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美水库水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5-19
/ 3

山美水库水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分析

程洪波

(泉州市山美水库水资源调配中心,福建 泉州  362000)   

[摘要]  随着山美水库上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域内各类污染源不断增加,城镇所产生的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能力不够,对水环境和水质造成较严重的破坏和污染,特别是总氮超标。本文着重介绍山美水库水生态环境保护项目建设技术路线;采用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包括污染物减排、生态修复、能力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安全与评估等主要项目;项目建成后水库水质、总氮含量达标,流域内产业结构得到优化调整等目标,可供其他水库水生态治理借鉴。

[关键词]  水生态保护    项目建设   项目目标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

1 概述

山美水库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山美村附近,是一座集供水、防洪和发电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大(Ⅱ)型水利枢纽工程,总库容6.55亿m3,流域总面积1023 km2。山美水库是泉州市最大饮用水源地,也是向台湾金门供水水源地,担负着晋江下游南安市、晋江市、石狮市、惠安县、鲤城区、丰泽区等8个县、市、区400万人的生活和生产用水,年供水量约10亿m3

随着山美水库流域内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进入山美水库的污染物也逐年增加,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总氮、叶绿素a等指标不断上升,富营养化程度加重,水质呈下降趋势,尤其总氮增加迅速。为加强山美水库水源地污染防治,推动水库水源地保护工作的全面开展,切实保障饮水安全和水源地可持续开发利用,2012年10月,山美水库正式列入《国家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优先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湖泊。2013年4月24日《山美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总体实施方案》获省政府批复,《总体实施方案》确定试点项目5大类71个子项目,总投资13.48亿元。

2 山美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范围、技术路线和主要项目

2.1  山美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实施范围包括山美水库流域及其外流域调水的龙门滩水库流域见图1

图2

图1 山美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项目实施范围

2.2 山美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技术路线2

图2 山美水库生态环境保护技术路线图

2.3山美水库湖泊生态环境保护主要工程项目

山美水库生态环境保护试点主要工程项目有污染物减排项目、生态修复项目、能力建设项目、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生态安全与评估等,项目共包括5大类71项工程,实施年限为2013~2020年。

2.3.1污染物减排项目

a 工业污染源治理工程

 根据桃溪流域河道分段削减计划,关停福建省永春东园纸业有限公司,搬迁福建海汇化工有限公司、永春县东平镇定点屠宰场等企业。

工业企业的废水经处理达到接管标准后接管至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对于未能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的工业企业必须配套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

b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桃溪、湖洋溪沿线乡镇(包括永春县城)和山美水库库区沿岸(九都镇),由于污水处理厂尾水均排放至行政区域外不太大的水域,纳污能力有限,因此尾水排放标准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实施永春县、德化县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提标改造工程和配套管网工程,铺设污水管网72.52km,尾水达到一级A标准。

建设蓬壶镇、达埔镇、锦斗镇、苏坑镇、仙夹镇、吾峰镇、湖洋镇、东关镇等8个乡镇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及配套管网工程,日处理规模达到2万m3;实施九都镇污水管网建设工程,管网长度12km,提升泵站1座。

 C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在人口相对集中区域建立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将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后,采用人工湿地等工艺进行处理,使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的一级B标准。

在人口分散区建农村沼气工程,将人口分散区生活污水处理与农村改厕、改厨、改圈相结合,把秸秆、散养畜禽粪便、垃圾农村三废转化为生物质能源和有机肥料,采用“养殖业--种植业-养殖业”循环发展的农业经济模式,有效推动设施农业的发展,共建设86座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处理规模达到9200 m3/天。

d 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系统工程

配置流域垃圾收集、转运设施,使城镇生活垃圾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80%。

在德化县内坑建设生活垃圾填埋场,一期库容为127.6万m3,使德化县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置。

e 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工程

确定适合本流域面源污染负荷防治工程,减少面源污染负荷,同时制定兼顾源头污染负荷削减政策、法规、技术与措施等。

中、远期从遵循生态经济理念出发,开展从源头控制面源污染负荷工程、技术、措施等研究,选择面源污染防治工程,对水库周边、桃溪两岸的农田采取工程措施,拦截随地表径流进入河道的泥沙和各类营养物质,农业面源污染处理率达到60%,进一步保障水质。

