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童“话”世界,解读幼儿表征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11
/ 2

走进童“话”世界,解读幼儿表征

沈倩

昆山市陆家中心幼儿园

引言:教师是观察者积极的赞美者,一对一是师友互动,重视个别幼儿,不再集体说话,表征幼儿把观察、感受用绘画的形式记录并表示,自信,大胆向教师表示想法的需求,发展语言。倾听:听懂尊重,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听幼儿的故事也关注幼儿如何做事解决问题,发现教育契机,材料得刺激,如何提问等,给予回应和支持。提高观察分析行为能力。

一.创造一个独立开放的环境

幼儿用多种方法来传达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和情感。在日常活动中,我们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表示和表达机会,使他们深感尊重和信任,更愿意与老师和伙伴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1.支持多个时段,将表征活动融入到一整天的各个时间段中

为了满足幼儿个性化的表征需求,我们对一天的活动计划进行了调整,将绘画表现活动分为集中时间和分散时段来进行。

首先是集中时间,在每日自由游戏结束后,我们鼓励孩子们进行绘画创作。这里的“集中”是指时间上的集中,而不是让所有孩子一起进行相同的活动。在这个时刻,孩子们的绘画活动与日常生活和室内游戏区域相结合,根据他们的需求和计划自由进行创作。老师们会一对一地倾听和记录孩子们的想法,确保每个孩子都有表达自己的机会。

其次是分散时段,在一天活动的不同阶段,绘画表现活动被融入其中,主要是在较为自由的早晨、饭后和午睡后的时段。在这些时段,孩子们逐渐完成自我服务的任务,更适合进行个性化的绘画表现。例如,早晨时段可以引导孩子关注天气状况,表达他们的感觉和经历;分散时段引导孩子观察自然角落的植物等。持续的观察有助于孩子更明确地了解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过程。

在持续的观察和绘画表征过程中,教师能够洞察幼儿对细节的关注、逐渐增强的认知水平以及情感上的转变。例如,一个大班的幼儿在观察植物并进行绘画表征时,教师记录了他/她的描述:“我注意到向日葵闻起来很香,我是拿着花柄靠近鼻子闻的。我还看到了一些小虫子在花上,它们好像在玩耍。我还发现了一件事,向日葵的茎上的白色绒毛并不扎人,因为我摸了一下,感觉很柔软。我还发现了它的叶子与桑叶有相似之处,产生了疑问:“蚕宝宝为何不被吸引?”在这种绘画表征和叙述中,教师可以观察到孩子们在观察植物成长过程时的专注程度、对细节的关心以及使用动词、方位词、关联词等来表达他们的观察、收获和疑惑。这有助于教师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们的语言进步和思维逻辑。

2.采用开放式的语言引导,以收集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发展信息

在幼儿表征之前,教师通常会带着期望引导孩子,让他们尽量多地画画和说话。如:“你今天跟谁一起玩了?用了哪些材料,把它们画出来。”这个问题具有明确的指向性——游戏伙伴和材料,可能会影响孩子心中真实的想法。在幼儿完成绘画表征后,老师通常会通过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引导孩子们进行讲述,例如“你画了些什么,这代表什么?”或者“你今天和谁一起玩游戏了,谈谈你的游戏表现。”等,这样的方式忽视了孩子的情感表达和学习经历的传递。教师应通过开放式的语言鼓励和支持幼儿进行表征,让他们展示各种主题,例如“把你的游戏经历、思考和感受画出来”,“有什么想分享的,我会帮你记录”,“让我听听你的游戏故事”。只有当教师以平等的心态期待幼儿分享,给予他们回顾游戏或活动、表达看法的机会时,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孩子在各个方面的成长。

将表征活动融入到一天的各项活动中,让孩子们投入到优质的学习环境中,教育工作者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同时孩子们也能体验到老师的关爱和鼓励,从而促进和谐的互动关系。此外,在自由时间里,幼儿在互动和交流中分享自己的表征成果时,能够更好地持续探索和深化对自己感兴趣问题的理解。

