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8-01
/ 2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研究

李元东

绵阳市游仙区魏城中学 621004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育人价值,主要体现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方面。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和健全人格,在实践教学中,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培养,能够促使学生学习能力、思维意识、素质水平的全面发展和提升。其间,需要教师借助清晰的教育教学规划、明确的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完善的教学安排和课程活动设计、丰富的教学手段与教学技术等,落实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教学工作。本文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意义为导向,深入分析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思路与研究方向。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思路

(一)以价值为导向,确立教育目标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以课程育人价值为思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能够凸显课程育人重要性和育人成效,提升课程效果和质量。其间,需要教师确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培养和塑造学生良好核心素养与学习观念的教学思路和教育发展目标,明确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观念塑造对学生学习能力与核心素养发展的影响,了解初中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知识中存在的学习问题和不足,掌握初中生当前的素养水平和学习发展现状,以现实教育条件和资源现状为基础,以育人价值效用为导向,进一步优化和确立下一步的教育改革目标和素质育人方向。

(二)以内容为基础,优化教学设计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材的编撰,涵盖了对学生“自我、本我、超我”以及各种类型社交关系的探究,有利于学生对社会生活、社会规则、社会责任、社交思维以及能力意识进行了解,促进了学生对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情感和法治意识等方面的初步了解和全面认知。在实践教学期间,要想培养和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就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深入研究和分析能够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奠定学生能力基础、提升学生思维认知和塑造学生良好价值观念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促使学生在学习素养与品质能力方面能全面发展和进步。

(三)以结果为核验,发挥教学成效

总结教育教学经验,核验教学成效成果,以结果为导向分析当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能够在进一步查缺补漏、总结经验、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减少和避免教学成效与教育投入不匹配的尴尬局面。其间,值得注意的现实问题是,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动态化的过程,单单依靠某科学习成绩或能力表现,显然无法确定和评判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需要教师采用更加动态化、多元化且全面化的评价考核标准。一方面,要注意观察和记录、总结学生在学习期间的各方面能力素养发展变化情况;另一方面,要注意引导、确立和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意识,构建学生乐于学习、思考和探索研究的学习思维意识和能力,让学生在积极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和学习的动态化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与能力。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策略与实践措施

(一)明确教育教学目标,强化核心素养培养

坚持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课程教学目标,细化课程教学设计与教学安排,强化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发展,能够促使学生学习能力、素养水平全面发展和进步。首先,教师要了解道德与法治学科核心素养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发展与促进作用,从培养学生不同素质能力的角度入手,循序渐进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其次,教师要重视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技术的创新设计和应用,通过不断细化课程设计与安排等形式,丰富课程教学形式与实践活动。同时,要利用挖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等途径,丰富学生的课程学习体验,锻炼和提升学生的素质能力与思维意识水平。最后,教师要重视对学生思维意识、文化素养的培育,通过强化渗透不同方面的文化知识、精神内涵和德育内容,全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水平与素质能力。

比如,有关道德修养培育期间,教师可以结合个人品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这需要教师优先站在学生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和研究,如“道德修养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激发学生对道德修养本身的概念和实际内容的理解和探索欲望,促使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课程学习任务和安排。教师也可以结合当前的课程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用适合学生理解和接受的课程教学与内容讲解形式,帮助学生理解道德修养对自身发展、团队合作以及社会、民族利益发展的重要作用。例如,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期间,教师可以采用互动教学模式营造和谐、平等、活跃的课堂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更加积极向上的学习体验和感受中,享受自身学习能力和素质水平的发展进步。首先,结合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社会生活讲道德”一课,教师可以采用创新式的教学设计,让学生体验现实版互动交友,以此获得不同形式的社交体验。其间,可以以生活化教学情境为基础展现不同现实主题,搭配一些有助于学生互动交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迅速投入课程学习与活动参与中,同时可以开展不同文化和道德主题内容的社交活动,渗透一些有关中华传统优秀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内容讲解和宣传,在增强学生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奠定和塑造学生良好的爱国精神和道德思维认知。

(二)重视教学设计安排,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求

重视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凸显,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能够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育人作用和成效。其中,有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和提升,需要建立在满足学生学习素养发展需求的基础上。为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循序渐进的教学目标设定法,或者以学生的能力素养为基础设定不同阶级、难度和挑战形式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以更加清晰的学习目标和阶段方向完成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和探索,以此奠定学生扎实的素质能力与学习基础,构建学生稳固的学习信心和知识体系。比如,在法治观念的树立阶段,大部分学生都没有比较清晰的法律素养和法治观念,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违法违规行为会简单划为不道德行为,而在错误的认知和影响下会认为某些道德行为是违法犯罪行为。基于此,以系统性的法律知识教育塑造法治观念对学生的学习和能力素养发展极为重要。

三、结语

新时期背景下,发展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与综合素质能力,需要做好全方位的教学准备和教育安排。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强化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从课程教学内容入手,强化对学生各方面学习能力的培养,还需要教师从德育价值、育人成效以及教学思路等方面入手,全面优化和创新课程教学手段。

参考文献

[1] 徐颖妤.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分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2(01):39-40.

[2] 郑丽.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J].中学政史地,2022(07):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