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执行力度的评价及改进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6-08
/ 3

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执行力度的评价及改进措施

赵强

新疆昌吉州奇台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摘要:通过问卷调查、观察、文献查阅等多角度的信息收集,统计分析表明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标与实际效果存在较大差距,即执行力度不足。根据科研工作的特点和安全管理目标的要求,提出了加强专业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科研和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增加责任追究制度、改进安全检查方法建设科研实验室安全文化等改进措施。通过实例说明了改进措施在实践中的效果及其在改进安全管理中的作用。

关键词:安全管理;强制执行;管理对策

能否承担并顺利完成国家和社会要求的科研项目,是衡量研究型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随着国家对高校科研投入的增加和多校区办学的趋势,许多专门的科研实验室在校园内建立起来。科研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与教学实验室不同的是,前者是探索未知,实验过程不可预测;后者是通过验证得知的,实验过程大多是确定的。因此,做好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更为重要,难度也更大。因此,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不断对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2]。各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也积极落实政策,采取措施提高安全管理效率。经过多年的努力,如何落实这些措施,如何评价老师和学生,未来该朝什么方向努力等诸多问题都值得探索和思考。

1 .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实施情况的测量与评价

1.1安全管理执行情况的访谈调查与分析

为了有效评价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实施情况,笔者进行了一项名为“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有效性和合规性”的调查。调查方法是访谈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某高校从事科研项目的教师、学生和实验室管理人员。调查时间为2019年3月至9月。收发论文的方法是作者到相关实验室说明调查目的,发放问卷,一周后回收。参与访谈的人数为38人,回收问卷197份,回收率为67%。在合作伙伴的帮助下,利用SPSS软件在电脑上对面试记录和问卷答案进行统计分析,并将这些答案归纳为A安全培训、B安全操作、C安全设备三大类,分别定义为变量名(VAR),将每个具体答案进行编码,输入电脑进行统计分析。

在很多高校中,教学实验室占比较高,各类安全培训主要是针对本科生的基本安全知识教育和操作规范[3]。而科研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多为教师、硕士生或博士生,一般认为他们接受过多次安全培训,无需赘述。事实上,从事科研工作不仅需要基本的安全知识,更需要科研项目的安全保障。由于一些科研项目负责人对正在进行的科研实验的潜在危害估计不足,很少或不进行专门的安全培训,如新设备的使用规则、项目的应急预案等。

(2)科研团队往往是一个独立的工作实体[4],团队的主要工作目标是尽快获得科研成果。因为有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不具备科研项目的专业知识,什么都不做;此外,科研人员由于科研任务繁重,往往无暇顾及实验安全,对安全检查往往持相对消极的态度。因此,科研实验室工作人员对安全规章制度的依从性差是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的重要原因。

1.2观察、文献综述和调查结果的比较分析

(1)观察。上述调查结果与日常工作中观察到的现象一致。例如,曾观察到某项目组的学生在搬运装有丙酮试剂的箱子时,箱子在途中掉落,造成2 ~ 3个试剂瓶破碎。学生们站在溢出区域冷静地拣出玻璃碎片,扶正箱子继续搬运,但没有处理溢出的地面。这个过程极其危险,因为洒在地上的丙酮一旦遇到火星,后果将不堪设想。比如某大学实验室未按规定上报审核,私自装修,将其所在的楼道强行封闭,造成封闭空间,不仅使整个楼道充满化学气体,也阻碍了不在本实验室的其他院系和高校师生的通行。检查还发现,装修时消防通道关闭,所有实验室的门都不符合要求,不仅向内开,而且没有观察窗。日常工作中观察到的不规范现象反映了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2)文献综述。许多文献证实,高校科研实验室在实施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严重问题。比如2015年,国内某大学博士后用叔丁基锂(高度易燃)做科研实验时,发生了爆炸,不幸身亡[5]。例如,2018年,华北某高校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因实验产生氢气,引燃实验室非法存放的大量镁粉等可燃物质发生爆炸。凶猛的火势导致3名研究生来不及逃生,在实验室被烧死[6]。

(3)调查总结。由于信息收集采用三角测量——调查、观察和文献交叉引用,决定了调查结果和分析的可靠性和充分性。结论是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目标与实施结果差距较大,难以解决。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管理策略,增强执行力,建立高层次的安全管理文化意识。

2加强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

2.1加强安全培训,创建科研实验室安全文化。

大多数科研工作者都是本科以上学历,在本科阶段接受过很多基本的安全培训[7]。在实践中,由于种种原因,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时刻把安全知识牢记在心,尤其是在危险有害事故突然发生时,如何科学地采取应急措施,仍然困扰着许多人[8]。因此,根据科研工作者的性质和需要,安全培训的内容和方法可以改进如下。

