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益智区环境创设以及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8
/ 3

浅谈益智区环境创设以及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盛燕

常州市新北区三井街道藻江花园幼儿园213022

[摘要]《纲要》中指出,在4-5幼儿的科学教育中,幼儿主要是通过感知觉以及各种操作活动认识周围世界。此时她们对事物的认识虽然是直接、简单和表面化的,但是他们对事物的操作感知活动是其积累认识经验的重要方式,这些经验的获得将是幼儿今后进一步理解周围事物及相互关系的基础。且幼儿能够通过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下面我将结合益智区的环境创设布局以及材料投放这两方面来浅谈益智区创设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益智区  环境布局  材料投放

班级益智区的环境创设更多的指向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幼儿在与材料、环境、教师、同伴的有效互动中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教师应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适宜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的主动活动,让幼儿在与材料、环境的有效互动中逐步建构起属于自己的数学思维。

一、益智区的创设依据

(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

1.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教学的重要和有趣。

2.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

3.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云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

1.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

2.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

3.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

4.通过实物操作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加”或“减”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5.利用环境中有序排列的图案(如按颜色间隔排列的瓷砖、按形状间隔排列的珠帘等),鼓励幼儿发现和感受其中的规律。

二、益智区的规划与设置

1.创设有趣的探究操作环境,让幼儿积极参与数学区域游戏,专注解决数学问题。

2.选择采光充足、场地开阔、相对安静的室内空间作为数学区,满足4~6名幼儿同时游戏。注意远离较为喧闹的过道,以免影响幼儿活动。

3.数学区是认知探究区的一部分,可与同样属于认知探究区的科学区毗邻,方便幼儿取用辅助材料进行游戏。

4.提供适合幼儿身高的桌椅,方便幼儿坐下来安静、专注地活动。幼儿园可以提供便于幼儿自由拼合的桌子,满足幼儿自主合作游戏的需求。

三、益智区的材料投放

在幼儿园的中班数学教育中,无论是集体活动还是小组及个别活动,幼儿通常都是通过游戏化的操作情景中进行学习。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小孩子玩,很少空着手玩,必须要有许多玩具才能玩得起来,才能满足玩的欲望......玩固然重要,玩具材料更为重要。这说明幼儿所接触的玩具材料与其活动息息相关。所以,教师应为幼儿安排、布置适宜的学习环境(益智区),为幼儿营造—种开放、探索的学习氛围,让幼儿通过操作与体验来进行学习,教师在数学区中投放的玩具材料,可满足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实现玩具材料对幼儿数学学习的促进作用。当前,中班益智区玩具材料的投放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在:投放材料单一,不具备吸引力;投放材料过于精致,不利于幼儿操作(幼儿担心弄坏)﹔投放材料过多,凌乱繁杂,幼儿不知如何选择;投放材料过久投放的材料一两个月甚至半学期不作更换,变成“僵尸材”﹔所投放的材料投放不符合教学目标,不贴近幼儿生活;有的投放后不做任何调整组装,满足不了幼儿的兴趣和需求,从而导致幼儿极少选择教师投放的材料进行探索学习。

IMG_3435(20230112-190018)结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在环境创设大项里,提到了关于玩具材料投放的具体评估要求:

从考查要点上不难看出,教育部对于环境玩具材料的质量是非常重视的,这种质量体现以下六点:低结构化、种类丰富、数量充足、真实的、生活化的材料、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生活的发展。由此我将从材料投放的设计与思考、材料投放的收集种类与摆放以及材料投放的支持与调整这三方面具体来阐述益智区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

    (一)材料投放的设计与思考

(1)活动材料可以根据主题教学的需要逐步补充益智区材料,但益智区不是教学活动的复习巩固区域,不需要完全对应教学活动的目标和需要。上面那个老师表述的“如语言区看图说话的材料、数学区加减运算的材料、科学区植物花朵与叶子配对的材料等”,听起来更像是教学活动的内容,而不太像是益智游戏活动,也难怪幼儿不喜欢。

(2)益智区活动材料选择和设计时注意难易适中。因为区域里的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教师不一定能跟上每个幼儿进行指导,如果操作材料难度很大,很容易让幼儿有挫败感,从而,对益智区的活动都望而生畏。但若益智区的活动都很简单,缺乏挑战性,也会让幼儿玩过一两次之后就感觉很没意思。所以,保持益智区活动材料具有适宜的挑战性很重要。亦或者是让益智区的活动材料具有清晰的层次递进性,不断激励幼儿往前走。

(3)适当增加操作活动的情境性,会让活动更具有吸引力。益智区的活动一般都是通过对材料的操作实现幼儿智能的发展目标,有些活动如果直接让幼儿反复操作,很快幼儿就会丧失兴趣。但若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操作,就可能会充满乐趣。如,仅仅让大班幼儿练习1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很少会有人感兴趣。但若是在闯关寻宝游戏中,每一关都要解决一道难题,那幼儿就可能会很感兴趣。

(4)把操作活动设计成有趣的益智游戏,注重趣味性、操作性和变化性。益智区中既可以投放购买的成品益智玩具,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要设计一些活动,若这些活动富有趣味性、操作性和变化性,幼儿就会很喜欢。

(5)设计时适当增加竞赛、合作与交往。幼儿喜欢与小伙伴一起玩,选择区域时也很容易受同伴的影响,有时候幼儿喜欢某个区域里的活动仅仅是因为某个小伙伴,所以,如果益智区的活动材料在设计时能满足几个人一起玩,就可能会吸引很多幼儿。对于大班幼儿来讲,如果活动具有竞赛性,也会吸引他们参与,尤其是男孩子喜欢挑战和对抗性活动。

