,完成发表SCI论文1篇,完成发明专利申请2项、实用新型专利申请3项、软件著作申请5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5项,论文录用3篇。参与编制《污泥中粪大肠菌群的测定酶底物法》团体标准,获得广西标准化协会正式发布。

(三)技术人才质量有效提升

深化职称改革,在提升专业技术人才质量上抓落实。一是完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坚持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有序开展2023年度职称评审工作,应评尽评,进一步激发青年人才创新活力。组织职工参加一建建造师培训,组织专业技术职称、职业技能资格考试工作,全力完成职称评审工作。二是做好优秀人才团队激励工作。推荐申报“防城港工匠”、环保水务集团“十佳岗位能手”等奖项,通过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激励更多人才立足岗位,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六、经验启示

(一)优化人才资源配置。改变以往“量”转“质”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达到企业减少运行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开展《白浪滩污水处理厂运行岗位服务外包》《市场开拓岗位服务外包》,将可替代性岗位实施外包、劳务派遣员工转劳务外包用工模式,降低劳务派遣人员用工比例,提高公司劳动生产率,确保公司提质增效工作顺利完成。

(二)加强对重点生产岗位人员培训。开展日常工作、项目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等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问题,通过创建学习型“工地课堂”,坚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原则,针对性地开展专业技能、施工技术、项目管理等方面知识的探讨学习,总结经验、强化意识,实现“学以致用、学用相长、以学促管”企业管理新格局。

(三)全面推行竞争上岗。 根据《广西防城港北投环保水务有限公司后备人才培养实施方案》坚持“公开竞聘、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新入职人员作为后备人才甄选作为内部竞聘培养对象,经过严格资格筛查、审核、面试(竞聘),最终选拔出25名优秀青年干部成为第一批进入后备人才库培训对象,10名入选集团公司业务骨干人才库、10名入选青年人才库,建立起公司的人才梯队,为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输送人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