(1)专项培训。在研究课题开始时,部门领导、项目负责人和管理人员应就实验室各种特殊设施的安全使用、项目的风险等级、应急预案的内容和急救设备的使用等信息进行充分沟通。,并组织课题组全体成员以此为重要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当实验过程中发现安全隐患或轻微事故时,要通过讨论或交流等方式及时警示相关组员,及时采取改进措施,防止实验安全事故的发生。

(2)网络模拟。利用网络平台,模拟实验场景和虚拟模拟事故[9],演示相应的危险和危害发生后应采取的科学处理方法、自我保护和逃生。选择发生在本校或其他机构实验室的事故作为训练案例,更容易让受训者记忆深刻。

(3)实战考核。不定期为科研人员举行安全知识评估或演习[10]。如消防器材的使用、处理钢瓶漏气的急救、腐蚀性液体造成的皮肤损伤等[11]。通过练习,可以检验研究人员对安全知识的掌握程度,其优势远大于简单的安全考试。科研团队的每个成员都需要形成遵守实验室安全规章制度的意识,养成行为上谨慎规范操作的习惯和科学处理事故的能力[12]。可以说,这将构成科研实验室安全文化的内涵。

2.2附加问责制

目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由学校、院(系)和实验室三个管理层级[13]组成,从安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执行、安全检查、实验操作指导等方面形成了完整的管理体系。,为校园安全和环境整洁提供了可靠的保障。由于科研实验室项目周期不同、设施变更频繁、风险等级随项目变更而变化等特点,本次调查反映出安全工作存在诸多安全隐患和漏洞。因此,有必要增加问责制。也就是说,问责实验室在使用的时候,每一个安全问题都要放到团队中的个人负责。本着“权责明确,谁出事谁负责[14]”的原则,建立监管责任制,防止危险和危害的发生,出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情况,导致隐患持续存在,最终导致事故发生,造成重大损失。同时,要明确奖惩制度,使问责制得以顺利进行。

2.3改进安全检查方式

目前高校多采用校、院(系)级领导和实验室管理人员组成的检查组,根据实验室安全标准检查表[15]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安全检查,了解各类实验室的安全状况,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进行整改。根据本次调查,改进安全检查方式是缩小安全管理目标与执行之间差距的重要措施之一。

(1)制定标准检查表。科研项目开始时,项目负责人会通过危险与危害报告系统向院(系)和管理部门报告,以便领导与项目相关人员沟通,确认项目的危险等级和实验室是否需要增减安全设施,并以此为基础制定安全检查表。该清单必须符合学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检查指标和本项目的特殊安全要求。

(2)完善安全检查流程。根据科研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完善了实验室危险源和危险等级的安全检查流程(见图1)。首先,分管院(系)领导和实验室管理人员根据清单自查,包括消防、水电、高压气瓶、通风、个人防护等设施。以及这些设施在实验操作中的运行情况。然后校检组再按照同一份清单进行审核,逐一核实,保证安全检查的重复性和一致性。得到的数据由不同类型和批次的检查结果组成,便于跟踪分析,给管理者和研究人员有说服力的警示和奖励。安全检查过程ⅰ类是立即危及生命健康的危险因素,ⅱ类是可能危及生命健康的安全隐患,ⅲ类是不符合标准操作程序和实验室规定的行为。这一检查过程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实验室危害检查的系统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3施工效率

通过调查、观察和查阅文献,本研究发现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目标与实际效果之间缺乏落实。根据科研实验室的特点和安全管理目标的要求,建立了实验室危险源和危险等级的安全检查流程,提出了加强专业安全知识培训、提高科研和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等改进措施。改进措施实施后,科研实验室的安全检查记录显示,不安全行为明显减少,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逐步增强。2018年3月至2019年2月期间,学校21个科研实验室接受了4次不定期的校级安全检查(每学期2次),实验室违规次数明显下降。

4结论

高校科研实验室是危险和危害的高发场所,其安全运行关系到整个校园和周边环境的安全。因此,笔者采用三角测量法,即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多角度统计文献法和数据分析法,得出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实施情况与管理目标的差距。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对策。从改进后取得的初步成效可以看出,加强科研和管理人员的专项培训,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责任感,建设全新的科研实验室安全文化,尽可能避免安全事故,是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核心目标。

参考文献

[1]蔡克勇.高等教育的综合效益与高等学校的综合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1991(3):1–8.

[2]凌辉,黄凯,张媛.高校实验室管理制度的宏观梳理与微观时间[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7,34(9):222–238.

[3]孙晓娥.深度访谈研究方法的实例论证[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01–106.

[4]张馨如,黄漫清,姜怀玺.加强农业院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徒生实验教学中心功能[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6(3):20–23.

[5]任敏.清华实验室事故系氢气瓶爆炸[N].北京日报,2015-12-2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