   (二)材料投放的收集种类与摆放

1.材料的提供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当下发展水平,注重强化幼儿的数学思维,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究。材料可具体分为以下几种:

(1)数字材料。通过调整材料的数量,引导幼儿练习3以内、5以内、7以内、10以内数的分合及加减运算。

(2)几何材料。平面图形,如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等边三角形、梯形、椭圆形;立体图形,如球体、圆柱体。引导幼儿理解图形的对称性。

(3)排序材料。在连续数量的比较与排序活动中,从长短、大小、高矮、粗细等角度对数量为10以内的物体进行正向和逆向排序。

IMG_5659(4)分类材料。在“集合的分类与对应”活动中,分类标准从按物体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征进行分类到按物体的归属、功能、用途等特征进行分类。引导幼儿了解物体可以按不同特征进行分类。

(5)测量材料。用首尾相接摆放单位量的方式测量长度,理解单位量和总长度之间的关系。

2.将操作材料分类置于透明收纳盒或浅口接子中,便于幼儿取放材料。

IMG_256

3.不同材料分类摆放,并在相应位置贴上标识,方便幼儿收纳、整理。

4.提供书写材料方便幼进行记录,材料的摆放应便于幼儿拿取。

5.数学区旁边的墙面应留白,方便幼儿自主展示操作结果。提供小夹子、小袋子等工具,方便幼儿收放操作单、记录单等。

IMG_2566.可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游戏规则,并将游戏规则张贴在数学区墙面,引导幼儿自主遵守游戏规则。

7.投放材料时要考虑幼儿当前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材料的选择应符合幼儿当前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支持幼儿当下数学经验发展的材料应摆放在区域的重点位置,其他材料可以摆放在橱柜里,但要有清晰的标识,让幼儿能直观地看到材料,方便幼儿拿取和整理。

(三)材料投放的支持和调整

益智区材料的投放与调整是通过教师持续跟进幼儿的活动,观察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来实现的。教师不仅要观察幼儿的活动状态和活动内容,还要重点观察幼儿在活动中收获的经验、

具体的操作以及遇到的问题。此外,教师还要从师幼互动的角度思考是否介人、如何介人幼儿的活动来推动幼儿的发展。教师还要从材料的角度思考材料是否适宜,是否足以支持幼儿的游戏,是否能够引发幼儿的思考和持续性探究,是否需要增减材料等。通过调整材料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向目标发展比通过成人直接介入达到目标更有价值,也对教师的专业要求更高。  有时,成人根据理论研究和对幼儿的观察,认为自己已经为幼儿提供了优质的环境。然而只要经过认真观察和持续反思就会发现,环境和材料永远有值得调整的地方。同样的场景下,适合一部分幼儿发展的环境和材料,可能并不适合另一部分幼儿。因此,教师只有不断调整和优化环境,才能更好地支持每一位幼儿的发展、探索和挑战。

接下来以中班益智区材料投放的《小猫钓鱼》为例来讲述教师结合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及时地进行调整由此推进幼儿的游戏水平往更高层次发展的过程。

调整前:

刚开始投放的材料是1-6之间的点数配对。借助于小猫钓鱼这个情境,孩子们还是十分感兴趣的,区域游戏的时候经常会去选择。但是在游戏过程中发现,这个对于孩子来说并没有很大的挑战性。对于1-6的数字以及点卡,孩子是比较熟悉的,除了5、6的点卡需要去数一数,其他不用数就能直接找到。所以孩子的游戏时间并不会很长,钓完鱼之后就去选择其他游戏材料了。观察到了孩子的游戏行为,于是开始思考进行调整与替换。

调整后:

考虑到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指南》中科学领域有关中班数学的能力要求,我们将1-6的数字替换成了3-8的实物图片。之所以摒弃数字1和2是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太简单而且都会,所以就剔除了。更换后的实物卡片给予幼儿提供了一定的挑战和难度。5-8的点卡和实物卡都不是通过目测就能直接判断出来的,需要去进行点数。这样不仅延长了幼儿的游戏时间,而且也进一步锻炼了幼儿手口一致点数的能力。这个比调整之前更加能锻炼和提升幼儿的关于数方面的能力。

皮亚杰指出:“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的过程中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的。区域活动作为幼儿园的主要活动形式,对儿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教育功能主要通过区域材料来实现。可见,区域材料是区域活动开展与实施的关键,它直接关系到儿童的发展,而且直接影响着区域活动的质量。但是益智区材料投放的丰富与否,不在于教师材料投放的多少,在于投放的材料引发了幼儿多少创造性行为;幼儿是否能实现预期达成的教学目标,也不在于教师自制材料的多少,而在于我们是否善于发现幼儿的自发学习,并给予有效的支持。

班级益智区的环境创设更多的指向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是从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应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幼儿在与材料、环境、教师、同伴的有效互动中逐渐发展和完善起来的。因此,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教师应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适宜的材料,支持和引发幼儿的主动活动,让幼儿在与材料、环境的有效互动中逐步建构起属于自己的数学思维。后续我们还会继续结合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结合幼儿现场的实际操作,继续完善关于益智区环境的创设。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颁布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7

[2]教育部颁布实施.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2021.5

[3]《幼儿园环境创设—班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