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9
/ 2

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探索

周杰华

新疆伊犁可克达拉市金山实验学校

摘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教师必须通过针对性教学强化学生的数字意识、逻辑分析能力,同时提高他们思维的发散性,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分析知识,了解知识的内涵,增强实践应用水平。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必须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与创新,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展开深度教学,充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而实现理想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数学;教学探索

引言

与传统教学不同,小学数学深度学习需要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过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主动参与学习,从而促进高层次思维的形成,帮助学生更好地关联新旧知识,奠定数学学习基础。

一、以情感为铺垫,激活探究意识

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存在教学方式死板、教学过程枯燥的问题,学生缺乏深入思考、深入探究的学习情感,导致其出现浅层学习问题。要实现对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引导,必须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情感,使其产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学习积极性,逐渐改变其浅层学习的不良习惯。教师可通过创设情境、组织游戏等多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在此,以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角的初步认识》一课教学为例,分析培养学生积极学习情感的策略。教师组织游戏: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猜一猜”游戏,老师露出图形的一部分,同学们来猜测是什么图形。游戏中,教师使用信封遮住圆形的大半部分,露出一角,让学生猜测;使用信封遮住正方形的大半部分,露出一角,让学生猜测。在学生正确猜出图形后,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反思:同学们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由此引出“角”这一概念,激发学生对“角”的探究意识,为学生主动学习奠定基础。接着,教师通过PPT展示教科书中小学生踢足球的情境图。借助图片创设教学情境并设问:平时的生活场景中有角吗?如果有角,你能指出来吗?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帮助学生将“角”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拉近学生与数学知识的距离,使学生对“角”的学习产生兴趣。如此,学生就会发现草坪边界的角、小彩旗的角、足球球门的角……使学生对“角”形成初步感知,为其辨认角、比较角、绘制角奠定深度学习基础。

二、利用课堂提问,促进深度学习思考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往往承担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可以促进学生深入思考,为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奠定基础。因此,为了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教师需要合理规划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时机与内容,确保课堂提问可以有效促进学生进行深度思考,推动教学任务的完成,实现深度学习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讲授“体积”概念时,教师不应直接讲授体积概念,而应先让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体会数学知识,如让学生看一看不同形状的橡皮,比较一下不同大小的橡皮怎么区分哪一种橡皮更“大”,促进深度学习思考,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介绍体积的概念。例如,用什么单位来显示它们的大小?它们的体积是如何计算的?这样一来,体积的概念就在学生的头脑中初步建立起来了,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体积”相关的知识点并在生活中加以应用。

三、增强实践教学力度,深化学生数学思维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展开深度教学,真正做到以学生为课堂的核心,保证所有人都能在理解知识内涵的前提下得到实践能力的提升,由此实现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实践活动的组织,结合生活实际完成多元化活动设计,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活化、具象化。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之下能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勇于实践,深化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数学思维。同时,实践教学力度的不断增强也能帮助学生实现空间想象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实践应用中能将抽象概念、图形与直观观察、想象结合,从而掌握知识应用技巧。此外,在实践过程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明显增强,能在活动情境中充分利用已知条件推理问题,发现数学问题的本质,对所学知识进行不断更新巩固,实现核心素养的发展。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简易方程”一单元为例,教师在PPT中可以展示不同的情境资料,包括购物、算年龄、天平放砝码等,以此为基础组织实践教学活动,要求学生模拟情境完成对话、表演或实践操作,并自然列出简易方程式。教师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可以自然渗透对“方程”概念的讲解,并通过合作互动的方式为学生传授解方程的方法,在实践中构建高效课堂。

四、合理扩展教学知识,实现认知的升华

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将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就需要教师在传授基本数学知识的同时,拓宽教学内容,使新旧知识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以实现探索性教学。在实践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表现出强烈的探索性和开放性,使其在课堂上的主动性明显的增强。例如,在教授平行四边形的时候,按照教学设计,画、剪、移、拼四个步骤,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四个平面的面积表达式,进而加深理解“转化”的含义,并把它运用到实际中去。比如三角形、梯形、圆形区域的计算,这都是一种转化思维的运用。教师要在课堂上将图形的各个部分串联起来,并进行点拨。在圆筒式教学中,教师通常采用“剪裁”法,即将圆筒的尺寸由长方形改为长方形。然而,有一位同学却提出了一个设想:圆柱体是由许多圆面堆砌而成,其底即为圆柱体,其高度为“厚”,由此推导出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这一创新的计算方式,其实是从“面”到“体”的合理延伸。当他们彼此联系时,他们的迁移就会自动进行,这对学生的深度学习很有帮助。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领域创新教育模式,开始重视深度学习的价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认识到开展深度学习教学的重要性,确定深度学习方向、开展探究学习,培养深度学习习惯、利用课堂提问,促进深度学习思考、采用学生视角,设计深度学习活动、应用错误资源,实现深度学习目标以及多角度评估,建立深度学习评价体系等策略,使学生深入系统地学习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可以多角度思考问题,自觉关联新旧知识,对所学数学知识可以进行良好的迁移应用,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邓时君.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2021(31):43-44.

[2]倪银萍.思维数学: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学习变革[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21(20):73-74.

[3]杜鹃.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探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