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20
/ 2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研究

张虹

兰州市西固区福利东路第二小学

摘要:传统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存在学生参与度低,以讲解为主的状况,不利于学习能力与效率提升,也会影响语文素养形成与发展。新一轮课改背景下,高年级语文教学要消除传统教学弊端,以学生自主能动学习为主,强化能力培养。合作学习能够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参与,在过程中依据具体任务或者问题明确责任分工,在组内合作、讨论、交流,最终高效完成学习目标。这种情况下 不仅能培养主动学习习惯、锻炼思维、发展能力,还可强化协作精神与创新能力,同时有利于共同提高。基于此本文在对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现状进行分析情况下,围绕提高合作学习成效探讨了对策,希望对该种模式实践应用而言有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合作学习

引言:目前语文课堂中会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但是部分教师对这种学习模式缺乏深入研究,实际应用存在分组不够科学合理、任务与问题设计过于随意、参与失衡化、未能做好引导与调控等状况,致使合作学习达不到预期效果。针对这种现状必须要进行优化,教师要充分掌握合作学习理论基础、教育功能、运作理念,结合实际学情、高年级学生特点、实践经验等,确定合作学习方式与做好设计,以此保证合作学习顺利实施与高效化,更好落实教学目标与促进语文综合能力提升。

一、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现状分析

当前高年级语文教学之中,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中会组织学习进行合作学习,起到了一定的激发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培养能力与提高学习质量效果。但是从总体来看,合作学习效果不够显著,难以促进不同维度教学目标达成,所以需要在明确基础上研究优化对策,以此强化合作学习成效。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实际应用,主要有以下问题:(1)合作学习分组不合理,没有遵循异质原则,组内成员相互之间缺乏互补性。分组缺乏性格、组织能力等方面考量,致使合作学习无法顺利进行。合作学习未能确定好人数,具有互助学习人数过多与过少的状况,均不利于合作学习有效进行;(2)合作学习之中常会出现优生掌握话语权,包办任务,控制小组的局面。这种将使得性格内向学习与能力比较差的学生参与度不够,不敢或者不愿意表达 ,亦或形成依赖心理,总是等其他人说,然后顺着别人思想表达。合作学习参与失衡化,难以实现相互帮助与促进,导致学生无法共同提高,也会严重影响教学任务与目标达成;(3)教学中任务与问题设计过于随意,并非所有的学习任务都适合采用合作学习方式,部分教师忽视这点,针对简单的知识技能或者任务组织合作学习,缺乏实际意义和价值;(4)教师未能做好对合作学习引导与调控,干预过多,或者是完全交给学生,没有在学习合作学习遇到阻碍时及时点拨,从而导致在规定时间内无法完成任务。

二、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有效进行对策

(一)科学分组

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组织合作学习,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均是以小组合作为主要模式,分组是最为重要的。合作学习只有保证分组科学合理,才能达到预期的应用效果,助力语文教学成效最大化与全体学生进步和提高。合作学习分组要坚持异构的原则,确保相互之间具有互补性,能够进行思维碰撞与激发学习潜力。合作学习之前根据具体任务,确定好组别人数,尽量保持在4—6人之间。这样既能让每个成员都有发表看法机会,更好支持合作学习,又能避免人数太多混乱与讨论时间不足,以及避免人数太少相互帮助与促进效果不够好。每组要包含优生、中等生 、学困生,确定好占比,同时要将性格活泼与内向、组织能力强与弱学生、学习积极性强与弱学生进行合理搭配[1],以此确保能够更好相互配合、帮助、补充、促进。

(二)做好任务与问题设计

合作学习是一种围绕具体任务与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合作、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实际操作中任务与问题设计至关重要,应保证具有合作的必要性,不能难度过大,因为会打击学生学习与合作积极性,使其在花费时间合作下依然无法解决问题与获取实质性发展,也不能过于简单,学生自主思考就能解决的问题,组织合作学习只会浪费宝贵的时间。通常合作学习任务与问题要结合实际学情,必须要在学习思维就近发展区内[2],保证在合作情况下可以完成。合作学习任务与问题除了要难易适中,还要具有针对性,集中围绕重难点设计合作任务,亦或者是围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某项内容展开。任务与问题应是学生个人无法完成,在分工协作与相互帮助下才能完成的,使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充分进行思维交锋与智慧碰撞。

(三)确定好合作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方式比较多,高年级语文教学可组织问题式合作学习,也可组织讨论式合作学习、任务驱动式合作学习、项目式合作学习、表演式合作学习、探究式合作学习。教学中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应当结合实际目标与具体内容合理确定。教师要明确要求,然后让学生自主与合作学习。整个过程中教师要观察,在学生合作学习遇到障碍无法进行下去时,及时启发与点拨,使其顺利完成合作学习,但要避免过度干预和告知答案。教师也可参与其中,与学生以平等地位进行合作学习,在相互讨论、帮助、探究中完成合作学习任务,共同提高与发展。

(四)明确分工与要求

合作学习要明确责任分工,可防止参与失衡,也可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加入到合作学习中。合作学习中每组要选出组长、记录员、成果展示人员,根据学生能来与情况分配相应责任,并要将要求具体化,以此促使人人参与,在过程中积极合作与讨论,促进学习成效与能力提升。组长要选择组织与调动能力强的学生,共同确定好发言顺序与控制好每个人发表意见时间,避免前期输出占用太多时间,影响后期共同分析与讨论。合作学习要确保每个学生地位平等,拥有同等话语权,遇到不同观念可以辩论与质疑,避免出现“小权威”独断专行,或者其他组员复制“小权威”思维成果的情况,一定要调动每个人 ,促使在学习过程中相互帮助与思维碰撞,从而更好完成学习与进步。合作学习完成后组织成果展示,师生共同分析评价,明确合作学习目标完成情况、相互帮助情况、协作与学习态度如何,从中明确问题,探讨如何改进,促进下次合作学习更好进行。

(五)案例

以《将相和》为例,教学中可组织合作学习,设计任务如下:阅读课文内容,弄清楚事情前因后果与故事联系性;分析人物的言行,总结人物形象与性格特点;让学生小组表演,再现故事内容,深入感受人物品质与学习人物精神。提前分组,抛出问题后先留出独立思考的空间,在其形成个人看法与观念基础上,组织合作学习,防止个别学生控制话语权,或者是懒惰学生复制组内其他成员观点情况出现。合作学习将自主权交给学生,教师组织、调控、引导,完成以后展示合作学习成果,教师补充,并展开多元化评价,使学生总结长处与不足,有针对性改进。合作学习下语文教学成果会提升,也能增进学习感情、培养合作意识与能力,助力语文综合能力与素质提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有效组织合作学习,既能让学生成为学习主人,自由与积极思考、讨论、交流,相互帮助与激发学习潜能,共同提高,促进学习效率与教学整体质量提升,还能增进同学之间情感,培养合作精神与能力。故而教学要加强对合作学习策略研究,完善各个方面,确保应用成效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孙可.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实施现状分析及改进策略初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下旬刊),2021(10):59-60.

[2]李善霞.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分析[J].新课程,2021(03):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