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做菜技能的重要性—— 以小学饮食课程的实践研究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25
/ 2

培养小学生做菜技能的重要性—— 以小学饮食课程的实践研究为例

刘欣欣

福民小学

摘要:2022 年 5 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2022 年版)》,从 2022 年秋季 开学,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是当代小学生为了适应来社会发展、成为高素质时代新人而作出的准备,重视小学生树立健康饮食意识与习惯,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在小学开展饮食课程,对低段学生做菜技能的培养不仅仅是高学生劳动素养的方式,也是激发学生了解食物、学习膳食营养知识、体验生活、感劳动意义等的重要手段。

关键小学生;核心素养;个体成长;劳动素养;生活能力;饮食课程;小学生健康饮

时代背景下,学生能否得以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重点关注的目标之一。结合党的  立德人育人方针和学生核心素养的内涵,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是当代小学生为成为适应未  来社会发展、成为高素质时代新人而作出的准备。在《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动教育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中的知识、技能与价值观。” 要求学生需树立自己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学会一至两项生活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重  视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

来,儿童出现了三种营养不良形式,超重肥胖是较为突出的健康问题,导致该问题 的主要原因不合理膳食和缺乏有效运动。《“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要求全面普及膳 食营知识,引导居民形成科学的膳食习惯。小学阶段是重要的成长发育时期,树立学生科 学的膳食营养知识,培养学生合理科学的膳食习惯尤为重要。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中国营养学会首次提出“会烹会选,会看标签”的要求。

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饮食课程,是引导儿童关注健康、解决儿童健康问题的途径,体现时代的健康理念与顺应膳食要求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培养小学生生活能力的方式之


深圳市福民小学饮食课程的实践研究为例,该校的饮食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 劳动技能、锻炼劳动能力、体会劳动的快乐的目标,以膳食营养知识、烹饪知识为主要 ,以制作美食和完成学习单为主要方式,让学生通过劳动得到学习与锻炼的机会,让自

己不能收获品尝美食的快乐,也能得到劳动后的成就感、幸福感。

一、培养小学生做菜技能的重要

(一)开展饮食课程,让小学生学会做菜,以此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是指向当代小学 康问题的解决途径之一,同时也顺应了时代新人的培养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 育质,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 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儿童青少年时期是行为习 惯形的关键期,儿童的体质素质的增强可以说关乎到民族素质的未来发展。国家中长期教 育改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年)  在“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部分指出要“提倡合 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因此关注儿童体质健康、重视饮食营养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不可忽视的课题,是对培养国 时代新人的关注与重视。

校作为主要教育阵地,开展饮食课程,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健康膳食知识的重视,并 能帮学生跟着学校课程有计划、有力度地逐步树立健康饮食的理念。学生在饮食课程的积 极实和认真学习中,内化科学的膳食营养知识,慢慢学会独立做一道菜,让学生自己吃得 放心吃得开心。通过饮食课程,健康饮食的理念在学生的儿童阶段埋下种子,伴随学生在 未来健康成长。

()学生参与饮食课程并学会做菜,不仅有助于学生劳动素养的培养,同时也为提升学 生的核心素养起到促进作用。

2022 年 5 月,教部发布《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2022 年版)》,从 2022 年秋季开学

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9 月起中小学生要学会‘煮饭’。”成为了 当时议的话题。福民小学的饮食课程强调学生要亲历实际的劳动过程,老师引导学生积极 参与,认真独立动手成课程的学习任务,也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成长变化。

课程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劳动的育人功能,老师创设不同的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在“做中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日常生活的劳动中去。学生


在挑食材、辨识食材说明、处理食材、学习烹饪、设计菜谱过程中,不仅学习、内化了膳 营养知识,而且学习和掌握了基本的劳动知识技能,同时也慢慢感悟到了劳动的意义价值。 开展饮食课程能促进学生学会健康饮食,学会烹饪,从而增强学生的生活能力。

()家校合作加强了课程的教育效果,同时饮食课程的开展带动了家庭健康饮食理念的

,也促进了家校共育的和谐发展。

《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在“建立协同实施机制”部分中指出,“中小 动建立以学校为主导、  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的协同实施机制,形成共育合力。学 校要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社区宣讲、网络媒体等途径,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明 确家的劳动教育责任,让家长主动指导和督促孩子完成家庭、社区劳动任务;学校要与相 社会实践基地共同开发并实施劳动教育课程。”

我们要将学生在饮食课程中所获得的膳食饮食知识和健康饮食理念落实到学生的日 生活,则离不开学生家庭的支持,只有家庭的配合,才能让学生在生活中依旧保持健康饮 食的惯成为可能。在饮食课程中,我们重视引导家长参与到饮食课程中来,让家长在参与 中慢关注和学习膳食营养知识,关注饮食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并和学生一起逐步树 健康饮食理念,为家庭健康饮食理念的树立起到积极作用。

食课程的实践中,学生的家庭支持能让学生保持较好的参与积极性,能促进学生在 列课程的实践中,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掌握日常生活的劳动技能,让学生在课上习得 好地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

、总结与启示

教育尤其是劳动教育在帮助学生未来如何去适应时代的发展、社会生活的改变上, 关键作用。在小学阶段,如何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的劳动教育,让学生的生活能


到提升,是不可忽视的现实问题。

[参考文献]

[1] 曹清明,王蔚婕,张琳,周文化,王元清.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的践行—

—《国居民膳食指南 (2022)》解读 [J],食品与机械,2022(06).

[2]《2021 学龄及学龄前儿童营养知行力报告》发布. [N],中国食品安全报,

2021 年 11 月 30 日第 C02 版.

[3]燕宪涛,吴文春.基础教育阶段开设《饮食行为习惯与健康》课程的探讨[J],

师范学院学报,2016(06).

[4]王泉,刘霞,陈子循,王晖,刘金梦.核心素养视域下劳动素养的内涵与结

构[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