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辆维修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地铁车辆维修策略研究

张忠锦  杨柳

云南京建轨道交通投资建设有限公司  云南省昆明市  650000

摘要:地铁车辆的可靠性作为保证地铁安全稳定运行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能够更加有效推进后续工作的稳步进行,则要根据当前地铁营运情况做好操作风险分析。地铁车辆维修是一项较为烦琐的系统性任务,关系到车辆的行驶安全。维修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地铁能否稳定运营,与大众的出行安全息息相关。因此,如何做好地铁车辆维修工作,保证工作效率,是现代交通行业的重点关注课题。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地铁车辆维修展开探究,并针对地铁车辆维修策略研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地铁车辆;维修策略

引言

目前,地铁车辆普遍存在采购和运营维修成本高的问题,需要采用先进的科学管理模式提高车辆运行周转率,将车辆在车辆段的滞留时间缩短到最低限度,实现地铁车辆装备的最大维护规模。此外,通过利用现代科技和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提高地铁车辆维修效率和质量,保证安全并进一步降低运营成本。地铁车辆检修与运用管理系统是建立在合理制定检修计划,按计划管理检修工作,统一管理部门人员、物资和检修数据信息基础上的,所有功能都是基于提高检修效率和质量的任务。因此,检修与运用管理系统的设计目标是制定和实施检修计划并管理检修数据,确保区段内列车能按时完成检修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列车安全可靠运行。

1地铁车辆的维修和保养范围

地铁车辆检修并不是随意进行的,而是根据设定好的计划开展的。地铁车辆上承载着众多乘客,如果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严重后果,所以需要有计划地进行检修,以便确保车辆运行状态和车辆性能。检修人员需要按照计划认真仔细地进行检查维修,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潜藏的故障,从而可以有效防范安全事故的发生,并且不会对正常运行造成阻碍。维修保养之后,地铁车辆将会在良好状态下保持一段时间。地铁车辆保养不仅包括牵引电机传感器,还包括车下接线盒制动设备,同时还要对车辆各个部位进行清理,对底部接线、各项管路、线路保护外层磨损情况等进行查看,而且还需对漏气漏油短路等情况进行重点查看,以确保地铁车辆运行的平稳性和安全性。至于车辆检修内容则需要根据相关要求确定,主要就是2方面要求,一是各级检修修程,二是检修维护处理工作要求。而且车辆突发故障处理也属于检修维护工作内容,临时检修同样属于其中。地铁车辆检修应坚持“防范为主、养修并重”原则,相关工作人员不仅要认真研究维修手册,根据手册要求进行具体实施,还要扎实掌握诊断技术,对车辆状态进行全方位监督控制,确保车辆运行良好。

2地铁车辆维修问题

2.1管理力度较为薄弱

在地铁运营管理工作中,人员管理至关重要,车辆管理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但是,部分地铁运营公司不重视车辆管理,无法实现对地铁车辆维修工作的有效管理,不但会影响维修工作的有效性,还会严重降低车辆维修的可靠性,不能保证地铁车辆本身的质量安全。发生故障后,管理不当、抢救不及时会导致问题进一步扩大,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与损失。

2.2维修制度不完善

制度是治理之基,也是工作开展的保障。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规范工作流程、约束人员行为,使整体工作走向科学、规范化,地铁车辆维修工作也是如此。目前,许多地铁运营公司在维修制度体系方面存在一定不足,相应的管理制度不完善,不能严格管控地铁车辆的维修工作,极易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另外,如果维修流程规划不当,将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资源浪费,影响维修效果及车辆使用寿命,为地铁运行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

2.3维修人员业务水平有待提高

维修人员的能力水平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目前,由于人为因素影响而出现的检修问题不计其数,而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主要是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较低及其岗位责任心不强。地铁车辆维修是一项技术高、标准高及任务重的工作,尽管工作人员接受了相应的培训工作,但其中涉及的技术门类较为广泛,部分人员很难快速、准确地掌握故障的诊断与排除方法。技术掌握不够深入阻碍了维修工作的顺利开展,不利于保证地铁车辆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3地铁车辆维修策略研究

3.1制定完善的制度

地铁车辆检修与维护保养工作的开展,需要根据地铁运行系统特点,并结合国家提出相关要求、制定的相关制度作为指导,制度中会明确提出检修、维护保养范围和标准,这样相关人员就可以根据制度开展工作,从而确保工作效果和质量。而且制度中还会规定检修保养周期,这样就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种潜藏故障,有效延长地铁运行时限和增强其整体性能。

3.2强化地铁车辆应急处置管理

地铁车辆检修和维护保养需要应急处置管理作为支撑。相关企业需要将地铁常见故障并结合故障危害性制定相关应急预案,这样一旦遇到事故就可以根据预案采取措施处理,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此外,相关企业还需积极提升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检修人员的专业素养,特别是检修人员必须要具备扎实的检修技术,能够在最短时间内找到并处理各种故障,能够维护地铁运行安全和平稳。

3.3管理模式

车辆中心下属各车辆维修基地是各作业线的管理部门。基地设有操作车间、联检车间、车架修理车间、大修车间、相关辅助车间和职能部门。车辆夜间停放在作业车间,日检组每天对作业车间车辆、月修车间、定期修车间进行检查。车架修理和大修车间分别负责车辆车架修理和大修工作,主要在联检车间进行。辅助车间由转轮车间、牵引轨道泊车车间及其他零部件大修车间组成。车辆检修由检修部门管理,车辆运用工作由客运部门管理。将单条或多条作业线合并,设立专门的作业分公司,负责统一管理车辆的使用和维修。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更好协调管理,即各分支机构可以管理其管辖范围内经营线路的车辆。

3.4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技术作为地铁维修过程中比较新颖的一种技术,在其应用中应当充分汲取丰富的经验,汇总多个专利成果,积累实践基础。如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曾对机器人技术应用于地铁车辆我维修项目中提出了对应的研究成果,并且还成功研发了专用于地铁轨道车辆辅助维修场景的底部清扫设备,若能借助清扫机器人前往地铁车辆底部减少灰尘量,可杜绝因积灰产生的齿轮箱油品乳化故障、制动故障。除了可应用于清扫步骤以外,还可在故障定位中运用该技术。考虑到维修人员在前往故障场所时会受到空间束缚,且对气味、颜色等参数的辨别易受个体因素干扰,若能运用机器人技术,能够辅助维修人员快速确定故障位置。比如可在联合智能感应装置,将其安装于机器人上,而后进入到疑似故障路段中,对地铁车辆的可能故障隐患逐项排查,为维修人员如实反馈检修信息,包括构件脱落情况、磨损情况等,都能在机器人技术运行中获得可靠的检修结果,自此提高维修效率。

结束语

地铁作为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关键组成部分,地铁车辆的维修工作能为车辆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基本条件,合理开展地铁车辆维修工作,能有效地保障地铁车辆安全运行,提升车辆运行质量、降低运营成本。由于目前我国大多数地铁公司制定的地铁车辆维修制度大多根据《铁路设计规范》,有很多概念和理念未脱离铁路框架和束缚,地铁车辆检修部门依据车辆运营规划、根据地铁车辆场段的检修条件、确保地铁车辆状态满足上线需求提前下,制定出地铁车辆维修计划。

参考文献

[1]余海涛.分析地铁车辆检修模式探讨[J].工业C杂志,2016(7):127-129.

[2]王众.探讨地铁车辆维修模式浅谈[J].中国设备工程,2017(1):44-46.

[3]郭鑫,李春广,黄挺,等.研究地铁车辆维修模式浅谈[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5(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