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政治文献翻译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3

语言类型学视角下的政治文献翻译研究

张皓冬

东北电力大学 外国语学院  吉林  吉林  132012

摘要:以语言类型学中“综合语和分析语”的视角,对2021年至2023年相关政治文献的汉语原文与官方英译本进行分析,从形态变化、虚词使用、语序灵活三个方面提出“善用英语形态变化”、“合理使用英语虚词”、“灵活变化英语语序”三种方法,为中国文化的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语言类型学;综合语;分析语;政治文献;翻译方法

一、引言

政治文献涉及国家政策方针、发展战略、主权利益和政治立场等,具有鲜明的政治性[1]。对于译者,正确理解并翻译政治文献,是一项极为严肃的政治任务[2]。因此,我们要了解外国语言特点,准确翻译政治文献[3]。王平兴[4]认为,忠于原文是政治文献翻译的出发点,着眼于国外读者则是其归宿,因此,政治文献外译要准确使用外语,熟练把握英语和汉语的差异与特点。

近几十年来,多位学者先后对英语和汉语的特点进行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分析英语和汉语的异同,而语言学角度的研究对翻译起到关键作用[5]。语言类型学作为语言学中一门重要的学科分支,其研究内容主要是寻求语言在不同层级上的相对共性[6]。通过对语言类型学上的差异进行对比分析,能更加清晰地了解语言特点,把握译文质量。

本文将以语言类型学中“综合语和分析语”的视角,分析2021年至2023年相关政治文献与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六研究部所给出的相关官方译文,提取部分跟“综合语和分析语”概念相关的句子进行分析,加深对英语和汉语在语言类型上的认识,了解相关政治文献翻译方法,为中国文化传播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理论基础

语言类型学属于语言学的分支, 其研究是观察不同语言间的差异中的共性。德国学者Schlegel最早发现了不同语言的相同特点,20世纪60年代, 美国语言学家Greenberg提出了语言类型学(Linguistic Typology)的概念,随后德国历史语言学家Schleicher根据词法学上形态,将语言分为黏着语、屈折语、孤立语,并沿用至今。此外,也有学者认为将语言是否有形态变化分为综合语和分析语[6],即将通过虚词、语序来表示语法关系的语言称之为分析语(analytic language),将通过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的语言称之为综合语(synthetic language)。本研究即从此角度总结英语和汉语的差异及政治文献相关翻译方法。

连淑能[7]将综合语和分析语之差异列入英语和汉语对比之首,英语有形态变化,语序比较灵活,有虚词表示语法,是语调(intonation)语言;汉语无严格形态变化,语序相对固定,有虚词表示语法,是音调(tone)语言;其中形态变化、虚词使用、语序灵活三个方面的对比对本研究有一定参考。

三、案例分析

经对比分析,政治文献英译在形态变化、虚词使用、语序灵活三个方面的翻译方法总结如下。

1.善用英语形态变化

构词方面,英语单词大多数单词通过增减前缀用来改变词义,改变后缀实现词性转化;通过词缀的增减,同一词根可派生出大量的新词。构型方面,为表示主语和谓语或谓语和宾语在时态、数、性、格等方面的变化,需要通过不同形态变化来表示此种语法关系。

1变化后缀,改变词性

汉语多使用重复,英语较忌讳重复。为规避重复表达,通过变化词根词缀进行词性转换。

例1:

原文: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译文:We must remain confident in our history, exhibit greater historical initiative, …

“历史”一词的重复,所指代的内涵不同,两种含义,分别表达,介词短语“in our history”与形容词“historical”替换,可避免词汇使用的重复。

2增加前缀,丰富词义

在表达较为复杂含义的词汇时,通过增添前缀,可以丰富词汇含义。

例2:

原文: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关于 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2023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译文:we have carried out the most extensive and aggressive anti-poverty campaign in human history.

通过增加否定前缀“anti-”的单词含义更能强调“脱贫”这一态度。相较于使用词组或短语表达,增添前缀使其含义更加紧凑。

3使用比较,完善表达

在出现“变化”、“增长”有关态度的词汇时,要注意使用比较级或最高级,并对相关词汇进行形态变化。

例3:

原文: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译文:We must unite and lead the Chinese people in working ceaselessly for a

better life.

