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运用的守正与创新—高考语言运用题备考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6
/ 2

语言运用的守正与创新—高考语言运用题备考策略

胡萍

四川省隆昌市第二中学  四川 隆昌  642150

摘要:语言运用类试题是高考必考内容,近年来这个板块成为高考语文改革的试验田和风向标,因此,认真研究语言运用类试题可以准确把握高考命题的思路和发展动向,为下一年的高考复习确定总的思维方向。纵观近年来的各地语言运用类试题,可以发现高考语用题考查点日趋成熟稳定,对于语言的本质与功用的揭示日渐深刻,语言材料日趋生活化和实用化,语言运用试题逐渐成为考查学生生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高考语言;备考;策略  

引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祖国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通过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积累语言经验,把握祖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加深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热爱,培养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此外强调“语文核心素养”,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课程内容方面也提出了“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汉字汉语专题研讨”的学习任务群。在这种语言文字学习日益增强的趋势下,教师如何进行语言文字的教学,学生如何正确运用语言文字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趋势

语言运用题是最能体现试卷与时俱进的地方,虽然稳定压到一切,但是稳中创新也是试卷是一种导向。笔者分析了 2018 年-2023 年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特点,发现这个题把守正与创新理念体现得最为突出。并在此基础上对今后试题的发展趋势做了以下预测:第一,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的考查更加注重综合化,更加强调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能力,强调发展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例如从 2018 年-2019 年的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中,词语、病句、句子衔接等知识不再是独立出现,而是把这三个知识点放在一个文段中一起考查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需要学生在具体的文段中,选择符合文段的词语,修改文中的病句或者补充合适的句子。而2020年全国卷中,以两则材料为载体,以三个客观题加两个主观题的为考查形式进行考查。2022年的全国甲、乙卷仍旧以两则材料为载体,但主观题型变为三,客观题型变为二。到今年(2023年)全国甲卷的语言运用题只以一则材料为载体,让学生解决五个问题,其中只有一个是客观选择题,其余四个则为主观题。这种出题方式更多地在考查学生在阅读中把握语言规律,增强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而不是简单考对知识进行零散化的考查。所以说该试题的考查方向将会朝着能力目标前进。第二,试题的内容更多体现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社会生活,时代热点等。试题的命制将具有时代性、典型性和多样性;这一命题趋势也符合最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传承和发展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新要求。总而言之,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命题趋势会紧随时代的发展变化而变化,命制的相关试题会越来越完善,质量越来越高。作为教师,不仅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交一份满意的语言文字运用试题的答卷,更重要的是在备考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增强自身母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二、语言文字运用教学存在的问题

1、学生缺乏解题思路,答题时较随意。考试时学生一般会按照试卷的顺序做答,但是本题位于作文的前面,部分学生在做题时由于时间安排不合理,为了完成作文会舍弃做语言文字运用部分的试题。此外还有些同学存在乱选和乱写的现象,答题时的认真程度不及其他文本阅读。最严重的问题是学生没有明确的语言文字运用解题思路,这和学生课上和课下的练习有关。学生只有在考试和平时的练习中有接触这种题型,但是这种练习是不连贯的,以至于每次遇到这种题型都像在做新题,很难一下子就找到解题的思路。除此之外,有的老师给学生讲解了方法,但是教师讲解有的固定的解题思路,在考试时时生搬硬套是行不通的,学生思维受到限制不敢轻易反“套路”。所以学生在备考的过程中要主动学习,归纳老师所讲的解题思路,最终形成自己的解题思路。

2、学生语言表达不简练,语言文字积累、梳理与探究的能力差,学生对语言文字知识的学习只局限于老师的讲解。在平时的练习和考试中接触该类试题时,学生也只是限于做题,很少有学生对出现的各种考点进行归纳,总结答题方法。可见学生还没有调动自身对语言文字知识的学习动机。学生认为客观题时相对于主观题简单,也乐于去做客观题,比如选择词语,选择修改好的病句,分析语境选出合适的句子等。但是主观题时需要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时学生的问题大多是有话可写但是语言过多,没有抓住重点内容,语言不够简练和概括,常常会超字数。如2023年全国甲卷21题,“星球小学邀请你给学生讲解成语。请从以下三个成语中任选一个,借鉴第三位教师的讲解方法,拟出讲解要点。要求阐释准确,语言流畅,不超过60个字”,学生就很难把题目要求全部做到。归根到底是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较差。因此要加强学生充足的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探究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这样学生的语感和理解能力才能有所提高,一步一步的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三、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的备考策略

