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和MR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对比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9-07
/ 2

CT和MRI对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对比分析

赵晓彤付佳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109

     摘要;通过比较CT和MRI两种检查技术在诊断急性脑梗死中的优势与不足,探讨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CT)以及磁共振技术(MRI)扫描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方面的价值,进而确定那种检查技术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得出MRI在急性脑梗死检测中有着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率,能够更准确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和类型的结论,能够为当前严重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CTMRI急性脑梗死缺血性脑卒中应用价值               

   脑梗死,也就是专业术语中所说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多种内在以及外在等因素造成大脑的血液供应出现不同程度的障碍,造成大脑局部的不可逆性损害,从而出现大脑的缺血、缺氧性坏死。老年人常出现大脑动脉出现深支闭塞,颅内小动脉出现狭窄痉挛等,进而导致缺血性梗死的发病,预后较差,死亡率高。据有关官方数据显示,脑梗死占比全部脑卒中的4/5,其中大概1/4-3/4左右数量的患者会于2-5年时间内再复发,成为仅次于心肌梗死、癌症的又一大主要死亡原因。不仅是带给家庭、也是对社会的一种沉重的负担,也是一种对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造成沉重负担的疾病[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22年6月至2023年1月于山东电力中心医院确诊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年龄在45岁~75岁的男性,将60例患者分为CT组(对照组)和MRI组(实验组)两组均进行扫描检查,并对两组检测数据开展了详细的分析。

纳入标准

1.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2.患者确诊为急性脑梗死。

3.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和步骤后,患者自愿参加并征求其家人同意和配合。

4.患者之前均在本院接受CT和MRI检查治疗,无MRI相关禁忌证者。

排除标准

1.影像学资料不完全者。

2.患有先天性疾病的患者,理解能力差,不能配合者。

3.MRI禁忌症者,指因患者进入磁孔造成损伤或危及生命,无法行MRI检查的患者。主要包括:

(1)配备心脏起搏器,心脏磁化金属瓣膜,冠状动脉磁化金属支架等。

(2)检查部位有金属置入物,眼眶内金属滞留物者,佩戴电子耳蜗者,带有呼吸机及心电监护设备的危重受检者。

(3)患有癫痫病,高热,神经紧张,恐惧幽闭者。

1.2 研究指标

观察两种扫描方式对急性脑梗死的检出情况,并对不同时间段的诊断率进行记录,并记录病灶的大小及位置。

诊断标准:记录CT、MRI扫描检出率;分别为时间在12以内、12h~24h之间、24h以上的检出率;将观察患者检出的病理部位、征象等作为诊断标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6.0分析研究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x²用来检验组间行,x±s表示计算资料,当P<0.05时,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CT及MRI扫描检出病灶情况

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CT和MRI检查,两种检查方式得出的检出率来比较,其中28例被CT检出,检出率47%;56例被MRI检出,检出率93%;MRI检查检出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不同时间段分别采用CT及MRI扫描检出病灶的情况

对急性脑梗死病人进行CT和MRI扫描,以此发现病变部位。用于检出急性脑梗死病灶的两种检查方法,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扫描检查。CT和MRI两种检查方法分别在不同的时间点进行扫描。CT检查于12h内检出9例、检出率为15%,12h至24h检出12例,检出率为20%。MRI检查后得出,12h内检出20例、检出率为33%,12~24h内检出29例、检出率为43%(P<0.05);待24 h后,两种扫描方式所获得的该病的阳性率无明显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  使用CT和MRI检查的优缺点

CT检查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脑梗死的位置和大小,对急性脑梗死做出快速准确的诊断,并明确急性脑梗塞的面积大小及形态,判断有无脑室内出血,以及是否有其他病变,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然而,CT检查无法检测脑组织的功能性改变,判断发病原因,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不是很高。此外,CT检查受到患者的血管病变状态的影响,如果患者的血管病变状态较严重,则可能会影响CT检查的准确性,从而影响最终诊断的准确性。

核磁共振技术可以清晰的显示脑内各种结构,通过不同标记来清晰的显示病变灶,获得完整的视觉信息提高诊断准确性,从血管角度对急性脑梗死进行较为精确的诊断。扫描精细,可以更准确地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相关情况,从而提供更精确的治疗方案。然而,检查时间较长,检查过程繁琐,且可能存在一定的干扰,影响检查结果。不适合在急诊室中使用。

3.2  CT和MRI检查的对比

MRI技术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相较于CT的优越之处主要体现在:一是其具有良好的定位性,可以准确的诊断急性脑梗死;二是可以检测出脑血管的病变,可以从血管的角度更准确的诊断急性脑梗死;三是可以通过不同标记来清晰的显示病变灶,提高诊断准确性;四是可以获得完整的视觉信息,可以更准确的诊断急性脑梗死。总之,MRI扫描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它可以更准确地检测出脑梗死的病灶,可以更全面地评估患者的脑组织,从而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方案,从而减少患者的痛苦和损失

[2-3]

3.3  CT和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

CT检查在头颅平扫中,典型的CT表现呈现出脑内低密度病变,在发病24小时后显示清楚,多发生于大脑皮髓交界区,其形态常与病变区供血动脉的分布一致,呈楔形或扇形,范围较大者可出现轻微的占位效应,这是脑梗死的典型特征。CT形态及密度因发病时间而稍有差异:(1)发病24小时之内,CT图像呈现出模糊不清的状态,而当病变范围较大时,若仔细观察,则可能会模糊地观察到病变部位的密度略低,脑沟变浅变窄,如果不仔细观察,很容易被漏诊。(2)发病24小时后,CT图像呈现出典型的特征。

MRI通常在发病后6小时甚至更早之前出现,其图像呈现出长T1、长T2信号的病变,T2压水图像更加清晰,形状和分布与供血动脉的分布相吻合,呈现出楔形或扇形,而对于梗死区面积较大的病变,则可能出现经微的占位效应,这是MRI典型的特征之一;DWI在发病后的半小时内即可呈现出高信号病变。

结论

MRI检查检出病灶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检查,MRI在急性脑梗死检测中有着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率,MRI的临床应用价值更高,能够更准确地显示病灶的部位和类型,而且它具备无创伤性、无辐射及安全性等优势,能够为当前严重脑梗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MRI在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中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为临床显著地提高脑梗死的检出率,应作为临床方面确诊急性脑梗死首先采用的技术。

[参考文献]

[1]常虹.脑梗死的治疗现状及进展分析[J].继续医学教育,2019,01:55-57.

[2]张晓波.CT与MRI早期诊断急性脑梗死的对比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20,20:2895-2896.

[3]周卫国.CT检查与MRI检查诊断早期急性脑梗死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20,11:157-158.[2]陈邦文,杨爱春,庞坚信.64层螺旋CT脑灌注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意义[J].浙江实用医学,2020,06:439-441.

[4]李伟东,平鹿鸣,白小飞.CT联合MRI检查对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22,23:110-113.

[5]陈鹏飞,梁奕,王剑.CT与MRI在急性脑梗塞诊断中有效性评价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21,07:21-23.

作者简介:赵晓彤(2000.6—),女,汉,山东省烟台市人,本科,研究方向:医学影像技术。

指导教师:付佳 职称:助教 学位:硕士

发表论文来源:2023届毕业论文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