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30
/ 2

急诊危重症患者进行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洪晓丽,丁曼

常州市金坛区中医医院,江苏 常州 213251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危重症患者实施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实际效果。方法:共有58例患者参与实验,均为急诊科收治的危重症患者,需对其实施急救治疗。本次研究中,以探析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应用价值为目的,将58例危重症患者随机分配为两个小组,每组29例,其中一组使用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命名为观察组,另一组则继续使用常规急诊护理,为对照组,比较急救效果。结果:经数据统计,观察组急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中成功抢救28例,对照组成功抢救23例,成功率分别为96.55%、79.3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急救中,有助于提高急救效率、提升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危重症;整体性护理;急诊急救护理;急救效率

危重症患者情况复杂,会对患者带来比较严重的生理损伤,急救难度大,随时可能危及生命安全。目前,对于急诊危重症患者,应重视加强急诊护理,以提高护理针对性[1]。从急诊护理情况来看,其中存在有一定的不足,无法达到急诊护理效果,而且急救效率有待提升,基于此当下应重视对急诊护理模式进行深度优化,实施更加有科学化、合理化的急诊护理模式,在本次研究中便简单探析了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实际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21年10月至2022年11月期间在我院急诊科中接受治疗的58例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情况危急,需及时到急诊科中进行急诊救治。为达成本次研究目的,将58例患者随机分配为了两个小组,即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内29例患者,其中包括31例男性和27例女性,年龄23~74岁,平均(49.52±4.74)岁。同时,本次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且患者意识清晰,可无障碍交流。

1.2 方法

将于对照组中继续实施常规急诊护理,在接到患者后,应重点进行急诊监护,并实施基础护理。

观察组中则应开展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①院前急救:为保障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的实施,急诊科中应成立整体性急诊护理小组;对于危重症患者的急救,在接到患者或家属的急救电话后,应立即开辟绿色通道;急救小组在路上应持续与患者家属保持联系,如询问患者基本情况、发病持续时间、是否存在病史等,同时指导家属对患者进行简单检查[2]。②分诊处理:在患者被送至急诊科后,应通过之前了解的患者基本资料、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快速分诊;抢救室内应提前准备各种器械、药品,便于患者在被送至抢救室后可及时给予救治。③辅助护理:完成分诊后立即为患者实施氧气面罩下吸氧,连接监测设备、建立静脉通道,做好各项生命体征指标的详细记录;同时可根据医生给出的急救方案配合治疗。④全程陪同:在患者急救期间,整体性急诊护理小组应派遣一名护士继续陪同,可辅助进行检查,或者在治疗时给予一定的帮助;待患者抢救成功且病情稳定后,可将其送至专科病房,同时与专科科室护士交接。

1.3 观察指标

统计比较对两组患者的急救时间和抢救成功率。

1.4 统计学处理

对组内所有数据信息均进行统计学处理,将SPSS21.0软件作为统计学处理工具。数据的统计学处理主要围绕计数资料与计量资料进行,可分别使用“%”“x±s”表示,对于符合正态性分析的情况,应分别通过“X2”“t”进行检验,如若数据间统计学意义明显可表示为“P<0.05”。

2 结果

2.1 急救效果分析

本次研究中统计了不同急救护理模式下的急救时间、抢救成功率,从结果分析可见观察组以上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表1 急救效果(n/%)x±s

组别

例数

急救时间(min)

抢救成功率

观察组

29

21.42±1.36

28(96.55)

对照组

29

34.55±2.17

23(79.31)

X2/t值

6.441

10.596

P值

<0.05

<0.05

3 讨论

急诊科内多为病情危急患者,危重症患者情况更为危急、严重,需要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急诊科在急诊护理模式上应当进行深入优化,以适应当下愈加复杂的急诊工作形势。可影响急诊护理效果的因素较多,如护理人员、护理流程及护理模式,据当下实际情况看,急诊科的急救护理模式上相对不足,规范性、标准型及合理性均有待提升,而且从长远角度看,疾病类型复杂、危重症情况高发,给急诊护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

本次研究中,选用了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模式,相比常规急诊护理,该模式下更加有整体性,立足于患者实际情况而实施,将急诊护理贯穿到急诊工作的全过程。从实际研究应用情况看,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模式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急诊效率,如表1可见,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模式下的急救时间(21.42±1.36)min,明显短于常规急诊护理模式(34.55±2.17)min(P<0.05)。常规急诊护理模式下,急救效率有待提升,且整体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通过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模式的实施,将对危重症患者的急救护理进行了明确分工,有效对院前急救、分诊、急救护理等阶段的护理流程进行了深度优化,因此可进一步提高急救效率。危重症患者病情复杂,极有可能面临生命安全上的威胁,在本次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模式下,急诊小组成员全程陪同患者,可以从急救护理角度为患者提供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如结果可见,观察组、对照组抢救成功率分别为96.55%、79.31%,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危重症患者的急诊急救工作非常繁杂,经本次实验分析可见,将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模式应用于对危重症患者的急诊救治中可以显著提高急救护理效率,同时有助于提升抢救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魏玉君,陈优丽,袁海清,吴丹琼.急诊急救过程中施予整体干预的必要性及对抢救质量产生的影响[J].智慧健康,2021,7(20):179-181.

[2]蒋芬萍.整体性急诊急救护理对急诊危重症患者的实际临床效果及对缩短急救时间的作用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2):122-123.

[3]殷莹莹.优质急诊急救护理在急诊严重创伤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20,17(22):149-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