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学业倦怠干预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6
/ 2

刍议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学业倦怠干预中的应用

朱红卫

周口恒大中学   466000

摘要:高中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时期,但是在身心快速发展和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很多高中生都出现了学业倦怠的情况,具体表现为对学生没有热情、对老师疏离冷淡等,这既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对他们未来的成长与发展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所以,在开展高中教育教学工作中,相关教育者要关注学生出现的学业倦怠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干预。本文主要研究了团体心理辅导在学生学业倦怠干预中的应用,以供相关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中生;学业倦怠;团体心理辅导

引言:在现实生活中,倦怠往往会与职业人一起被提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职业倦怠,其主要是一种个人效能感降低、情感衰竭和缺乏个性化的现象。如今,随着人们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业倦怠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与职业倦怠相似,学业倦怠是由于学生长时间处于较大的学业压力,导致其产生负面情绪,学习效能感降低。为防止学生学业倦怠的加重,相关教育者需要选择有效的干预措施,合理应对学生学业倦怠问题,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相关概述

作为心理辅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团体心理辅导是相对一对一的个体辅导而言,其主要在团体情境下为学生提供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相比个体心理辅导而言,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在于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较为宽松的心理环境,并且可以与团体成员进行充分交流,以此更好地审视和改进自己。除此以外,团体心理辅导对解决学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明显优势,所以团体心理辅导正在逐渐成为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干预措施[1]

在学生学业倦怠干预中,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主要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对这一方面研究国外的起步要更早一些,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艾尔伯特·艾丽斯,他就提出被情绪或心理所困之人,往往会产生一些错误的理念和认识,主要内容有心理上的苛责、极致的自我要求等,所以一旦事情发展结果没有达到预期,这类人通常就会出现焦虑、恐惧。从学生学业倦怠的角度来讲,就是部分学生因为某次考试或学习成果没有达到自己预期,就会出现错误认知,觉得自己不可能达成,由此对学习产生抵触、恐惧。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在具体应用中是通过合理设置相应的认知与行为作业,使学生可以意识到自身看法、认知的不正确,并引导其建立客观思维模式,树立积极学习理念,从而增强学习的内在动力。

其二,以人为中心疗法。这种方法是从人本思想发展而来,主要是通过为来访者提供宽松、适宜的心理环境,促使其改变固有的认知,从而实现对自身错误行为的纠正。在团体心理辅导中,以人为中心疗法的应用需要为学生营造安全、温暖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可以彼此尊重、真诚相处,以此促进团体成员之间的交流,并加上外界的辅助激发他们主动改变的动力,并最终实现改变。

二、高中生学业倦怠团体辅导的思路

学生学业倦怠一般主要低成就感、学业疏离与身心耗竭三个维度构成。其中低成就感指的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未能获得成就感,所以会认为自己学与不学没有多大区别,因此在学习中会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学业疏离是学生对学习相关的活动缺乏兴趣,甚至会抵触这类活动,如迟到、在课堂上睡觉、早退等;身心耗竭则是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下,学生的情感资源被耗尽,由此出现身心疲惫的情况,对学生渐渐失去兴趣。

高中生出现学业倦怠的原因主要与个体、家庭和学校有关。首先,从个体方面来讲,很多高中生的学习观不正确,也未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只是一味埋头苦学,而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就会使其心态发生巨大变化,从而诱发学业倦怠;其次,从家庭方面来讲,由于高考在中国家长心中有着很高的地位,所以多数家长会给孩子施加很大的压力,并且只是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孩子的身心健康,由此就会容易诱发学业倦怠;最后,从学校方面来讲,很多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在日常教学中未能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加之一些外部因素的影响,使得学生产生学业倦怠。综合上述分析,在对实施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需要从改造学生自身与完善外部环境两个方面着手,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正视自己的问题,并在有效参与团体心理辅导中逐渐降低学业倦怠水平。

三、高中生学业倦怠团体辅导的程序与内容

一般而言,学生学业倦怠团体辅导的实施总共涉及四个阶段,即启动阶段、凝聚阶段、探索阶段和结束阶段,并且每个阶段的任务及重点各不相同。另外,在具体环节的划分中,主要包括热身活动、心理训练、小组交流与结束活动几个环节。其中热身活动的目的是顺利导入主题,为团体心理辅导的顺利推进打下良好基础;心理训练作为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是通过合适的活动形式,如游戏活动,使学生可以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小组交流是活动结束后,团体成员之间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以便更好改进自己的不足;结束活动是辅导教师从整个活动的实施情况入手,对其进行总结和概括。

在启动阶段中,主要任务是让团体成员正确认识这一活动的价值与意义,并对同伴进行熟悉,初步建立基本的信任感。在这一过程中,辅导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组织他们进行信任背投、盲人体验等活动,以此促进团体成员之间相互熟悉和建立信任。

在凝聚阶段中,则是要以引发学生表露问题为主,即通过相应的交流讨论活动使学生充分表达,讲述自己的学习状况、生活现状等,然后让其他成员发表自己的看法,以此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其树立明确奋斗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好组织管理工作,保证交流氛围和谐、轻松,避免成为学生抱怨的平台。同时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一些问题,如:“上一次你感觉学习很有热情是什么时候,具体在做什么?”以促使学生充分表露问题。

在探索阶段中,辅导教师主要是通过一些心理游戏让学生对自己产生更加深入的认识,了解自身的优缺点,这样才能为后续做出改变打下基础。在这一阶段的活动中,教师可以选择“撕纸游戏”“优点轰炸”等具有自我探索作用的心理游戏,并做好游戏规则的讲解。

在结束阶段中,主要是促使学生思想态度与行为的转变。简单来讲,就是使学生将自己反思的结果进行迁移,对此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十年后的我”“临别祝福”等活动对学生予以刺激,使其实现态度与行为上的转变,从而为走出学业倦怠泥潭奠定基础[2]

四、高中生学业倦怠团体辅导的效果分析

从实践效果来看,团体心理辅导对预防学生学业倦怠的产生与加重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学生改善学业不良行为。但是,也要看到这一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部分倦怠状态较为严重的学生缺乏参与团体心理辅导的兴趣,亦或者在参与过程中没有完全融入团体之中。对此,相关教育者要在实施团体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根据这部分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此降低学生学业倦怠水平。

结束语:学业倦怠作为高中生群体中普遍存在的一大问题,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具有一定负面影响。因此,在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学中,相关教育者要合理运用团体心理辅导进行干预,有效预防学生学业倦怠的产生与加重,从而顺利达成预期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永华.试谈学校团体心理辅导的应用[J].大众心理学,2022(12):17-18.

[2]朱飞飞.高中生学业倦怠现状及应对策略——以扬州市某重点高中为例[J].江苏教育,2021(50):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