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建构式课堂的建构路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8
/ 2

培智学校建构式课堂的建构路径

郝营兰

卫辉市特殊教育学校

453100

摘要:在培智学校的教学中,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性。因此,教学中教师必须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使他们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在教学策略上,建构式课堂强调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参与实践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建构,在主动探索、积极参与中获得发展。建构式课堂强调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我建构,这与培智学校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

关键词:教学、策略、建构

引言:所谓建构式课堂,是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探究,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搭建成系统的知识架构,而针对培智学校的建构式课堂的构建,与普通学校的课堂教学存在很大差别,更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促进智障学生自我发展。

一、巧妙设问,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智障学生由于智力发育迟缓,加上学习习惯不好,注意力不集中,且受外界干扰较多,在学习过程中易产生焦虑、迷茫等负面情绪。因此,教师要通过巧妙设问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做“我能自己回家”的数学游戏时,教师可让学生带着“我怎样才能自己回到家呢?”的想法去思考回家途中遇到的问题,当学生遇到平均分配鲜花的问题,老师及时设问:“想一想,你我能自己解决问题,顺利回家吗?”并启发学生思考:我们先把50支花均匀分成五份,一份有多少支花呢?通过巧妙的提问,既可以让学生对数学有更深刻的感悟,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二、搭建支架,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学生的知识经验是构建新知识的基础,因此,教师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为他们搭建支架,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在培智学校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提供真实的学习支架。例如,在学习《秋天》时,教师可以借助实物黄叶、玉米、花生等秋季的实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秋天田野里的景象。这就是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应用与深化。在这样的想象中,学生的思维会进一步发展、发散并得到延伸。 在这种情境下学生能主动地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去发现、去想象、去思考。同时,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会形成良好的自我认知。

三、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智障学生在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上会落后于正常水平很多。因此,为了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培智学校的教师要重视发挥他们自身的优势,创设适合他们发展的环境,让他们在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培智学校的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通过教学视频、图片等形式,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学习《认识钟表》这节课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呈现钟表的实物图片和生活情境。学生通过观察这些实物图片,联系生活中不同时间的日常情境,能够对钟表有更直观、更清晰的认识。同时,教师还可以将钟表的图片与学生日常生活图片相结合,将它们的拼图挂在教室里,让学生观察钟表时就能看到自己熟悉的情景。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认知能力,还有利于让他们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四、协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协作交流是指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认知水平。由于智障学生的学生学习能力和生活技能的差异,很多时候难以完全实现独立学习。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引导学生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 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必须要学会倾听别人的观点和意见,并尊重他人的意见;要善于与他人交流、协作,相互尊重;要学会从他人身上学习知识和技能,并运用到自己的实践中。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分享交流、知识内化等环节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和建议。同时,教师要做好引导者,使学生能够找到正确的方向并进行深入思考。

五、教师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建构

在培智学校建构式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各种措施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教师可在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或任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引导他们主动探究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教学《看图说话》时,教师可以设置“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有什么植物?”等问题让学生回答,使他们通过思考和讨论主动建构起新的知识。 另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己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新的想法,这些想法是他们自己建构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自我建构能力和创新能力。当学生出现了新想法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六、实践操作,实现知识的内化

“知识只有通过实际操作才能内化”,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在亲自动手实践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将其应用到生活中。例如,在“认识圆形”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制作各种形状的圆形。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操作实践来掌握圆形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提出不同的任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理解并掌握圆形的特征。如让学生用正方形纸通过折叠、绘制、剪纸变成圆形。如果学生遇到困难,教师可以提供帮助并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操作来解决问题。实践操作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能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应用,从而使他们在生活中能够熟练地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

七、及时评价,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在建构式课堂教学中,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应该注意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方式应多样化。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教师口头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物质奖励等。这样,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感受自己的进步,也有利于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实现自我发展。例如,在“一种水果”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来认识这种水果。教师可以让学生拿出各种不同颜色的水果,并通过小组讨论对每个水果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汇报自己的分类结果。教师对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和吃水果鼓励,促进学生逐渐形成学习的内动力,完成自我发展。

综上所述:面对培智学校的学生,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还应该有计划、有策略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引导,构建多种课堂学习路径,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让学生逐渐具备自我探究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冯桂群.小学语文“三动课堂”建构:内涵、模型与路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43(17):58-61.

[2]赵丽苹.浅谈多元化教学指导下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建构路径[J].考试周刊,2022(15):50-53.

[3]颜柯,黄钰林.现代信息技术下智慧课堂建构路径探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05):7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