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体育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体育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

朱江

(四川省简阳中学 四川  简阳  641400)

摘要:教师发展与国家发展密不可分,我国一直以来重视对教师的教育和培训工作。高校体育教师在促进学生体育健康行为养成和增强体育意识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高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课堂定位,也影响着学生对自己在学习当中的定位和认知。教师把自己定位成课堂的主导者,那么学生也会把自己认定为参与者。教师把自己定义为参与者,那么学生自然就会把自己放到学习的主导地位上去。当前高中体育教师要科学运用体育教学模式,确保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提高体育专业核心素质,从理论和现实层面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本着以体育核心素养构成要素为基础,研究和分析了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体育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体育;教师定位

引言

体育承载着国家强盛、民族振兴的梦想。建设体育强国是中国国家整体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国家到地方,从单位到个人,体育的浪潮正在中华大地上广泛掀起,这也使学校的体育教育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教师、学生家长所重视和接受。就体育教师而言,其肩负着传播体育文化、践行学校体育教育的时代使命,体育教师的师德素养直接关系到学生道德素质的发展,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

1体育核心素养构成要素

高中阶段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如下几方面:首先是健康行为及意识。教师在高中体育教学活动中,需将健康锻炼概念贯彻于体育教学全程,促使学生在体育技能、理论知识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自主锻炼及健康锻炼的良好体育意识,推动自身身体素质发展。其次是体育文化。体育技能、体育理论知识是体育文化的重要构成,其中体育知识涉及人文知识及生理卫生知识等诸多内容,同时也包括学生体育锻炼意识的形成。体育技能主要是指体育运动技巧及运动技能等。再次是身体素质。健康素质、运动素质为身体素质的两项主要构成部分。针对学生而言,健康素质通常即指学生的身心均处于健康状态,是培养并提高运动素质的首要前提,只有以健康素质为基础,展开体育锻炼活动,方可推动学生运动能力的有效提升,提高学生综合身体素质。最后是体育情感及体育品德。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借助培养学生体育情感,可实现学生体育兴趣的有效调动,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活动中,针对学生良好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也可起到一定推动作用。学生体育道德规范的重要体现即为体育品德。同时也可直接反映学生的心理倾向、心理特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良好体育品德的养成,可促使学生以积极愉悦的状态参与体育活动,推动身心健康发展。

2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视阈下高中体育教师的课堂角色定位

2.1以培养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进一步明确体育教学目标

教学活动开展需要始终遵守教学目标,所有活动的宗旨都是实现教学目标。体育教学目标以体育学科核心素质为主,因此要将体育学科核心素质作为教学目标和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基础。体育教学模式的根本目的就是实现教育的整体目标,将高中体育教学方法和体育课程核心素质相结合,清晰表明学生需要实现的教育总体目标:第一是体育技能目标;第二是健康行为目标;第三是体育道德目标。总之就是实现学生情感、心态和运动能力三点共同达标,以核心素质为主体促进学生的多层面发展。现下运行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存在的不足已经逐渐显露,若仍旧依靠一种体育教学方法,显然对课程目标完成不利,更不能实现体育专业核心素质培养,对于不同教学模式需设定相对应的教学目标。

2.2形成开展指向核心素养实践教学的专业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对老师提出的新要求,即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教学实践能力是老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要求,开展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能力包括三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具有结构化知识与技能教学的专业能力。结构化是指教学知识与技能是全方位的、整体性的,而传统单一技术教学无法让学生学到完整的动作技术,核心素养更无从谈起。结构化知识与技能教学要求教师更注重教学的完整性,将动作学习、比赛、演示、体能、准备、放松等各个环节的活动相互整合融入教学之中。第二,具有复杂运动情境的教学实践能力。传统的情境教学法设计单一,与生活脱节,学生在情境中体验不深,不利于体育学习。因此,老师要敢于设计复杂的情境,要贯穿学、练、赛、展示等各个环节。第三,具有安排课程标准要求的运动负荷的实践能力。传统体育教学注重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对具体运动负荷标准未提及,导致学生的运动负荷不足,起不到锻炼的作用。2022年版课程标准对运动负荷提出了严格的标准,群体运动密度在75%左右,而个体运动密度则在50%左右,运动平均心率能达到每分钟150次左右。

2.3设计小组合作方式,培养学生体育品德

分析高中阶段教学模式发现,各单元教学活动均具备一名固定教师,学生以行政班级轮转。因教师仅负责某一单元的教学活动,教学经验尤为丰富。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可快速指出学生所存在的错误之处,以免学生走入学习误区。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可引导学生结合自身意愿完成学习小组的组建并选出一名代表,负责小组事务的沟通及协调,为教师顺利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提供保障。体育教学活动中,各小组在体育活动前,需对所需体育器材、场地进行检查,促使体育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展开。体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练习跨栏项目时,便需先同体育器材管理者、教师沟通,摆放栏架,并在课程结束后及时归还。教学活动中,组内成员还应针对彼此的动作技术展开交流,分享体育运动经验。此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主体地位得以充分展现,学生可积极主动进行思考,针对运动技能的提升可起到一定推动作用。除此之外,借助小组合作交流方式,还可实现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针对学生良好体育品德的培养也可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2.4运用多样化、差异化的教学方法

以体育课程核心素养为核心使用的体育训练方法也并不固定,教师在训练时更注重差异性和多样性,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着眼于学生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之间的差异,组织开展有针对性或者是功能性的个体性方法。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需要按照核心素养多关注动作的完整性,使用完整练习法,保证学生会正确使用一项或多项完整的运动技能;另外教师可在教学中引用领会教学法,让学生更多地掌握运动策略和运动规则,养成战术和技术运用的观念,以达到学生运动能力提升的目的。除采取讲解法之外,还必须和探究法结合起来,启发学习者进行反思与探究,发挥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增强学习者对健康常识的掌握;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录像、教具等向学生介绍出有关的卫生常识,以提高的保健意识,并充分调动中小学生的锻炼趣味。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教师动态使用预防与纠正错误法,根据学生的错误动作带领学生一同分析和寻找解决的方法。在运动人格的训练中,让学习者在各种场景下塑造不同的人物,达到不同的动作情感感受。

结语

总之,新课程标准给体育教师的专业成长带来更大的挑战,老师们要顺应时代的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对照新课标的要求不断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将新课标精神有效落实,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付柏林.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20,000(003):156.

[2]李加前.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田径,2020(3):14-16.

[3]王青海.浅谈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中外交流,2019,026(048):314-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