此句话中“美好生活”不可译为“good life”,而是相较于之前的生活,我们期待能有“更好的生活”,原文表达具有“动态性”,因此,在表达此类含义时要关注形容词的比较级使用,合理使用“构型变化”语法手段。

4变换时态,展示态度

合理的使用时态和语态,可以展现出不同的态度观点。

例4:

原文:已设 21 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稳步推进。(《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译文:A total of 21 pilot free trade zon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China, and steady strides have been made in the development of Hainan Free Trade Port.

此译文中运用完成时态,能够向读者传达新信息,开创局面的新特点[8],此外,使用被动语态也使表达更加客观。

2.合理使用英语虚词

英语逐渐出现分析语的特点,使用虚词就是其中之一。英汉虚词种类多样,形态各异,用法不同。以下将从冠词和介词的差异进行分析。

1增添介词,描绘形象

王力[9]认为,现代汉语没有真正的介词,而英语介词数量庞大,使用频繁。

例5:

原文: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译文:We will move faster to build up China’s strength in agriculture and steadily promote the revitalization of businesses, talent, culture, ecosystems, and organizations in the countryside.

此句子中将“建设”译为“build up”,“up”一词就是典型的英文介词,一些学者也称此种介词为“小品词”,“up”一词有“向上、向好”这一趋势,让句子和短语更加生动,具有形象美感。

2关注冠词,意义严谨

英语一大特色虚词冠词,其“定与不定”含义大不相同,汉语没有冠词,因此在汉译英时要仔细斟酌。

例6:

原文:…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译文:…fully implementing the Thought on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for a New Era. …

此句中前者使用定冠词“the”,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中国提出的独一无二的概念;后者“New Era”前的不定冠词“a”是为了防止外国人误解为“新时代”是由外部力量施加给中国的,使用不定冠词能更准确传递出中国是在引领和主导“新时代”。

3.灵活变化英语语序

相对来说,形态变化越多的语言,语序越灵活,反之亦然。英语具有大量综合语特点,语序较灵活,主要体现在“定语后置”、“插入语”、“倒装句”的使用上。

1定语后置,平衡结构

英语的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不固定,比较灵活,英语定语可以前置、后置、甚至远离中心语。

例7:

原文:…,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懈奋斗!(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

译文:Let us strive to advance national rejuvenation on all fronts and build China into a great 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that is prosperous, strong, democratic, culturally advanced, harmonious, and beautiful.

汉语原句中六个定语,英译时若是前置,则会导致 “头重脚轻”。而此处变化为定语从句后置,整体结构更加稳定,且定语后置起到强调态度,突出决心。

2插入成分,完整语义

英语广泛使用插入语,插入语位置并不固定,可补充信息,完整句义。

例8:

原文:今天,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中华民族历史上,都是一个十分重大而庄严的日子。(《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译文:Today, the first of July, is a great and solemn day in the history of both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CPC) and the Chinese nation.

此句原文作为讲话,具有非常强的场合性和时效性,因此原文并未出现具体日期,在翻译时需补充具体日期,方便读者理解。

3句子倒装,强化态度

英语倒装句较多,且能起到强化态度的作用。

例9:

原文:伟大、光荣、英雄的中国人民万岁!(《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译文:Long live our great, glorious, and heroic people!

此句译为常见的祝福语倒装,句子含义方面并未发生改变,但是态度加强。

四、总结

政治文献原文与官方译文值得反复学习,通过对原文及译文的对比,可以较清晰的认识与理解英语和汉语之间的差异和政治文献的翻译方法。

语言差异上,英语为综合-分析语(synthetic-analytic language),汉语为典型的分析语(synthetic language)。翻译方法上,根据相关概念分别提出相应的方法:“善用英语形态变化”、“合理使用英语虚词”、“灵活变化英语语序”。

本研究从语言类型学角度出发,观分析汉语和英语的差异,提出相应的政治文献翻译方法,加深译者对汉语和英语的在语言类型学上的认识,促进中国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周忠良.政治文献外译须兼顾准确性和接受度——外交部外语专家陈明明访谈录[J].中国翻译,2020(04):92-100.

[2]程镇球.翻译十二大文件的点滴体会[J].中国翻译,1983(01):23-28.

[3]黄友义.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06):29-30.

[4]王平兴.政治文献翻译新探索——十七大文件翻译体会[J].中国翻译,2008(01):45-50.

[5]潘文国.英汉对比研究一百年[J].世界汉语教学,2002(01):60-86,115-116.

[6]陆丙甫,金立鑫.语言类型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1-60.

[7]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25-50.

[8]郝桂冠.目的论视角下《十八大报告》英译本时态和语态功能解读[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2014(02):74-77.

[9]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