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AI)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人工智能(AI)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王颢瑾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510640

摘要: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可以促进教师的职业能力的提高,这对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目标,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运用大数据评价方法,科学、全面地对职业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多维度、实时、动态地分析,对这些数据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关系与价值进行深度挖掘,为职业院校教师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策略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和驱动证据,更有利于促进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关键词:人工智能(AI),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

1、人工智能背景下高等职业院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现状

1.1教师信息化意识比较淡薄

在对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意识淡薄的问题。目前,大部分的信息素养的培养都是以使用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但是却忽略了对教师信息意识的培养和塑造。这就导致了教师对信息素养的价值没有一个比较深入的了解,教师缺乏对信息知识的深层次培训,教师一般都对信息素养的内涵没有一个清晰的了解,这就使得教师在进行信息素养的培养时,只注重形式,不能对教师的信息素养进行有效的提高。

1.2教师信息化培训的体系性不足

在高职院校中,对教师进行信息素养教育的成效有很大的不同。究其原因,就在于教师对信息化技术的系统训练不足。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有效率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当前,大部分的教师的信息素养培训都是以短期的、阶段性的和片面的方式进行的,这就造成了培训的缺乏连续性,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合理的、行之有效的培训体系,从而造成了培训的低效。

1.3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在建设数字化资源时,往往利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实现实时采集、分析、处理和共建共享。目前,我国高校在培养功能的提升、教育教学的改革、技术的革新等方面,都表现出了很强的主动性。具有较长教学经验的教师,尽管他们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他们在信息技术方面的理论知识并不多,他们对网络技术的学习热情也不高,他们的信息应用能力也不强。

2、高职院校教师提升信息素养的策略

2.1打造由“知识主导”向“创新主导”转变的智慧课堂

要想打造出一个智慧课堂,就必须让教师们使用适当的人工智能技术来创造出一个新的教学环境,给学生们提供一个智慧化的学习环境和学习平台,并将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让学生们能够进行有效的智慧学习,从而培养出一个拥有较强思维能力、善于学习、善于沟通协作、善于解决问题的高素养复合型应用人才。职业院校的课堂应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特点,这就要求职业教师以智慧教育的理念重塑传统课堂,建立基于真实工作场景和流程的课堂学习环境,以创造性解决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引导高职学生学习。在人工智能时代,设计教学任务需要教师具有创新思维。课堂上注重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思维火花的闪烁和思维的碰撞。

在人工智能环境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思维”,“思想力量”,已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在人工智能时代,需要跨界思维和整合能力。在跨界思考中,不管是以问题为导向的探究式课堂,还是以翻转式课堂为基础,以探究式课堂为基础的混合式教学,都被广泛地采纳。跨界思维训练学生从不同的视角去观察问题,并给出解决办法。职业教师应坚持“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教学原则,强调创造性比知识更重要,思想比结论更重要,问题比答案更有用,经验比教学更有效。围绕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我们努力在职业院校创建一个“有用、有趣、有效”的三有课堂,为学生提供一个前进、回归权利、展示生活需求、激发自主性和创新尝试的平台。这种智能学习模式充满活力、个性和精神,在此基础上,将“知识课堂”转变为“智慧课堂”,建设尊重学生个性、培养跨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课堂。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应该从简单的知识传递转变为学习“设计者”,为学生设计个性化、多样化、智能化、立体化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智慧。智能课堂是在现有课堂基础上的迭代创新,是以流程再造为核心的创造性重组。

2.2教师对自身专业身份的认同和数字胜任力提升策略

人工智能无法替代教师这一专业角色。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充分发掘和解放学生对自由的渴望,用自己的智慧和内心感受帮助学生。在人工智能社会中,教师要通过情感识别、目光接触、肢体接触等方式与学生进行有效的交流。在沟通过程中,教师会引领学生去探索,去主动地去学习,去发现他们的兴趣和优点,并向他们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这些都是任何智能技术或电子产品都不能取代的,也是未来教育真正需要的。所以,在人工智能时代,教师自身的价值定位与专业定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即便人工智能可以在教育科技领域替代教师的某些职能,但无法替代师生在教育活动中师生间的交互与交流。通过互动,可以提高课堂教学中师生沟通的质量和数量,促进学习型社区的建设;在对话中,我们能够取得一致意见,从而推动学习者群体的健康发展;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能够使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更多的集体智慧。在人工智能时代,更应将人的因素纳入其中,并凸显出教师在其中的角色与价值。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就需要新时代的教师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数字素养。在数字素质教育中,数字能力是一个较高层次的课程。在“数字素质”的基础上,重点是对教师进行数字应用的能力的训练,着重于教师在信息化、数字化等方面的应用。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效率,但不能显著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在“数字化能力”这一阶段,主要是对老师进行数字化综合运用能力的培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数字化思维、智能意识、信息创作能力和人机沉浸式交互协同工作能力的培训。在此基础上,以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为导向,加强教师的创造性、创新性等方面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是从数字素养向创意素养和跨界应用素养转变的高级阶段。在教育教学中,作为最重要的学科,如何提高教师的数字素养是迫切需要,也是现实发展的趋势。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强智能技术的运用,在准备阶段、组织实施阶段、评估总结阶段进行教学。教师应该在数字能力的基础上,对教学资源进行重组和整合,对教学流程进行重构和再造,提升自己的教学决策能力,提升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效率,最终实现在智能时代的高质量教学。

2.3基于“人机协同”实现精准教学、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的实质就是针对个体的个性特征,为个体的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而进行适当的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老师们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个人学习特点,从而为他们量身定做他们的学习策略。提升教师在在职教学过程中的学习兴趣与效率,实现“教学量、教学方法、教学水平”的个性化教学,“人机协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本条件,同时,也为全面了解、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提供了依据。

以往对学情的研究,大多依赖于老师的个人经验与主观性,因而在制定教育政策时具有相当程度的盲目性。而基于智能分析技术与大数据思维的学情分析,则是以学生为中心,利用大数据的学习分析方法,根据学生的群体特征,建立学生的学习画像。在课堂前,通过大数据、深度学习、GPU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挖掘学生个性特点,实现个性化教学。在授课过程中,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建立了学生的课堂行为特性分析模型,通过对网上课堂记录资料的量化分析,运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对学生的听力状况进行自动辨识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智能情景的课堂教学情景监控与分析系统。利用人工智能面部识别技术,实现了对学生听觉状况和课堂行为的智能判别。优秀学生、偏离正常要求的学生和有异常行为的学生被自动识别,它能使老师在课堂上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在课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掌握程度,推进个性化作业,定制问题集合,并自动标注答案。总之,在“人机协同”的基础上,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进行评价,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其进行个性化的学习评价,从而为其制定最佳的学习策略。在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综合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使教学资源推送更加智能化,教学互动更加立体化,教学过程可以实时跟踪,教学评价反馈可以即时化。

结束语

因此,为了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职业院校应该优先培养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教师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其信息素养直接影响着职业院校毕业生的信息素养。我们要运用人工智能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思想,帮助高职毕业生更好地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新需求,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创造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于培钦,邓来信.中职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及提升策略[J].教育家,2022(29):72.

[2]韩雯,李晚春.“互联网+”时代农村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22,43(14):183-185.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2.14.084.

[3]彭亚雄.智慧教育环境下高职院校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3(06):40-43.

[4]胡玉清.高职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21,35(06):82-87.DOI:10.19444/j.cnki.1671-7252.2021.06.012.

[5]谢彤芳,卢小清,董君蓉.高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策略[J].中国教育网络,2021(10):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