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微课打造初中数学智慧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9
/ 2

基于微课打造初中数学智慧课堂

丁超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中学  621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微课资源逐渐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微课是信息技术的衍生物,当前已广泛运用于初中课堂教学中,不仅为教师开展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而且对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也有着积极作用。数学是初中阶段的重要课程,将微课运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关键词:微课;初中数学;智慧课堂

引言

初中数学中知识点多、难点多,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探究能力要求较高。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生对数学的畏难心理。初中数学教师要从学生核心素养出发,切实发挥微课的价值,紧紧抓住教学内容,拓展微课的应用空间。

1微课的特征及运用优势

微课是一种微型课程,以视频为载体呈现知识内容。微课的时长比较短,一般控制在5~8分钟左右,采用的语言非常简洁,重点突出,围绕1~2个知识点深入剖析,能够很好地将知识内容呈现出来。微课的使用非常便捷,电脑、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都可以播放,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播放,也可以将相关的课程发送给学生,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和观看。在课堂上运用微课时,教师可以随时暂停、后退,能够反复播放。微课的运用能够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以声像结合的方式呈现知识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将课堂上使用的微课资源分享给学生,或者教师课后另外录制专门的微课推送给学生,能够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延伸和拓展,让学生的学习不再局限于教室和固定的时间。

2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微课面临的主要问题

2.1教师缺乏微课开发能力

教师是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学生数学学习生涯的引路人,当前许多教师自身缺乏微课设计和开发的能力,这就导致课堂教学中使用的微课素材较为落后。而在收集微课教学素材时,许多教师只是从网络上下载相关的微课素材,由于每位教师的授课方式都不同,导致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的体验存在落差,学生无法完全适应微课中的教学风格,从而影响到教学效果。

2.2微课内容选择不合理

在制作或者引用现成的微课时,教师应注重素材选择,只有保证微课内容符合教材教学需求以及学生发展特征,才能提升微课应用的有效性。微课视频时长一般在8分钟左右,教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某一知识点完整、系统地展现出来,从而引导学生加深理解。但在实践过程中,部分教师常常只是将课程的某一环节制作成微课,导致微课内容缺乏针对性,知识点散乱不集中。

2.3微课的运用时机把握不准确

微课本身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的产物,运用微课教学能够体现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水平,但是当前许多教师存在过分依赖微课的情况,在教学过程中盲目地使用微课,从而影响到数学教学效率。在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活动时,许多教师教学全程都在使用微课,没有考虑到微课的应用时机,一些可以用三言两语讲清楚的知识点,教师也选择用微课进行讲解,最终影响到教学进度。

3微课打造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策略

3.1课前预习微课,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改提倡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采用自主、合作和探究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翁,参与到知识的主动建构中。课前预习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路径,并且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工作,还能够为课堂的深度学习奠定基础。部分学生在预习环节就是将教材内容看一遍,这种走马观花式的预习并没有真正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没有深入分析、思考和学习相关的内容。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有待提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预习指导,可以制作优质的微课和导学案,加强对学生的指导。教师在导学案中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知识重点、能力提升目标,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目标。微课主要是呈现核心知识点,指导学生结合教材和微课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

3.2借助微课实施课堂导入

课堂导入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一环,在利用微课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借助微课实施课堂导入,通过微课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状态投入数学课堂学习中。数学文化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故事往往具有生动有趣的特点,教师可以借助微课向学生展示数学文化的相关素材,并帮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起源。微课辅助下的课堂导入环节更具吸引力,学生能够在观看微课的同时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以“勾股定理”相关知识为例。我国是研究和发现勾股定理最古老的国家之一,直角三角形最早被称为“勾股形”,较短的直角边称为勾,另一直角边称为股,斜边称为弦,教师可以借助微课与学生分享“商高定理”中关于勾股弦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文化传承中的魅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运用微课化解教学难点

初中生的思维正处于发展阶段,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困难和问题,而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所在之处往往就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对数学学习的连贯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习惯采用刷题或反复讲解的形式,强化学生的理解与记忆,教师和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为此,教师可以运用微课辅助教学,突破数学的重难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形象,为学生建立清晰的知识框架,降低学习的难度。教师要以数学知识为主线,以数学思想为先导,建立形式多样的电子数学资源,如数学课件、数学智能题库、数学建模等,给学生提供新的学习出路。

3.4微于温故知新处,优化导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迁移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式,学生能够将“旧经验”迁移运用在新的学习活动中,提高认知新知的速度,自然也能提高教学效率。由此,教师巧用微课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可微于温故知新处,通过微课关联新课与以往教学内容,呈现与新课知识点存在内在联系、学生在过去已然学习并掌握的数学知识,使其成为课堂导学主要资源,优化导学过程。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微课视频猜想新课内容,使其思考本节课可能需要学习什么、说出自己的观点与理由,有效调动已有经验,建立关于新课的基础认识。随后,教师要以“温故知新”微课为载体,由浅入深地导入新课知识,循序展开教学,教学效率得到明显提高。再者,为深化微课“温故知新,迁移提效”的教学效果,教师还可以紧扣预习环节,要求学生回顾旧知、根据预习成果模仿制作微课。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学平台选择质量最优的学生微课,并将其应用在课堂导学环节,进而利用学生成果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步提高教学效率。

3.5运用微课指导学生实践

数学是一门实用型的学科,数学教学离不开实践活动,只有将数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够凸显数学的价值。实践活动不仅为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提供了有利条件,还给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的舞台,能够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但从当前的教学来看,教师对综合活动设计缺乏创新性,仍在采用前几年的活动,活动内容较为单一,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作为互联网发展的产物,微课在数学课堂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些问题,它以精简、丰富的内容吸引着学生,帮助他们化解疑难问题,使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印象深刻,回味无穷,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语

智慧课堂注重学生的智慧增长,在信息化时代,初中数学教师也要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智能设备构建智慧课堂,将微课灵活运用其中,发挥出微课的价值和优势提升智慧课堂的实效性。教师可以将微课运用在课前、课中以及课后,构建系统化的教学体系,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何三元.微课辅助下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策略[J].中学数学,2019(08):84-85.

[2]顾为秀.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及案例分析[J].新校园,2019(01):35-36.

[3]王立强.基于微课的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方法探究[J].新课程,2019(2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