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模型意识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小学数学模型意识研究

雷江兰  ,郭晨缘

重庆市南川区隆化第一小学校  重庆 408400

摘要:在学习数学时,如果教师单纯地传授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就很容易导致小学生无法理解知识点的情况发生,甚至打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对其今后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模型思想已然成为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故而,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小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在自己的脑海里逐渐形成相应的数学模型,加深其对相应知识点的理解。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模型意识;应用研究

引言

素质教育环境之下,要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教师需要思考模型思想的应用途径.因为模型思想不仅是解题方法,还是思维方式,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有限,建模思想能够辅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让学生经历数学模型的抽象过程,丰富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的掌握,培养其创新精神,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1数学模型思想的内涵

随着我国的教育理念不断地迭代更新,新的教育思想也在不断地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活动之中。数学模型思想作为数学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已然被广泛应用于数学课堂。该种思想是通过帮助小学生建立一定的思维方式,进而分析事物数量和特点之间存在的某种逻辑关系,从而在其今后遇到数学难题时能够做到对问题进行抽丝剥茧,找出本质,并套用相似的解题思路解决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数学所涉及的公式、思维、概念等都可以被理解为数学模型,其表现形式较为多样,例如,公式、符号以及定理等。相较于常规的、侧重于对理论知识进行概括的数学思想,数学模型更加关注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正是基于该种思想的实践性特点,教师可以更好地将其引入到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以便于小学生能够及时使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数学问题,加强小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使得小学生能够以全面化的眼光看待数学、了解数学。例如,在小学数学的面积计算中,几何图形等知识点便可以很好地融入其中,以便小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数学的魅力。

2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缺少正确的学习方法

相较其他学科而言,小学生如果想提升学习成绩,就必须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在日常的做题训练中逐渐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降低课本知识的学习难度。在实践中,大多数小学生学习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就是其并未掌握合适的学习方法,在学习数学时较为吃力,并逐渐丧失了学习数学的信心。

2.2学习缺乏主动性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离不开学生的主动性,尤其是抽象性较强的数学,如果小学生在学习时带有抗拒的情绪,就很容易对自身的数学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在学习该科目时,小学生需要掌握大量的公式和概念、定理等内容,以便于其解决实践中的数学问题,因此,该科目对于小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和应用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故而小学生在学习时的难度系数也会随之上升。特别是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时,很容易受到负面情绪的影响,导致其逐渐丧失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影响其今后的发展。

2.3在学习过程中未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帮助小学生在学习时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注意纠正小学生的坏习惯,例如,频繁翻看答案,一有问题就请教同学或者老师等。教师应当帮助小学生逐渐降低对他人的依赖性,引导其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然而,在实践中,大多数小学生在正式上课以前都存在着缺乏预习习惯的问题,导致其在后续的学习过程中手忙脚乱,无法有效应对各种难题,逐渐丧失学习的信心。

3数学模型意识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研究

3.1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建模兴趣

在有趣味性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学生能对建模产生浓厚的兴趣。鉴于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强烈,受外界环境影响可能性较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便可进行趣味化的情境创设,在情境中导入模型、开展教学,促使学生对建模产生浓厚兴趣,为模型思想培养奠定基础。以“分数除法”一课的教学为例,为确保学生完成本节课相关知识学习后能更准确、牢固地掌握知识,教师便可出示“1/2÷2=1/4”的分数公式,紧接着创设适宜的情境:“今天是你的生日,但是蛋糕已经吃了一半,你和朋友两个人平分剩下的另一半,那么每个人能分到多少呢?”在问题提出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尝试解答该问题,在情境的烘托下,学生兴趣满满。教师也可引导学生自行创设用于解答该问题的情境,从而对分数除法形成更深刻的理解,并发展模型思想。

3.2引入计算模型,训练计算技巧

模型实际上是数字化处理生活问题的过程,个别数学计算问题涉及的计算方法比较多,只有在解题思路严密的前提下方可探索并掌握数学化的实质内涵。所以,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计算技巧的训练,引入计算模型,指导学生关联日常生活与数学例题。以问题“3月植树节活动中,某小学五年级4个班级一同参与,每个班级植树50棵;六年级4个班级一同参与,每个班级植树60棵。请结合数学模型思想计算两个年级所有班级共植多少棵树”为例,教师可组织学生从不同计算方法入手解答,如:先分别计算五年级和六年级共植树多少,然后相加两个年级植树数量即可完成解答,即“4×50+4×60”;或由于两个年级的班级数量都为4,先求出五、六年级各一个班植树的总和,再乘以4,即“(50+60)×4”。此类多样化计算方法,有利于学生多模型计算能力的增强,帮助他们掌握更多的计算思路、技巧。

3.3强调自主操作,构建数学模型

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给学生提供机会进行操作,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原理,提升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与对数学问题的敏感度,从而借助数学模型解决问题。如在有关分数知识的教学中,教师可设置度量单位为“1”,组织学生参与“分饼”的活动,准备黏土材料给学生自主操作的机会。操作中,教师指点学生划分“饼”为n份,并从n份中找出m份,提问:“m份占n份的多少?”此类通过数学模型实践应用呈现数学抽象问题的方式,使学生在自主深度思考的过程中,不再依赖教材,结合自身思维突破实际问题,不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同时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使用数学模型的方法,提高思维能力。

3.4启发学生思考,促使学生验证数学模型

验证的目的是检查和纠正自己的推论,通常而言,该过程是在教师引导小学生建立数学模型以后,需要进一步指导小学生将结论与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判断自己所得出的数学模型是否准确合理。如果二者是相互印证的,就说明小学生的推论是正确的,数学模型也是准确的,在今后解决数学问题时,小学生便可以使用该模型;相反则是错误的,需要小学生进行修正。通过该种方式,教师可以让小学生体验数学模型建立的完整过程,从而加深理解。

4结语

总之,在小学阶段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成效,助力学生顺利掌握相关知识内容。教师在指点学生构建模型的过程中,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发现课堂学习中的数学规律,结合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助力数学模型思想的形成,了解构建模型思想的重要性,并在自主操作、实践锻炼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增强数学模型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孙彦瑾.数学模型思想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的策略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9)

[2]郭海军.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模型思想的融入方法教学[J].天津教育,202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