3.打开表征局限,开拓多元化表述形式

教育者的任务不仅是要让儿童各自的想法能够得以表达,还要通过交流、比较、协商来支持他们的这些想法”。因此,表征要能被理解、被回应,实现交流、沟通的意图,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布鲁纳的表征理论在中小学主要运用于学科知识教学,而在幼儿园教育实践中,表征的流行主要是受到了瑞吉欧教育的影响。瑞吉欧教育没有局限于布鲁纳所做的三种表征的区分,而是将之拓展为“一百种语言”。这是一个诗意的隐喻,代指文字、动作、图形、绘画、建筑、雕塑、拼贴、舞蹈、戏剧或音乐等一切人类文化的表现形式。这些人类所行之事中,三种表征往往交织在一起,难以区分。如果我们将“表征”局限于要孩子用图画和符号记录发生过的事情,就窄化了这个概念。不论是生活中还是游戏中,孩子们的动手做事、哼哼唱唱、假装扮演、交流论辩等,都在运用各种各样的表征。

当然,如果孩子们希望画下自己的观点、想法或者规划,那是非常有意义的活动,这会极大地促进他们将头脑中的观念和画面转变为视觉形式。如果他们又进而用语言进行讲述,就会形成不同语言之间的循环,增进他们心智的活跃,也有助于构建他们关于世界的多样理解。

二.站在幼儿角度,进行同理心倾听和记录

1.成为孩子们真诚的聆听者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成为幼儿真诚的聆听者。在聆听孩子们的分享时,我们需要保持平静,全力以赴地参与。在此过程中,除了关注孩子们的言语,还需观察他们的表情和动作,运用其专业素养和经验来洞察幼儿成长特点,通过细心、主动地倾听与思考,才能运用教育观念来解读孩子的画作与叙述。例如,有些孩子的绘画与游戏内容相符,而有些则与游戏内容无关。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以开放的心态来聆听孩子们的表达。无论孩子们表达什么,都是他们此刻想要传达的信息,这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们的真实状况,并为制定教育计划提供依据。

2.准确记录孩子们的陈述

《评估指南》提倡教师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幼儿的想法和体验,强调真实记录的重要性。教师在记录过程中应保持真实,不能美化或成人化幼儿的表述。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各有差异,真实记录他们的叙述才能更好地了解他们的语言进展。即便幼儿的表述顺序较为混乱,仍具备一定价值。所以,站在幼儿的角度,全身心地倾听和记录,是掌握幼儿发展信息的关键。

以小班幼儿囡囡的积木游戏为例,囡囡在四次绘画表征中,教师都进行了真实记录。在第一次游戏后,囡囡用大量的蓝色描绘出车辆的基本结构,并兴奋地分享了游戏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并未进行引导,而是耐心地倾听。第二次绘画时,囡囡高兴地向老师讲述了与好友一起玩积木的经历。教师并未要求囡囡详细描述建构过程,而是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在第三次绘画中,囡囡向老师展示了他搭建的货车,并用手势加以说明。最后一次绘画中,囡囡向老师介绍了消防车的设计和功能。

经过几天的观察和记录,教师发现幼儿在积木游戏、绘画表征和语言描述中展现出了自己的经验和兴趣。教师注意到囡囡能够专注于游戏、积极进行表现,并能用明确的语言进行阐述。此外,教师还掌握了孩子在车辆认知、创造和绘画能力、与同伴互动等方面的情况[1]

3.将老师的记录反馈给孩子们

教师与幼儿进行深度互动,尊重并记录他们的想法和体验,有助于激发幼儿的自我反思和理解。例如,幼儿通过游戏绘画抽象表达自我,教师倾听、记录并反馈,协助幼儿再次回顾游戏经历,进一步提高自我认知。同时,将这些绘画作品展示在班级墙面上,鼓励他们与同伴交流分享,深化了理解,推动深度学习的发生。

“教师一对一倾听并真实记录孩子的想法和体验”。放手让孩子去表征,尊重并接受他们不同的表达方式,耐心倾听他们的内心,了解孩子的发现。在倾听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他们在表征中的变化。每一次表征的讲述中,孩子们都是在不断地重现回忆中表达自己所经历过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