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模式干预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25
/ 2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模式干预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观察

李,微

衡阳市中心医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模式干预对于腹部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预防意义。方法:从本院选取共计80例腹部手术患者,抽签法分组,可分成探讨组、基础组,探讨组采取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基础组均应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血压、心率。结果:探讨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于基础组,有对比差异性(P<0.05),探讨组血压、心率均低于一般组,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结论:腹部手术患者采取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模式可减少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使患者血压及心率稳定。

关键词手术室麻醉;腹部手术;苏醒护理;躁动

腹部手术属于临床当中较为常见的外科手术,其具备较大的创伤性,一般需要在手术过程中对于患者结合全身麻醉,减轻手术过程中产生的疼痛感。部分患者对于麻醉药效的耐受力相对较差,会对于患者的身体恢复产生不利影响,诱发在麻醉苏醒期产生躁动现象,对于创面产生较大影响,不断延长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无法及时确保患者的手术质量[1]。为患者采取相关方案能够使其苏醒期躁动的发生风险降低为医护人员探讨的重要问题。对于躁动产生因素结合护理干预能够使其躁动发生率降低,使患者手术质量得到保障。常规护理当中缺乏针对性及目的性,会造成护理效果不佳。腹部手术全麻患者护理中,手术室麻醉护理能够进一步维持患者的心率及血压平衡,避免其中产生异常升高,使其中躁动发生率减少。本次对于我院腹部手术患者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模式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计从2021年2月至2022年7月期间选取腹部手术患者80例。纳入标准:确诊疾病,具备腹部手术指征;排除标准: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者;抽签法为患者分组,基础组:男患者入组22例、女患者入组18例,年龄32-82岁,平均为60.84±0.22岁,年龄;探讨组:男患者入组21例、女患者入组19例,年龄33-83岁,平均为60.77±0.29岁,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两组可得到P>0.05,则代表整体分组合理。

1.2方法

基础组对于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术前1d护理人员应结合床旁访视,告知患者手术相关的注意事项,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对于患者生命体征进行监测。探讨组为患者应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①术前评估:术前应对于相关护理人员能够结合培训,培训的内容为麻醉苏醒期躁动的产生因素,护理对策。术前护理人员应进行床旁访视,并能够借助抑郁及焦虑量表等为患者进行心理状况评估,并对于患者机体的承受能力进行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②健康教育:应规避单一口头教育模式,能够及时借助视频、教育手册等形式进一步告知患者相关手术内容及相关注意事项,使患者对于全麻相关知识能够更加了解,为患者讲述术后引流管的重要意义。③术前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应结合手术室环境干预,并对于室内温湿度进行调节,进行手术医师的相关辅助工作,对于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观察,实施内环境及外环境保温护理。避免患者的输注液体及冲洗液冲洗过程中由于液体温度过低导致患者产生低体温,对于患者的术后苏醒产生不利影响。④术后护理:术后对于患者的体位进行调整,采取去枕平卧位,促进患者的四肢保持在平整的状态,为患者采取四肢进行约束,避免在苏醒期产生躁动及发生坠床事件。

1.3观察指标

护理研究指标:苏醒期躁动发生率、血压、心率。

1.4统计学方法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应用效果探讨数据均采取SPSS23.0分析,n,%代表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卡方方式检验,血压、心率均采取()表示,t为患者进行检验,对比结果可得到P<0.05,则代表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探讨组、基础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对比

探讨组、基础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对比更低,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见表1所示:

表1:探讨组、基础组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对比(n,%)

组别

躁动

发生率

探讨组(n=40)

1

2.50

基础组(n=40)

12

30.00

X2

11.1137

P

0.0008

2.2探讨组、基础组心率及血压对比

探讨组心率及血压相比于基础组更低,存在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见表2所示:

表2探讨组、基础组心率及血压对比

组别

心率(次/min)

收缩压(mmHg)

舒张压(mmHg)

探讨组(n=40)

75.24±1.37

130.24±0.61

83.21±3.62

基础组(n=40)

84.93±1.24

142.67±1.55

92.45±2.45

t值

33.1657

95.7145

13.3692

P值

0.0000

0.0000

0.0000

  1. 讨论

全麻苏醒期躁动属于较为常见的麻醉并发症,患者一般会产生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一般临床会表现出血压升高及心率异常波动等情况,使患者产生各类不恰当的肢体动作[2]。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产生会增加患者术后各器官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属于新型外科护理模式,属于针对全麻患者制定的针对性护理措施,能够对于全麻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结合预见性干预,能够减少麻醉诱发的康复阻碍,使患者能够早日康复。手术室麻醉苏醒期护理的内容一般以不同阶段的实施干预为主,一般包含术前指导、血气分析、术后药物护理等。术前对于患者结合健康教育能够促进患者对于疾病及麻醉、手术知识进行了解,实现患者自身情绪调控,提高护理效果

[3]

综述,腹部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模式可做到早预防、早发现及早处理等护理目的,保障手术质量。

参考文献:

[1]朱晓瑜.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效果[J].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21,38(04):479-480.

[2]王娟娟,李丹丹.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结合保温干预在腹部全麻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 哈尔滨医药,2021,41(01):143-144.

[3]王燕.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腹部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17):283-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