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科技创新问题与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9
/ 2

新时期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科技创新问题与对策

李娅强李星樊亚龙

李娅强  620422198803262242 李星  152921198801045316 

樊亚龙  642224199310042411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化工行业的发展,创新发展是我国在新阶段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首要任务,也是能源化工产业加快绿色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能源化工产业在科技创新领域面临较为突出的“卡脖子”技术问题、基础研究短板问题和体制机制弊病问题,严重威胁着能源化工产业链安全稳固,对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建议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联合攻关“卡脖子”技术、科学谋划“局部赶超”战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从而全面提升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本文就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科技创新方法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能源化工产业;技术;基础研究;科研体制

引言

化石能源的精细化工工业是当前国家基本建设的基石,也是高污染和高耗能产业。为弥补我国能源结构较为单一的短板,须加快能源结构的调整速度,进一步推进能源化工产业清洁化发展进程。方案依托典型能源化工流程,基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优化控制等新技术,在实现煤油气综合利用多产业融合智能制造生产运行管理新模式的工程应用上做出了探索。

1推动化工产业绿色低碳发展是落实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

推动绿色低碳产业发展责任重大,必须把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战略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以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发展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围绕发展质量效益布局产业,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空间格局。

2全面提升我国能源化工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2.1持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增强科技创新动力

建议持续加大对科研创新项目的资金投入力度,给予优秀科研人才更加优厚的物质待遇和精神奖励,试点探索多样化的科研激励制度。如,为探索性科技创新项目设立提前激励,加大突破性科技工程激励力度;建议在“三新”和基础研究领域投入更多的资金、人才、设备等资源,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壮大,促进基础研究补短板强能力,促进高素质科研人员成长成才,从而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坚实支撑,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引擎。

2.2技术创新

方案将工业物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应用、三维数字工厂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企业生产过程技术、自动化、管理和智能应用技术相融合,推动企业生产运行管理方式的变革。工业物联网是智能化生产的基础环境之一,通过完善与升级底层信息感知方式,为生产过程运行管理方式的转变提供可能。随着工业物联网技术在能化行业的应用,将切实提升能化行业生产现场全面网络覆盖、多种数据采集、移动终端智能化的程度,完善补充生产现场采数据集与状态监测系统,解决工业现场无法实现数据采集的仪表与设备的数据信息上传与互联互通。通过工业物联网与能源化工行业的深度融合将促进能源化工行业向全面的泛在感知,精细化计量与智能化巡检方向发展。

2.3以一流师资培养一流人才,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和水平

一是师德为先,品格为要,育人者先育己。本专业注重引领教师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崇高使命,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四有好老师”和“四个引路人”的标准,自觉传承“红色基因”,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二是名师引领,发挥团队育人作用。人才培养过程中,这些高端人才主动发挥模范作用,积极参与一流课程建设、教改项目申报、教学成果培育等工作,同时带动其他人共同加强教学和育人团队建设;在学生科创竞赛和实习实践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全方位指导;认真开展教学与人才培养研究,不断探索育人新模式,努力提升育人效果。三是教学与科研并重,以高水平科研助推高质量人才培养。一流的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了参与重大项目、进入优质平台的机会,使学生能够在浓厚的科研氛围中涵育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获得快速成长。

2.4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提高科技创新效率

要在企业科研管理方面加大灵活度,为创新成果的产生提供坚实基础。建议在科研人才评价方法、成果价值评定体系方面加快改革,使之更多元、包容,为科研灵感的迸发提供更宽松的环境。建议在科研课题项目和资金管理等方面给予科研人员更大的自由度和决定权,鼓励加强开展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前沿、产品设计、反应理论原理等方面的研究。建议在创新成果转化方面搭建合作平台、提供绿色通道,构建协同创新、有机结合的产业生态集群。

2.5坚持创新引领,提升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水平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对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是提升市场竞争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能源应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理念,进一步推进化工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以科技创新推动传统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基础化工向化工新材料转变。应加大研发资金投入,提升绿色低碳科技创新水平,提升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能力。通过掌握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前沿技术,推动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由重化工项目向化工新材料转型。

2.6集成安防平台

集成安防平台将音频监控、侵入预警等功能集合在一个标准化平台上进行管理的系统,借助整合多个功能传送的数据信息,并依据数据信息的动态变化,让各个功能系统做出协调动作,功能系统通过跨越不同的子系统,从而达到信息的交换、共享和处理的目的。(1)视频监控集成。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模拟视频监控系统,通过集成DVR、编码器方式进行;另一种是数字视频监控系统,通过兼容网络摄像机来进行,两种方式都是通过网口与管理平台进行通信。(2)警报集成。火警报警、入侵报警等控制主机通常采用总线式连接前端多个探测探头,控制主机可以外接串口转网络口方式联入局域网,平台软件通过控制协议与主机通讯,从而获取警报信号。

2.7加强对外合作,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实施制度型开放战略是省十大战略的重要内容。当前,省委、省政府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战略性基础工程紧抓不放,聚焦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要求,围绕企业全生命周期持续深化“放管服效”改革,以“环境好”体现“制度优”、以“硬措施”托底“软实力”,不断拓展开放合作空间,为企业加强对外合作提供了重大战略机遇。此外,加强企业交流合作,大力培育发展氢能产业,成立氢能产业发展专班,参与谋划氢走廊项目建设,努力在新赛道上创出发展新优势。

2.8生产模式和管理创新

(1)开辟生产营运管理体制新模式。本方案采用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生产运行、应急预警、运行维护等业务信息和流程统一管理,统一推送,实现生产运行业务协同管理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创建运行协同管理新模式。(2)助推企业建立扁平化生产运行管理新模式。通过构建生产精细化管理体系,实现生产运行调度与应急处置一体化、生产运行管理与控制一体化,提高了生产运行的相应、控制与管理能力。

结语

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将工业技术、自动化技术、企业管理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和标准化技术进行充分融合和集成,实现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生产运行业务一体化、过程自动化、管理可视化、系统集成化、应用智能化、决策科学化,推动能源化工生产行业变革,为化工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对促进我国能源化工转型发展和增质提效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玉敏,丁露.工业控制系统(ICS)概述和与IT系统的比较[J].中国仪器仪表,2012(02):37-43.

[2]高军,逯亚飞.大数据环境下的教育数据管理与分析平台构建[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12):71-72.

[3]魏能强.基于密级矩阵的用户行为安全预警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