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的专题教学实践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13
/ 2

基于PBL的专题教学实践思考

李金宝  王迎 于玮

吉林工商学院 长春 吉林

摘 要:以问题为导向(PBL)的专题教学具有一定优势,其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形成平等的师生关系对高校思政课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实践过程重要妥善处理好师生关系、重点难点、过程与质量关系

关键词:问题导向PBL模式

一、PBL教学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简称PBL,翻译为基于问题式学习问题本位学习“PBL是指教师精心准备和预先设计特定的问题,指导和组织学生围绕特定的问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并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在辩论和讨论中得出结论,以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1]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译为基于问题的学习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最早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美国神经学教授 Barrows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首创的医学教育模式2,在北美、欧洲和日本等高等医学院校推广、修正,教学效果较好。20世纪80年代PBL教学模式传入我国,主要应用于医学领域,目前已逐步扩展到生物学、物理学、计算机科学以及相关人文社会科学领域。PBL是 一种综合课程模式,有独特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课程和教学方法。PBL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其他课程模式都不同程度地使用了PBL。它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单位,由老师做引导,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其核心思想是把问题作为学习和整合新知识的起点,而将 PBL模式运用于高校思政课教学中,有其可行性和必要性。

二、基于PBL专题教学法

问题链教学法是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一系列对于学生来说是未知的教学问题,并组织学生为解决教学问题而进行的教学活动,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和成果,而且还要知晓这些只是和成果获得的过程、方法和途径,以强化学生问题意识,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新性。

PBL教学法不同于传统单一的讲授式、灌输式教学方法传统的方法中,教师是主角,以输送前人的经验知识为主,而学生是配角,是知识的被动接收器,也就难以改变抬头难的现状。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也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也是创新的动力源。[3]恰好PBL的问题导向能改进教师一味灌输的现状,通过启发思考,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

PBL教学法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出发,设计问题情境,凸显问题意识,完成生活情境与学习情境的统一;通过知识问题化,将授课知识分解为具体问题,形成环环相扣、层层深化、因果关系逐次递进的问题链,强化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图谱,系统完整的理解所学理论。问题链教学法的实施有利于落实知识点和培养能力紧密结合起来,可以全面完善和发展学生的各种学习能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气氛,通过师生间情感交流,思想互动,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和创造性思考和学习。

基于PBL专题教学实践中需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1.问题设置要遵循贴近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的原则,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教师要从学生当下的生活经历或体验中寻找与课程相关的问题,直面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和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困惑,再将知识结构融入到一系列的问题中,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感,增加学生参与的动力。

2.问题链教学法的关键在设置问题,问题的质量关系到教学的效果。以问题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思考的问题,转化为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有效回应,让理论课程回归现实、贴近生活,是提升课程教学效果、增强课程教学针对性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在设置问题链时,兼顾思政课教材重点难点和学生关注点,找准教材内容和学生思想之间的结合点,在教学结合点上精心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在设置问题链时,必须旗帜鲜明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能为了片面迎合学生的兴趣而偏离教学大纲和教材,而是要牢牢守住底线和原则。

在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设置成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形成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为主线、以师生合作互动为基本形式的新型教学模式。问题链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强化学生运用理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切合当前学生的思维方式与学习习惯。问题链教学着眼于增强课程亲和力,不断提高学生参与度。它一改以往思政课的单向灌输教学模式,初步形成主体与主体的互动模式,把教学内容和学生关切紧密结合起来。

3.教学评价要处理好过程与结论的关系

教学评价起到重要的反馈作用是检验PBL教学法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重要手段。用传统的学业成绩评价方式来评价PBL课堂,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必须大刀阔斧推进新的教学评价方式。

PBL教学评价应该采取综合性的方式进行科学评价,把学生的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的点评结合起来,PBL强调学生的过程性参与和发展,所以需要对学习过程情况做出合理的评价与反馈试将PBL融入课程改革创新,通过引导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在不断启发中让学生水到渠成得出灌输过程本身要得到的结论,实现课程的吸引力,提高课程的说服力,对当前课改是很有借鉴意义的从而推动我国课程课改革朝更加优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小丽.思想政治理论教学法新探——PBL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2009年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研究成果)

[2]李泽生,冼利青.麦克马斯特大学问题教学法J].复旦教育论坛,2003(3):85-88

[3]王智莉,徐锋.“问题链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为例[J].理论观察,20184.

作者简介:李金宝(1972-)吉林工商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王迎,吉林工商学院思政教师。于玮,吉林工商学院思政教师。

项目:吉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PBL专题教学研究”(项目编号: GS17145)、“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研究”(项目编号:GH180742)、“加强高校思想文化阵地的引领与管理研究” (项目编号:GS1714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