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1-02
/ 2

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黄燕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

  200137

摘要:目的:探究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22年1-12月全面流程管理前后20名护士为研究对象,2022年1-6月进行常规管理,2022年7-12月进行全面流程管理并比较管理前后应用效果。结果:施行后,护士的就医挂号时限、留观挂号时限、离观登记时限、急救开始时限、转运和检查时限及急救完成时限都明显减少,同时护士的护理质量和技术管理水平也获得了提升,这些差异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面流程管理于急诊护理管理,可有效缩短护士对患者就诊的各项登记时间,加速抢救实施,从而提升护理服务的质量。

关键词:全面流程管理;急诊;护理管理

引言:一般而言,在医院的急诊科,每一天都要接待大量的急诊病人,病人的情况往往都是十分危险的,与此同时,急诊科接诊时间具有不确定性,所面临影响因素也较为复杂,所以急诊科工作负荷相对较大,致使急诊科急诊护理工作出现了诸多问题。传统护理管理难以发挥良好的作用,急诊科不得不寻找新的护理管理方法[1]。选取我院急诊科20名护士在开展全面流程管理前后为研究对象,对开展全流程管理,前后2项资料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了我院急诊科实行全面流程管理前后的护士20人,在2022年1-6月期间,进行常规护理管理,选取50人作为研究对象,男26人,女24人;年龄范围:45-78岁,平均年龄(59.63±6.71)岁;2022年7-12月开展全面流程管理,选取50人作为研究对象,男27名,女23名;年龄范围:45-78岁,平均年龄(59.63±6.69)岁。所有参加护理的病人都已知晓并与医院签订了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在2022年1-6月,实行常规管理,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及时对病人进行分类,设立“绿色通道”。在这段时间里,护士应该尽快地对病人进行识别,避免出现漏诊,让病人快速地进入到治疗通道,挽救病人的生命。

2022年7—12月实施全面流程管理。

(1)制定全面流程管理方案

由急诊科护士组建护理团队,调查并分析了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建立流程改进项,将改进的想法和建议写在专题内容中,形成一个时间规划,规划中应包含时间流程图、操作过程的详细方案,以及使用流程符号所形成的过程管理信息,最后再由专人进行制定,以维护它的完整性与合理性。

(2)科学划分急诊各区域

对急诊科各个区域进行科学地划分,并对不同的区域进行科学的安排,以保证急诊科各个流程的顺畅。将急诊科的病区进行合理的划分,将红色标记为第一个区域,主要接受急危症患者。第二个区域是黄色区域,接收危症患者,第三个区域是蓝色区域,主要接收普通患者,最后一个区域是灰色区域,主要接收慢性病患者。这样才能建立起一个好的急诊秩序,创造一个好的就医环境。根据规范对病人的情况进行分析,危重患者可快速将其送到急诊抢救室,为患者快速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凡是进入抢救绿色通道的患者,安排总值班调度,及时做好会诊、检测,并按照相应业务流程,以较高的效率、较快的速度,确保患者按时进行处理。在紧急情况时,将紧急情况下的病人带到红色区域内,对其实施规范的观察、护理,同时根据相应的标准、技术规范,对病人实施科学的观察、护理,并及时将检查结论告知医生[2]

(3)落实急诊分级制度

当病人到医院急诊就诊的时候,安排分诊护士对病人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然后根据病人的病情,将病人引导到具有不同功能的分区等待,这样才能将急重优先原则贯彻下去,而不是传统的先来后到的概念。对非急症的病人,应将等待时间控制在4小时以内。发热超过39度属于急诊,需要在0.5小时内进行急救。“三无”病人要向医院医务处报告,由医务人员负责接待,开通“三无患者”的“绿色通道”。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急诊护理治疗前后的时间。②对两组护士的护理质量进行观察。护理品质与安排调查组对医院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与评分,其中包括:环境设施、服务态度、急救技能、每项100分,分数与护理质量成正比。③比较两组患者在抢救前后的时间。④观察实施前后护士的护理技能。以医学专业学生为评价对象,以100分为一组,以护理技能为主要评价指标。

1.4统计方法

所得的数据均以SPSS20.0为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两组间的差异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急诊护理实施前后登记时间比较

实施后就诊登记时间,留观登记时间及离观登记时间显着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 1  急诊护理实施前后登记时间比较[(±s),s]

时间

就诊登记时间

留观登记时间

离观登记时间

实施前( n=50)

26.48±7.20

63.84±13.55

50.67±24.66

实施后( n=50)

12.45±3.11

38.73±6.25

40.21±5.36

t 值

12.649

11.899

2.931

P 值

<0.001

<0.001

0.004

2.2 实施前后护理服务质量比较

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与实施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2所示。

表2  实施前后护理服务质量比较[(±s),分]

时间

环境设施

服务态度

抢救技术

实施前( n=20)

68.42±13.20

69.10±13.44

67.53±12.12

实施后( n=20)

85.37±8.81

86.81±7.06

87.93±9.36

t 值

4.776

5.217

5.958

P 值

<0.001

<0.001

<0.001

2.3 实施前后抢救时间比较

与实施前相比,实施后抢救开展时间、转运以及检查时间、抢救结束均明显缩短(P<0.05)。如表3所示。

表3  实施前后抢救时间比较[(±s),s]

时间

抢救开始时间

转运、检查时间

抢救结束时间

实施前( n=50)

19.58±7.36

53.51±5.68

74.63±5.89

实施后( n=50)

15.50±1.23

50.36±7.21

70.15±9.85

t 值

3.866

2.427

2.760

P 值

<0.001

0.017

0.007

2.4 实施前后护士护理技能比较

实施后的护理技能得分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如表4所示。

表4  实施前后护士护理技能比较[(±s),分]

时间

心肺复苏

会阴护理

肌肉注射

穿隔离衣

手卫生

翻身拍背

静脉输液

皮下注射

保留灌肠

雾化吸入

实施前( n=20)

60.12±5.63

59.69±6.63

60.71±6.61

59.89±6.60

60.59±9.63

62.63±10.03

63.15±10.56

61.59±10.03

60.78±10.05

60.59±10.15

实施后( n=20)

89.63±8.69

81.59±10.03

90.26±7.15

90.69±7.63

88.69±7.26

89.63±6.39

85.67±7.89

88.78±10.06

89.26±8.54

90.15±5.16

t 值

12.746

8.146

13.572

13.653

10.420

10.153

7.640

8.560

9.657

11.610

P 值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3讨论

在本研究中,实施全流程管理后,护士对病人的各种登记时间、抢救时间明显减少,护理质量明显提高(P<0.05)[3]。这是因为,在实施全面流程管理的前提下,我院对急诊科进行了合理的划分与安排,并实施了预检分诊制度,能够有效地改善急诊室中缺乏紧迫感的情况,进而提高了护理工作的质量与治疗的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急诊纠纷的发生。

结论

总之,将全面流程管理应用于急诊护理管理,能帮助护士迅速地记录病人的就诊时间,并能及时地实施急救,为病人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同时还能提高护士的专业水平。

参考文献

[1]陶琴,陈霞,张宝峰.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与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21,31(25):291.

[2]张佳琴.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与效果评价[J].东方药膳,2021(15):280.

[3]朱娜.全面流程管理在急诊护理管理中实施与效果评价[J].东方药膳,2021(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