2.3.2

生态修复项目

a 水土流失防治工程

实施坡改梯工程4.6 km2、坡地经果林治理15.8km2、封禁治理55 km2;治理崩岗168座,面积111.9km2;建设库周水源涵养林4km2,源头水源涵养林4.9km2,提高水源涵养能力。

b入库河流生态河道工程

建设桃溪和湖洋溪干流生态河道,总长9km;在桃溪和湖洋溪的主要支流构建生态河道工程,长约132km;在支流汇入桃溪的河口处构建人工湿地,湿地面积共2.66万m2

c 前置库工程

在新东关桥下游1.2km处建设前置库,包括库区垃圾清理、库区底泥疏挖与处置、库区垃圾拦截系统、生态重建与景观建设等工程。

d 库区生态建设工程

在库周九都镇建设生态隔离带,长5km,宽度50~100m;在水库新东湾和新峰溪入库口分别建设20万m2和53万m2的人工湿地;在金圭村圣湖建设日处理生活污水150m3的人工湿地,主要处理金圭村的生活污水;在水库码四湾建设20万m2生态浮床示范区。

e 流域内源污染风险控制工程(清淤工程)

在水库原围养殖区、水库入库口、水库中部实施生态清淤,清淤量180万m3;在桃溪东平段、桃城段、达埔段、蓬壶段和石鼓段实施清淤,清淤量48万m3方。

2.3.3  能力建设项目

a 水源地监控工程

 在水库水文观测井附近和库区农场建设环境监控实验中心和流域生态保护监测站。

在入库口和库区各设置1个水质在线监测站,完成在线实时监测及信息采集、信号传输、数据处理、常规和应急监测、监督管理、信息服务等功能。

b 水源地环境管理信息系统

运用水质监测网站、环境生态监测站、水文站、GIS、RS、GPS及多媒体技术将全流域的社会经济、地理、土壤属性、植被覆盖、水文、水质和气象等各方面信息进行数字化采集和存储,实现流域内基础信息统计、整编、查询等功能的可视化信息平台。

构建数字流域环境信息系统、流域水环境预测预警系统、水库富营养化预警系统。

c 应急能力建设工程

包括应急队伍建设、应急预案管理系统、应急指挥系统建设等。

3 建设示范期内生态试点达到目标

3.1流域水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3.1.1 2015年,水库总氮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其他水质指标达到Ⅱ类水质标准,其中总氮、高锰酸盐指数、总磷和氨氮等指标浓度达标,水体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主要入库河流桃溪和湖洋溪分别达到Ⅲ类水质标准和Ⅱ类水质标准; 2016-2022年水库水质在此基础上得到提高和改善。

3.2 流域内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工农业污染源及生活垃圾得到有效处置

3.2.1 突出环保在经济发展中的战略位置,编制山美水库流域生态环境保护的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加快工业产业结构升级,依法淘汰落后的产业,大力推进清洁生产、生态农业模式构建。

3.2.2 加快水库周边五个乡镇污水(南安九都镇、码头镇,永春县东关镇、东平镇、外山乡)和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污水垃圾不入库。

3.2.3流域内工业废水达标率达到100%,城镇生活污水和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66%,城镇生活垃圾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率分别达到100%和80%,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率达到100%,农业面源污染处理率达到60%。

3.3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通过实施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林建设,提高区域水源涵养能力;建设库周滩地、湿地、生态隔离带,对现有湖滨缓冲区进行改造和完善,使湖滨缓冲区长度占湖岸线比例达到75%,宽度大于500m。

3.4饮用水源地监测能力得到提高

建成入库口和库区的水质自动监测系统和环境监控视频系统,提高饮用水源地监测能力;完善生态功能监测能力,确保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达标、环境监察标准化达标,并建成流域生态环境信息系统。

3.5建立水生态保护相关保障措施

建立水源地污染防治组织和多部门协调共管机制,完善水源地保护的相关政策、制度,包括水源地保护政策、法规建设,改革干部考核制度,制定相应的奖惩制度;构建水源地保护监管体系,强化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管理,遏制新的重大生态破坏,加强流域内项目建设的全过程管理,加大流域内重点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和监管工作力度;提高环保队伍、人才与技术保障能力,建立环境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公众参与,加强社会监督,加强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建立公众参与机制;长效机制及创新措施,加强流域社会经济调整,建立水源地水污染防治资金投入机制,创新工作机制,建立数字化生态环境信息网络。

结束语

山美水库水生态保护试点的实施,使水库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流域内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工业污染源、规模化畜禽养殖、城镇生活污水和城镇径流、分散式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污水、农村固体废弃物得到有效控制和处理。通过建设前置库工程、生态河道及污染物库周湿地工程、水源涵养林工程、库周居民区水岸生态隔离带工程等,大大降低流域内COD、总氮、总磷和氨氮入河污染负荷,从根本上解决水库流域生态环境问题,有效保护水资源,充分发挥水资源的综合效益,为泉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3] .《福建省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

[4]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意见》(闽政[2009]16号)

[5] .《泉州市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

[6] .《福建省永春县桃溪流域综合治理水污染防治专项规划(2012-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