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

/ 2

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考与实践

杨迎春 许海军

湖南省汨罗市教育体育局  湖南  汨罗  41440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教学评价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热点。传统的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因此需要构建一种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仅关注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关注学生的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素养。这种评价方式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可以引导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和情感体验。同时,这种评价方式是对传统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和发展,可以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使教育教学更加适应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

、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路

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

在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应该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为目标。这包括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情感态度等多个方面,并根据具体学科的特点进行细化。

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为手段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需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这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多种形式。同时,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数字化评价体系,提高评价的效率和准确性。

以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为方法

在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应该将量化和质性评价相结合。量化评价可以通过数据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质性评价则可以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素养。

以学校为主体进行多方面协同合作

在构建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时,应该以学校为主体,联合多方面力量进行协同合作。这包括政府部门、教育机构、专家学者、教师家长等多个方面,共同推动评价体系的构建和发展。

、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实践

(一)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

走出传统评价只重纸笔测验的误区,明确发展性学生评价内容、并用清楚、简练、可测量的目标术语表述出来是开展评价研究工作的第一步。我们可从两个方面设立发展性学生评价目标体系,即学科学习目标和基础性发展目标。学科学习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开展学科学习活动预期要达到的结果,是学科学习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是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我们在确定学科学习目标时应以教育部制订的各学科国家课程标准为依据,相应地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提出明确的基本要求和发展性要求。基础性发展目标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能力,同时制定了明确的评价标准。不同年级六个维度的标准不同。六个维度的评价也各具特色,其中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对应于学生平时的思想品德评价;学习能力维度主要对应校本课程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理、化、生实验考查等;交流与合作能力则对应语文、英语口语交际等;审美与表现能力运动与健康状况则直接对应于音美、体育与健康等课程学习与素质发展状况。

(二)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

为了体现教师评价的真实性、准确性,凸显发展性,我们应打破以“学生学业成绩”和教师常规工作为主评价教师工作的传统做法,实施多维度评价,建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方面,以学生全面发展的状况、老师的职业道德来评价教师,另一方面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与需要。对教师的发展性评价主要从职业道德、课程能力两方面进行评价。教师职业道德指标包括: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笃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等。班主任工作评价主要从班主任素质、班级组织与管理(如班级目标建设和工作计划、培养班干部、培养良好班风、组织和指导班级活动、待优生转化、学生评价、学籍管理工作等)和班主任工作绩效等方面评价。教师课程能力指标包括:课程开发决策能力、课程整合能力、课程实施能力、课程评价能力、课程研究能力等。其实质上是从德、能、勤、绩诸方面全面评价教师,最重要的是把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也纳入到教师发展评价体系之中,引导教师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三)学校发展性评价体系

我们以多元开放、促进发展作为学校评价改革的着力点,可初步构建起与新课改相适应的以促进学校成长、形成学校特色和品牌为目标的中小学评价体系,力求促进区域内各学校的和谐发展,适应多样化发展的教育需求。

在评价的内容上具体分成逐级提升的四个板块。第一板块为“学校目标”,是指学校办学、发展的一个规划,包括办学目标、发展规划、落实措施等;第二板块为“学校保障”,从学校环境、课程资源两方面设置评价内容,这是对一所学校发展硬件的一个评估要求;第三板块为“学校发展能力”,分组织管理、师资力量、课程与教学、办学特色等指标,目的在于给学校自主发展的空间和自主权,促使学校在达到常规要求的基础上,以个性特色为切入点和发展的增长点,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化的、稳定的教育特征、风格和校园文化;第四板块为“学校成效指标”。基本思路是把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引入教育,按照教育投入与教育产出之间的比值来评价学校。这部分指标既有体现面向全体、促进全面发展的质量评价,还有凸显课程发展和体现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衡量学生个性张扬的个性化评价的指标,以此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益状况进行全面衡量。

、结论

基于核心素养的区域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外延,加强多元化评价方式的实践与应用,以及建立数字化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取得更加显著的效果。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需要政府、教育机构、专家学者、教师、家长等多方面力量的支持和配合。

【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核心素养背景下区域性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的研究”(课题批准号:XJK18CJG010)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