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减压,快乐学习——“双减”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实践路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10-13
/ 2

减负减压,快乐学习——“双减”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实践路径思考

朱丽丹

浙江省永嘉县城关中学

摘要:“双减”政策的落地进一步深化的基础教育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日益凸显,教学模式转型势在必行。在大力倡导五育共举的当下,初中德育工作愈发受到重视,以教育新要求与新理念为导向,加快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成为班主任的当前要务。现结合教学实际与初中生的成长特性,分析初中德育实践现状,并探讨切实可行的优化策略,以期提升德育工作有效性,促进学生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发展。

关键词:“双减”政策;班主任;德育工作

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领之下,德育作为做人之本、教育之基、发展之源,其育人价值受到广泛关注与普遍认可,逐渐由教育的边缘化走向核心地位,特别是对于正值青春叛逆期的初中阶段学生而言,德育工作的实践落实尤为关键。在2021年“双减”政策的落地,将减负增效目标落实提升基础教育教研日程,引发教育观念的反思与教学模式的变革。随着教育形势的转变,如何明确德育教育定位,探寻德育工作高效实施的突破口成为广大初中班主任需要探索的首要问题。

1双减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双减”作为一项惠及民生的人文性改革政策,旨在推动教育本质的回归,构建良好教育生态,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双重健康。“双减”政策的落实又如直抵要害的利剑,让传统教学模式弊端暴露无遗。对于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而言,展现出以下问题,第一,教育方式欠缺人性化。教与学关系不和谐是初中德育最为突出的问题,一些教师受到师道尊严传统观念的影响,通常采用“权威式”、“灌输式”、“说教式”的德育教育方式,试图以严苛的规则、高压的手段或是苦口婆心的教诲,让学生理解德育的意义所在,获得思想认知的转变,但是现实反馈却差强人意。刻板的教学方式与初中生自我、叛逆、敏感的成长特性、“双减”理念要求背道而驰,不仅未能达到高效的教育效果,甚至会激化教学矛盾,造成反作用。第二,教育渠道较为狭窄。德育是对人格的塑造,单纯依靠学校单方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但是着眼于教学实际,育人渠道窄化的现实问题普遍存在,以家庭教育的缺失最为显著。一些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家庭教育方式单一,单纯享受“双减”政策福利,却忽视了自身的教育责任。同时,班主任并未对促成教育合力采取必要的措施,致使德育教育缺乏统一性与连贯性。

2双减背景下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优化策略

2.1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强化思想认知

在“双减”改革的着力点是课堂教育主渠道的回归,彰显基础教育的公益属性。因此,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以课堂教学载体,探寻减负、增效、提质的有效手段,充分释放课堂育人能效,强化思想教育与行为教育,将学生引向积极的德育发展状态。第一,思想教育方面,班主任应以坚持认知引领与情感感化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借助具体的案例分析实现深入浅出的教育引导。例如,以少年正气的文天祥,展现民族气节的齐白石等名人轶事,又或是围绕在学生身边的平民典范等等,向学生渗透积极正确的道德知识与价值观念。又如,以男童高空抛物社会热点,校园霸凌事件等负面典型引发学生反思。转变说教式德育工作模式,以生动的案例引发学生的心灵触动,形成思想认知层面的根本改变。第二,行为教育方面,鉴于初中生的成长特性,班主任需要秉持无规矩不成方圆的原则,采取管教并重的教育方式。在具体落实过程中,积极落实“双减”的人文教育要求,增强管理的民主性。例如,对于班规的制定,班主任利用班会带领学生通过合作探讨的方式完成,以及激活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认同感,自觉反思并纠正问题行为。 

2.2以课后服务为依托,实施主题教育

课后服务是“双减”政策催生的产物,是学校教育服务的创新。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时段,开展主题式德育活动,丰富课后服务内容的同时,以寓教于乐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道德感悟与思想品质,对德育工作形成有力加持,实现减负不减质,快乐获取知识。第一,探究式主题活动。德育是对学生思想认知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现与思考过程,是促进内化吸收,提升德育教育效果最为直接的手段。基于此,班主任可以在每周中任选一天作为“德育日”,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索、收集、整理所学各学科中涉及到的德育知识素材,并分享学习感悟。例如,初中科学中体现的实事求是的研学精神,语文学科中各种古文典籍等等,引导学生在挖掘德育素材的过程中,形成思维与情感的交融碰撞,丰富知识底蕴与内心世界。第二,实践性主题活动。在“双减”背景之下,想要实现德育工作的高质高效,需要遵循教育规律,注重亲身实践。例如,在课后服务时段,教师打破以写作业或是复习课本知识为主导的学习活动,组织学生到图书馆阅读经典名著,又或是走出校门参加社会性质的公益活动,让德育知识引领学生行为,渗透至日常生活,实现知行合一。

2.3以家校联动为支点,落实言传身教

“双减”改革的核心是教育责任的明确以及教育界限的划分,在学校的牵头之下,促成多方合作,实现育人功能的各自独立与育人步调的协同一致,提升教育的统一性与规范性。特别是对于德育工作而言,家庭教育起到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实施家校联合是打破教学瓶颈,提升教育能效的有力举措。具体而言,初中班主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向家长渗透教育新理念,实现教育观念的统一。思想是决定行为的主导因素,家庭教育的缺失源自于教育观念仍然停留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短视化层面。班主任充分发挥纽带的作用,将“双减”政策、新课程标准以及立德树人等先进的现代化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并通过理念内涵解析提升家长的认同感,建立共同的教育愿景,提高家长对于德育的重视程度。第二,双方共同实施言传身教,打造和谐的德育环境。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与榜样的作用对于初中学生的影响尤为深刻。基于此,班主任与家长相互配合,在校期间以班主任为主导,为学生展现良师益友的精神风貌,以丰富的学识吸引学生,以端正的师表感化学生。在家期间,家长争做工作中的先锋,生活中表率,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习惯与乐观的出师态度。通过教育合力促使学生建立健全的人格与崇高的精神追求,提升德育效果。

结束语:

总之,在“双减”视域之下,初中班主任的德育工作需要以减负增效为根本,以让学生乐享学习为目标,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引导方式,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达到预期的德育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吴伟.“双减”政策下开展德育教育的思考[J].华人时刊(校长),2022(Z1):48-50.

[2]郭家琴.大格局落实“双减”,小细节德育赋能[J].教育家,202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