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2

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

李佳彤

黑龙江职业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摘要:科学高效的构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对于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提升,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从课程思政、学生以及教师等教学主体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有效的构建高校思政教育评价体系展开分析,希望通过这一评价体系的构建,推动高校思政教育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并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

前言:传统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普遍存在着指标不够系统且评价内容不科学等问题。为了更加科学的对高校课程思政评价加以完善,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效果提升,高职院校要清晰的认识到自身教学目标和宗旨,在此基础上完善和改进课程思政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培养高水平高素质人才的办学目标。

1.当前国内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现状

分析多元文化视域下的高校思政教学现状,即可发现不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讲述的教学内容都呈现出了空洞虚泛的现象,教师在为学生讲述马克思主义、我党指导方针及政策的时候,过于关注理论知识灌输,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诉求,再加上传统讲解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学生自然很难产生思政学习兴趣,而这种情况下的高校思政教学自然只能流于表面,无法保证思政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思政教学内容理论性较强,具有大量专业术语,可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表达形式却十分单一、乏味,教学内容说服力及感染性明显不足,这使得学生兴致缺失,思政教学效果也并不理想。在多元文化视域下的高校思政教学也逐渐呈现出了价值观转变的趋势,特别是在互联网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我国传统社会文化观念也在这一过程中受到了外来文化所影响。价值观多元化发展也为高校思政教学活动的实施带来了一定的冲击,高校学生作为网络使用主体,其思想价值观也很容易受网络多元文化所影响,身处在多元文化背景之下的高校思政教学只有真正与时俱进及时调整,才能适应社会发展诉求。可是,就实际情况来看,有些不良文化及价值观的存在,使得高校思政教学主流意识受到冲击,降低了思政教学效果。当代大学生处在一个多元文化视域下,其行为价值观、思想认识自然也能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另外,考虑到大学生本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可是却缺少正确辨别多元文化的能力,不少大学生主流文化意识缺失情况也较为严重,在这一环境下高校思政教学主导性自然会受到冲击,不利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及思想认知形成,大大降低了高校思政教学效果。

2.职院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的思路

2.1坚持课程思政中的政治性

当前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评价目标,主要围绕着意识形态选择教学内容。意识形态与教学内容以及组织形式密切相关,这也决定了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政治性。所以高职院校在课程思政的构建中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指导,使学生成为有组织、有理想、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课程思政的过程一方面要遵循德育的规律,同时要牢牢坚持教育过程中的政治性原则。所以在高职院校的课程思政评价体系构建中,一方面要呈现出课程的一般特点,同时还要体现出课程思政的政治性。

2.2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充足的资源保障

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且系统性的工程,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协调和配合,只有从各个方面都得到充分的保障,最终才可以得到良好的评价效果。课程思政的保障性条件主要有课程思政的投入经费情况,以及经费使用情况。课程思政中教师的职称结构、学历待遇、人员配备以及基础设施保障等内容,都会影响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课程思政要紧紧围绕时代发展,利用高职院校学生经常使用网络的特点,开发网络信息化教育系统,使学生产生主动吸收和学习的效果,与此同时这种教学创新还可以为师生之间营造出自由、民主以及平等的学习氛围。实践教学质量的内涵与标准的内容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因此在评价实践教学效果时,是否能够全面、客观地选取评价指标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其次,目前高校关于思政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信息平台建设支持不够,没有充分利用好网络信息资源;再次,随着学分制的实践以及选课制的改革,高校将会面临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同上思政实践课的问题,这样的班级教学如何能结合专业特色、如何能实行有效的监控与评估,将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新课题。

3.高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

3.1完善评价体系的组织管理机制

学生和教师作为学习的主体,对于评价体系要有深刻的了解,并明确自身发展和评价体系之间的关系,才能及时的对评价体系进行完善和优化,提升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真实应用效果,使这一评价体系充分体现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作用。根据实践教学活动的内容,从教学反馈、教学督导、学生反馈、听课记录、教学测评等方面建立合理的信息采集渠道,将教学活动中采集的信息与评估系统得到的评估信息进行整理,并与实践教学目标和标准进行比较。通过信息采集结果与实践教学目标和标准的比较,将达到和未达到目标与标准的实践教学区别开来。对于达到目标的实践教学活动,进行经验总结并加以推广和相应激励;对于未达到目标和标准的实践教学,要进入调控系统进行调控。调控系统从校、院、系、课程组四个层次进行构建,针对未达到实践教学目标的情况进行调控,寻找存在的问题,总结教训,帮助整改、提高和完善。课程思政改革不仅需要高校各个部门的配合,还需要广大实施人员在具体的监控与评估过程中必须关注到每一个环节。,教师可以积极开展多元化视角下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利用这一方式来强化大学生与高校之间的教育联系,同时为学生组织多元化的思政教育实践活动,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形成有效认知,从而真正提升思政教育效果。例如,教师可以在高校思政教学过程中,利用当地红色资源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到扫墓、博物馆鉴赏等实践活动中,借此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从而真正提升思政教学改革效果,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将所学思政知识应用于实践。基于"课程思政"的高校生涯教育不是只讲混沌理论的空中楼阁,而是需要汲取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涯教育各自课程的优势,道术结合,找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入点,用鲜活的案例将生涯教育枯燥的理论讲活,用通俗的话语将生涯教育深奥的道理讲透。

3.2在评价体系构建中引入绩效评价

针对高职学生的爱国意识、理想信念、道德品质等思想,利用绩效评价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当前许多高职学生缺乏理想信念、没有爱国意识、缺少社会责任感、在思想素质上有待提升,所以评价体系的构建要深化和加强对这一内容的引导性作用。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突出对高职学生爱国情怀以及社会责任心的引导。在具体的课程思政教学中,强调学生在不同课程学习过程中的思想提升,以学生的学习行为作为教学中心,只有学生在绩效评价这一标尺下,主动认识到自身发展的状况,才能有的放矢的改进自身发展方向,通过绩效评价引导学生增强对课程思政的认识,将课程思政纳入到自身的成长与规划中。学生的成长需要评价体系的及时反馈,只有评价体系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及时的有效反馈,学生才可以实现学习中的纠错,以及找到正确发展方向。与课堂上的理论教学相比,实践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实践性知识。与理论知识不同,实践性知识很难通过语言说明,对于同样的一次实践活动,不同的活动主体感受可能不尽相同,也就无法像理论知识那样经由缜密的推理而获得。因此,实践教学质量评价内容要有别于理论教学,其质量监控的方法和手段比理论教学的监控更为复杂。

4.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评价的主要内容就是专业实践课程,要根据这一内容的特点,设置能充分反映出专业性的评价指标。只有具有专业性强、且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才能形成对学生职业素质以及职业能力的评价,也只有这样高职院校才能满足社会企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必须要构建出适应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导向性指标,通过评价体系不断推动学生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最终体现出学生的社会价值。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评价体系的构建必然会对学生成长产生重要的导向作用,推动学生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高校课程思政育人价值及学科渗透路径——评《高校课程思政共识、设计与实践》[J].张莎莎.中国油脂,2022(03)

[2]我国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趋势、热点与展望[J].张静;薛海.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