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非智力因素 构建高效率课堂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22
/ 2

 关注非智力因素 构建高效率课堂

许秀珍

安徽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 安徽省芜湖市 241000

内容摘要:构建高效课堂是目前新课程教育改革追求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在升学压力没有丝毫减轻的当下,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非智力因素  历史教学   高效率课堂

目前,在新高考、新教材、新课程的大背景下,各省市新一轮教学改革正在轰轰烈烈进行之中,课堂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一块主阵地,必须不断追求高效率。因此,在双减大行其道,升学压力却丝毫没有减轻的当下,如何达成教学目标,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广大教师面对的一项重要课题。                                                

所谓高效率课堂,是指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全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影响课堂学习效率的因素有很多,作为教育者,不仅要重视传统的智力因素,即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注意力、想象力、创造力等认识能力,更要关注那些对智力的发展有促进或阻碍作用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等不直接参与认识过程,但对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作用。

古语有云:是不为也,非不能也,这里的乃智力因素,而即是非智力因素。从这里不难看出,一个人的智力因素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实有赖于个人非智力因素的参与程度。因此,必须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此,笔者仅结合自己的历史教学实践,粗略谈几点看法。

一、精心准备,端正动机

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不止传授科学的历史知识,让学生知悉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方向,也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历史使命感,塑造健全的人格。

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行为展开前,教师至少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精心准备:

一方面,认真备教材,挖掘教材的内涵和外延,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多的是个人能力得到一定培养,情感体验有了新的突破。另一方面,积极备学生,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征和知识储备情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一个正确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越强烈,学习效果越明显。反之亦然。良好的学习动机需要教师正确引导,对于学习能力上相对较弱的学生来说,必须让他们明白:历史是高中阶段的必修课,不认真学习,学业水平测试就很难通过,会直接影响其高中毕业。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相对较强的学生来说,学习历史既不单纯是为了应付考试,也不是为了成就历史百事通,而是为了总结人类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指导我们现实的学习和生活。历史学好了,对语文、政治、地理等学科都会起到促进作用,会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加清晰。虽然目标各异,但理解了历史学习的功效,将会直接有助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进而影响教学效益。

二、优化方法,激发兴趣

孔圣人在《论语·雍也》中有这样一句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一个人的学习有多么重要。我曾经对所带班级学生做过你最感兴趣的学科调查,发现在中学现有各学科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历史很感兴趣,但是,却不愿意上历史课。原因很简单,历史很有趣,但历史课的学习太枯燥。在目前高考指挥棒依然高速运转的前提下,学习历史已逐渐成为不少学生的负担,这就需要教师动脑筋、想办法,充分激发学生爱学、乐学的志趣。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在历史教学中,尤其要改变过去那种被动学习、生搬硬套的状况,倡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勇于质疑,乐于解惑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及时优化教学手段,除了对必要的历史概念进行讲解外,应该尽可能的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情境,驱动学生积极思维,合作探究。如,在学习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时,我将学生分成五大思想流派: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墨家,请各组分别阐述自己的思想主张,并说明缘由。结果,全班学生踊跃参与讨论,贡献了非常精彩的一课,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习热情。在这种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不再是居高临下的指挥者,而是课堂的引导者和管理者,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发挥着主人翁的精神,全身心投入到课堂讨论中,教学效果自然较好。

三、营造气氛,体验情感

前苏联研究人员莱纳曾言道:历史教学如不激起学生的情绪体验,则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中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心理学指出:在影响人的诸多因素中,首先起作用的是情感因素。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那么,教师必须政治立场坚定,感情饱满真挚,绝不能以置身之外的态度对待对历史长河中的人与事。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如果教师在回顾一段段激情澎湃的历史时,只是客观平淡地描述,

必然使教学变成一潭死水,学生兴趣全无,家国情怀无从谈起。

为此,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中能激起学生强烈情感体验的史料和信息,创设历史情境,通过相关的影音资料营造出一种生动真实的氛围,让学生如临其境。适当的时候,发挥教师教学行为的示范、熏陶、引导、提示、升华与启发的作用。 譬如,在学习《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时,当描述日军的滔天罪行时,通过播放有关重庆大轰炸历史纪录片,让学生直面战争的残酷:年幼的孩童,孱弱的老者,强健的青年在这场惨烈的灾难中无一幸免。血淋淋的事实激起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继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历史,学会理性爱国。正如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生动的画面,简洁的语言,使久远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激活他们的思维,启迪他们的智慧,学习效率显著提高。

四、发挥优势,锤炼意志

马克思说过: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学习也是如此,在前进的路途中肯定会遇到很多艰难险阻,有成功也会有失败,甚至会出现停滞不前的高原现象,惟有意志坚定,不畏困苦,迎难而上的学生,才有可能登上光辉的顶点。倘若学生意志不坚定,自律性差,学习时经常三心二意,成绩自然难以提高。对此,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也持相同意见:意志、勇敢和目的性的培养问题,是具有头等意义的问题之一。故而,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一定要发挥历史课程资源丰富这一优势,让学生从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中找寻学习动力。

例如,在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这一课时,我重点引导学生学习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途中,遇到的种种艰难险阻,几个月漂浮在茫茫大海之上,看不见陆地,缺少淡水和食物,到处都充斥着死亡的腐朽味道,在所有人几乎绝望的时候,哥伦布凭借坚强的意志支撑着船员们不放弃,最终发现了新大陆。以此为基点,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伟大的发现都是在历经劫难之后的重生,绝离不开伟大人物坚强的个人意志。当然,锤炼学生的坚强意志仅凭若干个历史人物的经历熏陶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在学习的过程中,根据学生现有的学习水平和行为习惯,适当的设置一些学习障碍,而这些困难只要学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勤奋学习,努力思考,就能够顺利通过。这样,在理论和实践双管齐下中,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恒心。

综上所述,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不可忽视。想构建高效率历史课堂教学,除了要考虑学生的智力因素外,更重要地是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引导他们端正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验学习热情,锤炼学习意志,让学生在积极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真正让课堂起来。

作者简介:许秀珍,1981年11月生,女,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

参考文献

[1]余伟民主编:《科教育展望丛书——历史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2]于有西等著《历史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叶小兵、姬秉新、李稚勇著《历史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冷伟编著《历史课堂教学行为研究及其案例》,江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5]周晓光主编《历史教学论》,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莱纳《历史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白月桥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9年版

[7]张秀主编:《高效课堂的34个细节》,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