1、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知识的教学。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应试教育思想充斥着整个高中的教学。教师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不免受应试教育思想支配,导致很多教师的教学观念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教师遵循的是高考考什么就教什么的模式。因为在高考语文试卷中“语言文字运用试题”才占 20 分,考查的知识也是零散的。所以教师在教学时会有意或无意地忽视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和练习。很多教师对语言文字知识的讲解是零星的,比如在课本中出现某个语言文字的知识点或者考试中遇到这种题型才会给学生讲一讲。这种教学方式造成的结果是学生在这方面的学习根本得不到强化。因此教师应转变之前的教学观念,重视语言文字的教学。在以后的讲课时应系统的给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扩展学生在语言文字方面的知识储备,指导学生正确的运用语言文字。

2、明确题型,分析考点。我们已对语言文字运用试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也知道了哪些考点是稳定的,哪些考点是在变化的。比较稳定的是对词语的正确使用、病句、句子衔接的考查,这就告诉我们在备考的时候对于这三个考点一定要复习,做到万无一失。变化的是语言运用主观表达题,形式多样。之前很多时候都是对句子补写和图文转换的考查,但是由于试题的单一性,会造成学生对此类型题的乏味。因此近年来语言表达的两道主观题也在变花样,出现了新闻压缩语段、变换句式、分析表达效果、赏析修辞手法等来改变之前固定的出题模式。这告诉同学们在备考的过程中要具体分析考点的变化情况,在变化中把握备考的重难点。把不变的考点继续夯实,对新的考点认真去分析研究找到自己的答题方法。通过有效训练,对每种题型探讨内在规律、归纳解题方法、提升解题技能,这样才能在考试中,得心应手,以不变应万变。

3、重点强化,难点突破。语言文字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必须掌握的。通过对高考语文全国卷的分析,对于成语、病句、句子衔接、标点等基础知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稳扎稳打。成语和病句是考查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在备考的时候要多下功夫学习和积累成语,掌握语病的各种类型。语言表达的主观题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需要学生首先在态度上先摆脱畏难心理。虽然语言表达题的出题形式是多种多样,但是考查宗旨是不变的。考查内容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运用能力这个中心;其次引导学生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在平时的教学中,可把每一篇课文当作设定的情境,来进行语言文字运用的训练,如结合全文,为苏武写一份颁奖词,描绘"枫叶荻花秋瑟瑟"蕴含的画面,将"'是我的一一,她气汹汹地嚷了半句,就扭过脸去"(《百合花》)进行句式变换后加以比较鉴别……。在一天天的学习和培养中,相信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将会有所提升。教师还要发挥自身作用,对于语言文字运用中的难点,进行系统的讲解,并让学生有针对的去练习,在一遍遍的讲和练的过程中,让学生不再畏难,让他们能够主动去分析其表达,形成自己的语言敏感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育形式和观念不断变化的今天,新课改的改革之路将会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扩展。高考的制度和模式也会产生不可预见的新变化。然而,语言文字应用做为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部分,是高考一定会考的题型,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复习准备,让学生胸有成竹上考场。除此之外,采用符合时代需求的新的教学方法,更精准的预测高考的考点和路数,帮助学生更好的备战,是我们必须持续坚持的工作。

参考文献:

[1] 包春华.适应高考变化关注现实热点-语言文字运用题在高考中的变化与对策[J].教育与文化,2018(1).

[2] 马媛.基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语言文字教学研究[J].课外语文,2019(3).

[3] 曹利娟.浅谈单元模块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运用的策略[J].小学语文教师,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