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科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9
/ 2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学科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林晓翠,林晓佳

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马官桥小学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宏发小学

【摘要】

小学数学学科提高教学效率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话题了,在双减背景下,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效率呢?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发现,影响教学效率的因素有三,即教师教学能力、学生个人素质、师生课上互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组织者,要精心创设情境,让学生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又是引导者,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能够提出问题、积极思考、解决问题,从而使学习力得以提升,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个人能力在提升数学教学效率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数学教学效率的另一主要因素——学生,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因此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将三要素科学融合到一起,才会解决提高教学效率这一难题。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科提高教学效率

正文

    经过多年的数学学科实践研究,我认为小学数学学科提高教学效率的策略

一、构建教学模式紧扣教学重点

小学一节数学课只有40分钟,怎样在有限时间内安排教学内容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课堂上,除了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充足的空间去交流以外,留给教师的时间非常有限,教师的每一句话都要说得准、讲得精,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根据多年的实践研究,在数学课堂上,我逐渐探索出适合的教学模式,即:师引生问——老师引导孩子提出有价值问题并生成解决重难点的关键问题。师导生探——老师引导学生根据提出问题开展探究,教师指导探究方法。生展师助——学生展示,教师小结、评价,通过评价指导学生的学法及展示。生测师评——通过测评,了解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做好归纳总结反思。

让孩子们有的放矢的进行数学学习,培养孩子们的问题意识,能够每一节课都通过围绕核心问题,进行自学、互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二、调动学习兴趣,获得成功体验

在新的教育形式下,我们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这也是实施新课程标准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

1、设计数学游戏,使学生乐在其中。

根据低年级学生心理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断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小学生最喜欢做游戏,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玩中学,在快乐中学。比如在上数学活动课,就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下列几种形式的游戏。

1个体活动游戏。上课开始进行“比比谁最火眼金睛”游戏:让学生自己进行操作实验——观察、比较、用手摸、放在木板上滚,看看各种几种物体(圆柱体、正方体、长方体、球等)分别有什么特征?通过学生的自主操作,初步感知几何物体的一些特征。

2集体合作游戏。在上“统计”活动课时,学生小组合作统计戴帽子的同学和没戴帽的同学等相关问题时,自己分工,商量最快的统计办法,小组间比赛。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领导意识、社会技能和民主价值观。

3师生互动游戏。为了测试学生掌握的情况,可以组织师生互动游戏“最佳默契奖”。师与生像电视上作节目一样,同时将结果写在纸条上,并同时亮出。既活泼,趣味性强,又提高了学生辨别正误的能力,真是一举两得好办法。通过诸如以上的一些游戏,学生就会感到学有劲头,学有乐趣,学有所获,由此生发的热爱数学的情感就会自然而然爆发出来。

2、关注学习过程,让学生品尝成功。

积极关注学生参与学习的程度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因素。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应该是失败的。教师在关注学生的同时,要积极创设机会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感。

1鼓励参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对什么都好奇,教师要抓住该年级段的学生心理特点,组织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手段呈现学习内容。有了外在的诱惑力,就会诱发学生的内在需求,从而乐在其中。

2提供机会。通过老师的合理启发引导,让学生经过自己的积极探究,从而找到规律,发现问题,理解新知,突发奇想解决难题。有了这样的体验,学生才能感到探究的趣味所在,当取得成功时,那份喜悦是别人难以体会的,可以说喜悦是发自内心的。由此生发的学习动力也是其它激励手段所不能替代的。

、关注教师备课,提升课堂效率

为了提高数学学科的教学效率,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不容忽视,教师课前的“备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我比较推崇的是“伙伴式”备课。每个备课组主要以同年级同科的一位教师为主,各年级同科教师为辅,采用“伙伴式”备课。“伙伴式”备课具有“三个体现”:体现互助、交流、合作;“伙伴式”备课分三个层次。第一是“个人备”,首先是教师个人自备,每位教师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个人的教学风格,发挥自己的特长,备出个性化教案;第二是“集体备”,集体备课时要吸取伙伴备课中的“亮点”,对自己的教案进行二次设计,达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第三是“课后备”,教师课后反思自己教学行为,将具有实效性、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总结经验、加以完善,对于课堂上教师没有预设出,学生新生成的问题加以反思。

做到一课一反思,写在教案的课后小结中。每周一反思,写在自己的教学反思集中。

教学实践向我们说明,学生学习效果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学生教学活动的参与度,课前准备中,教师除了要充分“备课”即“备教材”之外,还要“备学生”。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增加师生课上互动,让学生主动成为课堂的主人。让数学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启发思想、施展智慧和展现能力的平台。

新课程理念中倡导“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就是让学生在和谐、民主、快乐的课堂氛围下积极主动的探索新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而这种教育理念,只有师生共同努力,才会实现,只有在师生互动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才会提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