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8
/ 2

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

杜春花

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上海  200137

摘要:目的:评价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50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观察组(急诊护理)两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指标和成功率。结果:经分析,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干预治疗后,其所有急诊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优化地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抢救效果,因此,应当积极引入和推广这种方法,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急诊护理流程;急诊患者;抢救效率

引言

近年来,由于各种疑难杂症和突发意外事件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急诊科抢救工作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了确保患者得到有效的治疗,急诊科医护人员必须尽快采取行动,尽可能快地抢救患者,以最大限度地挽救他们的生命安全。所以,急诊科抢救工作必须加强管理,提高抢救效率,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疗,以减轻患者及家庭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如何通过改进急诊护理流程来提高收治的急诊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疗效。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21年6月~2021年12月,在本院急诊科接受治疗的50例急诊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0例,年龄在23岁到7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0.21±4.66)岁,发病至救治时间为1~6h,平均时间为(3.22±0.45)h;观察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在24岁到78岁之间,平均年龄在(50.46±4.72)岁,发病至救治时间为1~7h,平均时间为(3.43±0.46)h。以上数据资料对比后的差异不明显(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均入住急诊科抢救;意识清晰、沟通理解能力正常;患者及家属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医院伦理委员会已批准。

排除标准:严重昏迷、休克;重症心脑血管疾病;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疾病以及转运途中死亡者。

1.2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流程,在患者和家属入院后,医护人员会立即将他们送往急诊科,并依据急诊流程进行紧急治疗。

观察组行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具体流程如下:(1)完善业务培训。为了提升急诊科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应该组织针对急诊护理的培训活动,以确保他们能够熟练掌握急诊护理技能。同时,应该根据急诊科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急诊护理流程,要求医护人员做好充分的准备,以确保急诊科使用的医疗器械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医护人员应该熟练掌握急诊科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并且要了解使用时的注意事项。2)开通绿色通道。医护人员准备好平车,开启绿色急诊通道,以便患者能够快速、安全地转移至急诊科,医生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初步诊断,并通知急诊手术室准备必要的物品和器械,以及抢救准备工作,检查仪器运行状态,对手术室进行消毒,核对使用药品等,以确保患者的安全。3)全院联动,包括费用(记账)检验影像住院等都为急救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缩短在急诊的滞留时间。(4)优化急诊护理工作。为了确保急诊科的急救工作能够高效进行,应该根据急诊科的特点、内容和流程,制定详尽的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并以表格的形式进行记录,同时,应该提前将交接班的事宜安排好,第一时间向家属报告患者的病情,以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患者的治疗情况。

1.3指标观察

通过统计分析,评估两组患者的分诊时间、静脉采血时间、心电监护时间、抢救时间以及抢救成功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和%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抢救时间指标对比

经分析,观察组患者在分诊、静脉采血、心电监护以及急诊抢救时间方面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抢救时间指标对比(x±s)/min

组别

n

分诊时间

静脉采血时间

心电监护时间

抢救时间

观察组

25

1.05±0.22

3.28±1.14

4.41±1.43

60.45±10.87

对照组

25

2.66±0.54

5.96±1.72

5.77±2.19

77.82±13.93

t

13.8056

6.4938

2.5999

4.9153

P

<0.05

<0.05

<0.05

<0.05

2.2两组抢救结果对比

经分析,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抢救结果对比[n(%)]

组别

n

抢救成功

抢救失败

观察组

25

24(96.00)

1(4.00)

对照组

25

19(76.00)

6(24.00)

χ2

4.1528

P

<0.05

3讨论

作为医院急救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急诊科的护理工作具有极强的危险性、紧迫性和重要性,经常会遇到突发的应急情况,因此,急诊医护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以确保抢救护理过程的及时、有效。当前急诊科在抢救患者的过程中,由于许多未知因素的影响,医护人员的配置往往是临时的,抢救者的职责和分工

不明确,加上年轻医护人员的比例高,使得抢救过程变得混乱,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导致患者的治疗进度受到影响。因此,急诊科应当采取科学、严谨的措施来完善抢救危重症患者的护理流程,以确保在患者抵达急诊室之前,医护人员就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职责,并有条不紊地执行各项急救护理任务,从而提升患者的抢救效率和急诊专业护理水平[2]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包括缩短了分诊、静脉采血、心电监护和抢救的时间(P<0.05),这些改善的原因是通过遵循科学、规范的护理流程,可以有效地指导医护人员,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出错,从而使患者在第一时间获得最佳的抢救结果。所以,通过优化急诊护理,可以有效地指导医护人员按照规定的流程进行工作,从而大幅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并且能够更加负责任地为患者提供服务,进一步改善护患关系,提升临床服务水平。

综合上述,采取优化急诊护理流程的干预措施对于提高急诊患者的抢救效率和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医生采用。

参考文献

[1] 孙静.探究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J].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2(3):3-4.

[2] 陈宏.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诊患者抢救效率的影响分析[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2(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