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15
/ 2

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研究

姓名:付兴跃

单位:湖南岳阳市湘阴县南湖中学 414604

摘要:在新课改与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学逐渐着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初中历史作为人文学科,能够在学生成长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提高综合能力、促进全面发展。因此,需要教师及时意识到现存问题,改变原本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基于此,本文将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中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加以解读研究。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初中教学

前言:历史是一个民族的精华,是国家及人民传承发展的重要见证,因此对我国来说,历史教育是文明发展、社会进步的基础保证。历史教师通过在教学中结合过去事件、社会看法、对历史知识理解与感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建立健全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用历史思维思考生活、环看世界,从而有效培养历史的核心素养。

一、历史核心素养内涵

历史核心素养培养对于历史学科学习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中包含学生兴趣培养、学习能力提升、增强历史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全面发展。不仅能够起到导向、指引作用,还有助于提高成绩,树立正确品格。

初中生各方面发展还并不成熟,日常学习中容易受到外界打扰,被外界环境吸引注意力,导致影响学习质量。基于此,教师教学时应充分掌握方式方法,结合性格特点、行为习惯加以灌输历史知识,从而引发自主学习。培养核心素养前,应首先使学生充分了解历史事件、相关历史背景,在具有一定程度基础上挖掘历史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速度、提高课堂质量。同时,还有助于学生理解历史事件中的优秀品格,教师从而鼓励学习创造,以建立健全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从而培养历史核心素养。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强化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

学生从历史真实事件、权威解读、情怀品格等方面,深入理解历史知识是当前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的重大要求,最终目的是促进综合素养及全面发展。传统教学模式中,初中历史以应对考试为主要方向,不能体现出对学生能力提升及塑造作用。同时,教学方式老旧、形式单一,导致学习过程枯燥乏味,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以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为当前历史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应贯彻落实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引导学习自觉性、主动性,通过历史故事、媒体设施等手段,锻炼自主思考能力、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确保各方面都能够有所增强进步,在核心素养基础上有效保障学生全面发展,从而为将来社会竞争奠定夯实的基础。

三、初中历史教学中强化历史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一)多媒体应用教学,深入历史情感

初中阶段历史知识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塑造能够起到很大作用,对其思想发展起到重要导向。尤其是现阶段初中生尚未形成独立人格,因此容易受到外界感染,教师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辅助,有效强化相关知识对学生的塑造影响作用,从而深入其中内涵,感悟历史精神。

例如,教师讲授《甲午中日战争与瓜分中国狂潮》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使学生直观感受外国侵略者肆无忌惮攻占我国领土、抢夺我国文明成果的暴行,而后国家开明之士意识到要想保卫疆土、不再受此耻辱,只能使自身强大起来。同时,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使学生感受国家曾经的屈辱,并经过无数先辈共同努力才重新焕发出光彩,深入历史背景,感受其中内涵,激发其新时代爱国情怀。再如,当学生学习《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课程时,教师为能够使更深入理解与感悟,开展毛泽东所作《七律长征》朗诵比赛,并以音频背景加以营造氛围,使学生逐渐投入情感,感受红军长征时艰难困苦的生活环境,历经无数磨难才得以长征成功。同时,教师在旁加以引导,如今幸福生活正是无数如红军般,不畏生死的战士前仆后继所换来。以此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其钻研历史的兴趣,在深入背景中既有效完成课程内容,又培养其历史核心素养。

(二)渗透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大多是枯燥且乏味的,尤其是针对初中阶段学生来说,正是活泼爱玩的好动时期,难以沉下心来听教师教学。对此,教师应及时改变教学方式,通过在课堂上,以课本知识为基础引入相关历史故事,再辅以多种教学资料,如小说、影视作品等,调动学生兴趣,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从而确保教学质量,提高历史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讲授《三国鼎立》课程时,为调动学生兴趣,可以引入小说《三国演义》中传奇故事加以渲染,如“桃园三结义”“关羽过五关斩六将”等都能够有效吸引注意力,还能够以此深入课文知识,为学生灌输知识结构以及知识内容。再如,当学习《明朝的对外关系》课程时,教师为学生播放戚继光电影,使其直观感受明朝时倭寇为患,使国家沿海部分百姓苦不堪言,戚继光组建“戚家军”立志荡平倭寇的崇高愿望与理想。在此情怀与理想选择下的戚继光,使学生充分被激情热血所感染,从而调动同理心,自发深入学习相关知识,了解故事背景。以有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的,有助于培养历史核心素养[1]

(三)给予自由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授课模式中,学生大多没有自由发挥空间,由于被“填鸭式”教学束缚,从而导致思维、思想上的固化。但随着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和改革,教师开始主张教室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课堂主导作用。因此,教师积极更新教学理念,改变以往教学方法,给予充分发挥空间,引导其自主、自觉开展学习活动,在提高积极性的同时,强化历史核心素养。

例如,在《南方经济发展》课程前,教师组织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通过小组成员自行查阅资料、分析背景并深入核心,首先使其对将要学习的课堂内容有大概了解,可通过制作PPT、视频、个人演讲等方法。后于课堂展开小组阐述,教师针对其中遗留问题展开教学,补充知识。待所有小组完成后,教师可以打分评比,选出搜集内容最全面,概括最完全的小组给予奖励,从而调动学生参与度与积极性。最后教师完善总结,科普当时国家社会背景、探究南方经济发展其他因素。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使其参与每个环节之中,不断探索间培养自主历史学习能力,从而强化个人能力及核心素养[2]

(四)以培养合作意识提高核心素养

学生素质内容关键之一是实践以及创新精神,通过交流互助、分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合作意识,能够将学生自主学习落到实处。同时在合作意识下,对学生学习探究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其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

例如,教师教学《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程时,引导学生参与课文知识探索。首先,将学生分组,搜集隋朝统一与灭亡的原因及背景,加以整合分析,要求需有个人观点及团队观点;其次,待小组内搜集完成后开展自由讨论,互相发表观点、补充观点;最后,小组挑选代表在班级内阐述与分享,同时教师根据回答从社会、经济、皇帝臣子等方面分析补充,引导其继续探究历史背景与原因,最终充分掌握课堂重点内容及相关知识。由此可见,通过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有效提高学生参与度,在互相学习中增强团队合作意识、沟通能力、言语表达及思维逻辑,进而提高其历史核心素养[3]

结论:综上所述,当前历史教育因时代进步而逐渐产生更多新要求,致力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及综合能力,从而促进全面发展。因此,教师教学中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教学效果不光是对学生成绩的提升,更多是对其核心内涵的塑造,奠定深入学习和研究历史能力。在强化思维的同时提供能力与知识保障,成为学生将来学习和发展的重大动力。

参考文献:

[1]马明霞.试析初中历史教学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解读[J].新课程,2022(19):57.

[2]陈吉福.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J].学周刊,2022(06):53-54.

[3]刘建勇.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考试周刊,2021(54):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