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初中语文课堂实践形式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14
/ 2

浅论初中语文课堂实践形式对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作用

马丹

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岩头镇初级中学  浙江金华  322200

摘要语文不能成为一门读读背背的学科,更要注重实践。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如何设计一些引发学生投入课堂的“小活动”,教师的设计尤为重要。小活动可以依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也可以依托课文内容来展开。教师可以依托小活动与学生共同成长,用“小活动”引领学生爱上阅读写作。同时要注重介入方式,让“小活动”的效果事半功倍。

[关键词]小活动;实践;教学设计;阅读写作;介入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不能成为一门读读背背的学科,更要注重实践。而“小活动”就是非常好的形式。小活动可以依托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开展,也可以依托课文内容来展开。它突破了语文教学原有的特点在实践、内容、时间等方面的封闭状态,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掌控课堂为帮助学习,变检验成果为关注过程。那么,如何在课堂中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用“小活动”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内生力,将学习的自主权真正还给学生?我们要让课堂“教学相长”,精心设计活动,造“微”入境。

一、认清定位,用“小活动”进化学生学习方式

很多孩子上了初中以后就慢慢地不喜欢回答问题了。“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课堂运作策略到位,师生全身心投入,教学就会成为师生享受的过程。反之,课堂运作策略不到位,学生游离在课堂之外,课堂就会成为束缚学生思维的场所。”所以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如何设计一些引发学生投入课堂的“小活动”,教师的设计尤为重要。“小活动”中教师不要以高高在上的讲台角度去指挥学生,应该置身教学情境,投身教学实践,介入学习状态,陪伴学习过程,引导学习习惯,引领学习进程。设计“小活动”是为了让课堂灵动起来,让学生主动起来,让教育生动起来。如果说以往的课堂中教师是主演,那么现在就是变身为导演,学生是编剧兼演员。教师的职责是协助编剧写好剧本,并且在演员们演的不到位的时候稍加点拨,以期达到更好的效果。

二、共同成长,用“小活动”引领学生爱上阅读写作

1.创设情境导入——开场锣鼓,铿锵悦耳,唤起期待。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堂课的效果如何,取决于开篇做的好不好。所以很多老师在一堂课的开头会设计比较有意思的“小活动”来导入学习。比如在学习《春》这篇朱自清的散文时,教师可以播放轻柔的背景音乐,还未入门已见春天。伴着轻柔的音乐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春天,春就在我们身边了。亦或是让学生课前收集相关资料,可以是自己拍摄的春天的照片,也可以是自己喜爱的春天的诗歌或是春天的声音。这样的“小活动”往往可以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

2. 任务驱动价值——延伸触角,勤练笔法,“小恩小惠”。

学生一说起写作首先涌起一股畏难情绪,觉得是一座大山很难翻越。其实对写作的畏难情绪是来自阅读的缺失。教师在平时的课堂设计中如果能多设计一些与写作有关的“小活动”,学生养成在阅读中借鉴练习写作的习惯。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大胆创新,设置各种阅读活动并设置微写作任务,借文生文,学生可以做到“吾手写吾口,吾口述吾心”“我文我秀”。阅读教学中多设置微写作的小任务,不动声色地指导写作方法,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让学生不再惧怕写作。

比如,教学《邓稼先》、《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忆鲁迅先生》等课文时,在课堂设计中可以学习抓住刻画人物的方法,并且设计一个“我心目中的伟人”的微写作训练,让学生探究如何去突出人物的特点,使之具有自己独特的符号,让人一眼即知。

只有“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一个灵魂”才能真正唤醒学生写作的热情。当然,切不可忘了赞美的力量,教师在活动中的一句小小的赞美,能够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向。

3. 名著整体阅读——制定计划,阅读经典,提升兴趣。

“整本书阅读”的作品对象都是经典文学作品,而对作品文本经典性往往需要教师通过自身对文本研读之后提供相应的阅读思考路径帮助学生来品读。同时,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文本经典性品读本身也是一个师生共度共构的生成性学习过程,如何营造一个适合师生共构的阅读环境体现的不仅是教师个人的教学智慧,更需要有相应的教学环境创设与教育信息化支持。

整本书阅读离不开各种读书方法,借助思维导图能很好地梳理一本书的结构、人物、情节等内容,让阅读更有成效。因此,借助一些小活动来开展阅读方法指导效果会很好。例如在教学《昆虫记》导读时,可以开展年级的阅读思维导图的评比活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很高,而且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整理有关昆虫的知识点,能够更高效率的学习,提升阅读的效果。

三、教师有效介入,让“小活动”的效果事半功倍

1.提问形式介入——形式多变,引发思考,有效提升。

现在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应该是作文教学,而初中作文教学中的难题是材料作文的教学。材料作文的立意要新要有意思。那么如何引领学生审题立意、进而精心构思是第一步。教师可以以提问的形式介入其中,学生的初稿可以是五花八门的,不要被单一的思维所限制,要去发现写作思维的新空间。

2.留白介入——交还课堂,静心思考,调整自我。

当前课堂中存在的教师大操大办的弊端亟需解决,教师在课堂中设置“小活动”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们在活动过程中不可对学生的活动指手画脚,那就换汤不换药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介入可以是适当的留白,少讲精讲,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微活动不要注重活动形式的花里胡哨,不是课堂越热闹越好。记得曾经听过一堂公开课,教师设置了活动后全程留白,让学生自己组织自己讨论,教师穿梭其中指导解惑。课堂气氛看起来有点沉闷,听课老师觉得百无聊赖。但是我想这样一堂课学生们是收获颇多的。可以说是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了,教师留白功力非同一般,而这样的介入方式可以说是润物细无声啊。“读书切忌在匆忙,涵泳功夫兴味长。”语文学习要培养语感,提升语文修养。教师应该让学生放慢脚步,甚至暂时的驻足,停下脚步,在文中“慢慢走,欣赏啊!”

3. 有效聚合介入——张弛有度,把握课堂,提升效率。

放松的课堂的轻松愉快的气氛更有利于学生增长学习兴趣。但是一线教师都很清楚,把握这样的课堂难度是有点大的。因为很多学生在指责格过程中像一匹脱缰的野马,越跑越远,以至于忘了回家的路。教师在“小活动”的介入中应该起到粘合剂的作用,将过于散漫的课堂有效聚合起来。如自读课文《出师表》,在课堂教学中,会讲到很多和历史有关的内容,在设计课堂“小活动”时可以结合历史知识和人物布置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很多学生一味地抓历史抓人物,反而把文章本身给遗忘了。一直在探讨诸葛亮这个传奇人物的传奇人生。这时候教师一定要及时介入,引导学生感悟诸葛亮报答先主知遇之恩的赤诚忠心,解读他伐魏兴汉的坚定决心,透视他劝告后主亲贤远佞的诚心。

一堂课真正有效果是每位一线语文教师的毕生追求。课堂改革也越来越注重实效。语文之路漫漫,我们禹禹前行,终会有点收获。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2】李建军.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微活动”[J].教学课改前沿,2015.07

【2】孙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设计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