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建立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7-07
/ 2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建立研究

武佳华

河北外国语学院 051130

摘要:高校在实施以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为核心的学生管理工作时,应从构建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多维度管理,精准化管理,开展管理活动以及建设管理队伍等几个方面,切实发挥以人为本管理的价值和作用,不断提升学生在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积极参与管理、自我管理,在提高学生管理效果的同时,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和品质的全面提升,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因此,本文通过对“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建立进行研究意义重大。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机制

引言

将“以人为本”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指导思想,能够更好地发挥高校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管理效果。重点分析“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高校领导都要关注高校辅导员和高校学生的利益需求。

1“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作用

1.1确定高校学生管理的目标导向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目标是满足高校学生利益需求的目标,这样才能引导高校学生为实现这些目标而努力。满足高校辅导员利益需求的目标如“高校辅导员获得更高水平的学生管理技能”“高校辅导员获得更高的待遇”;满足高校学生利益需求的目标如“高校学生成为有理想、有能力、有担当、能担当国家重任的新生力量”。以上目标一旦确定,高校领导就要将目标融入学生管理各项工作中。建议高校领导将学生管理目标尽量细化、量化,以确保目标的导向性。

1.2建立高校学生管理的行为导向

“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的行为导向强调的是引导高校学生高度重视并积极参与学生管理工作。为此,高校领导应要求高校辅导员以模范行为开展学生管理工作。高校领导应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对高校辅导员的学生管理工作态度与行为进行评价,发现有问题的辅导员,及时与其谈话,责令其改正。

2“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策略

2.1革新学生管理工作理念

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是以生为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在组织活动或者管理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心理特征、家庭教育环境等进行切实有效的活动,真正落实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例如,高校可以组织学生选举出代表与辅导员以及学校学生管理层组成团队,参与学生管理制度的制定、各项活动的组织开展等,让各项规章制度、各项课余活动更加符合学生需求,也更贴合学生心理,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实效性,将被管理变成我管理。高校也要根据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发展目标,积极组织人才培养活动。从管理的角度来说,高校要根据学生实际发展需要、个性爱好以及未来发展规划制定分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目标,让更多的大学生可以通过人才培养体系获取知识和技能;从学生角度来说,要根据自身情况制订专业发展计划,充分发挥学生会以及班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科技竞赛以及社会实践,获取更多的专业证书和荣誉,全方位提升自身素质。

2.2不断创新与丰富管理活动的内容

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修养,通常情况会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管理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目标。但是从以往的高校学生管理活动的开展情况来看,其形式相对单一枯燥,学生参与管理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相对较低。比如部分高校采用的学生管理活动的形式主要就是会议、讲座这种说教形式,这种形式化的学生管理活动往往并未能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学生通常也是迫于学校和教师的硬性要求而不得不参加,但也是人到心未到。在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中,开展学生管理活动要注重结合学生的兴趣特点及学生管理的相关要求,注重对学生管理活动的不断丰富与创新,带给学生良好的参与体验。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在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道德品质。比如管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完成对有关的与宣传的黑板报,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以传统美德、思想政治、传统文化等为主体的演讲活动,在班级开展班会的过程中结合班会主题播放相应的具有正面导向作用的视频。此外,针对校园中存在的一些现象以及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具有争议性的问题,管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展开相应的辩论活动。在校园外,管理教师也可以利用丰富的校外资源,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行为品质。通过带领学生在社会中不断地传递爱,宣传优秀的传统文化精神以及道德品质,可以实现学生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成长。

2.3创新学生管理组织结构

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管理工作的质量,在高校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系统,实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终极目标,学生管理组织结构就必须改革创新,多维度划分工作职能。根据大学生的不同需要,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和引导。传统的直线式的管理架构变革为扁平化结构、传统的服从性管理转变为协商管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决策模式转变为交互式的模式、专制型的管理文化转变为协商合作的工作文化。基于此,高校首先要设立分层级的服务网络,只要是涉及学生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组织和部门,高校都要进一步健全相应的学生管理工作机制,学校的学生处要对应各院系的学生科,学校的组织部要对应各院系的学生党总支,学校的团委要对应各院系的团委,创新创业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健康教育等也要在各院系设置相关机构,使得每一个项目的人才培养工作都可以在学生管理方面有专职人员和制度的支撑和保障。此外,高校要构建全方位、全程服务体系,科学、及时地为学生提供各项服务,如心理辅导、生活帮助、职业生涯规划、创新创业指导等。专职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排头兵,要多维度多途径为学生指导如何过好大学生活,对于家庭困难、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给予更多关注。高校可以聘请优秀的专业课教师承担班主任职责,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中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交流,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指导。高校也可以邀请一些在某领域有资历的教授担任各专业的导师,指导大学生怎样去探寻和运用知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科研活动,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高校还可以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作为工作助理,通过他们的模范作用实现传帮带,这样更易于学生接受,也能够设身处地了解学生诉求,为学生提供最直接最贴心的服务。

结语

以人为本管理是一种基于人本主义思想的管理理念,强调对人的尊重、理解,高校学生管理中融入以人为本理念是管理教师尊重学生的具体表现。以往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主要是制度性管理、硬性化管理,教师是管理者,而学生是被管理者,这种学生被动管理的管理模式,会让学生的内心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管理工作有效性的提升。虽然部分高校已经开始强调实施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缺乏有效的方法,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高校仍然需要加大对以人为本管理理念下学生管理工作的研究,重点分析“以人为本”的高校学生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刘姝.以人为本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当中的应用[C]//.2022未来教育发展与创新教育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二).[出版者不详],2022:83-89.

[2]王冬梅,张昕宇.浅析以人为本管理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山西青年,2021(23):94-95.

[3]徐媛媛.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法治化与以人为本的共轭模式[J].知识文库,2020(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