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遇上“双减”——“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4-17
/ 2

科普遇上“双减”——“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杨红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中学

摘要:教育的任务是服务于社会的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专业化人才。社会的发展中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不仅能够提升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更能够提高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在开展学校教学的过程中,教育目标的确定要建立在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小学科学是自然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由于科学教学未受到家长与教师的重视,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学习动力不强,在“双减”政策实施以后,要想提高小学生科学学习能力,就必须要在提升课堂教学影响力的同时,做到增效减负,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双减”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引言:小学阶段的科学学习,只是通过对身边事物的了解来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索能力。换而言之,小学科学的地位处于学生整个学习生涯的启蒙阶段,在提高学生对身边生活观察能力的同时,借助科学知识的有效讲解来引导学生探究事物的本质规律[1]。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学生科学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实验设备和学校教学资源的合理运用,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在保障学生知识学习得以落实的前提下,发展学生的探究技能,从而为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奠定基础。

一、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不重视小学科学

传统应试教育关注学生成绩的提升,而非能力的发展,在当下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有许多教师依旧忽视了科学的重要性,学习科学的目的不是要提升学生的成绩,而是培养学生一种科学探究的精神,在学生能力的有效迁移下,促进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有许多学校在开展科学教学时,由于教学精力都放在考试科目上,所以科学课程的开设严重不足,有时候甚至被安排给其他学科的课程。

(二)小学科学教师的素质不高

在开展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学校都没有配备专业教师。科学课堂上教师给学生讲解知识时,无法通过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调动来引发学生的注意力,而是通过对于知识点的死记硬背来完成学生的科学学习任务,这样学生无法以系统化的知识和概念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降低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不利于学生学习自信心的树立。

(三)小学生缺乏积极性

由于学校和家长以及教师对本学科缺乏相应的重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品质不高,加之教师无法通过对于知识点的合理讲解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性较低,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知识的有效提升,更严重阻碍了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一)重视科学实验的探究过程

“双减”背景下实施小学科学教学,就必须要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使学生能够将生活中的直接经验与课堂知识学习进行有效整合[2]。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就是通过科学实验的有效安排来引导学生去认识问题,这样才能够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依托学生的合理实验将事物的本质规律展现在学生的眼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学习“放大镜”这些内容的时候,由于学生之前已经在生活中接触到放大镜,而且学生也喜欢通过放大镜来观察事物,那么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就可以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去认识放大镜的特性,让学生分别用放大镜玻璃片和近视镜来观察书本上的字,看这些字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而归纳出放大镜的特点。在学生发现放大镜的特点以后,教师给学生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继续让他们去观察书本上的字,去对比放大镜下字体的变化。这样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去研究问题,远比教师单纯讲述的效果要好。

(二)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对问题的探究能力,在教师讲述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结合不同的问题,以现有的知识储备为基础去探究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知能力。在实施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的差异,设定不同的教学任务,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其中,共同探究事物发展的规律[3]。为此,教师在开展教学之前,就必须要对教学的内容和目标进行合理优化,在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科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学习“电能和磁能”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回忆之前所学过的人工磁铁,在此基础上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去制作电磁铁,在制作电磁铁的过程中,让学生去探究电磁铁磁力强度与线圈匝数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再做这样的实验,小学生的能力能够得到发展,而且在实施小组化问题合作探究时,有些学生动手能力强,那么就可以自己制作电磁铁,有些学生观察能力强,并能够通过对问题的有效观察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所以,教师要通过培养学生探究能力使学生树立科学学习的信心。

(三)加强自身学习,增强知识储备

科学作为一门综合性课程,研究的事物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在开展科学教学时,作为教师必须要以专业化的知识来强化自身的教学能力。在开展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组织教学语言,更要对学生思维发展具有全局意识。科学内容的学习并非是单纯的研究生活中的现象,而是要让学生在研究问题时能够培养个人健全的人格,遇到挫折后要想尽办法解决问题,这样课堂对学生的影响力才能够从多角度出发,培养学生多元化能力。

例如:在学习“校园生物大搜寻”的时候就是要培养学生对生物进行有效的分类,从较大的范畴可将校园内的生物分为植物与动物,动物包含了爬行动物、飞行动物等多个种类,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物种多样性的同时,要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归纳能力,归纳是对知识点共性的挖掘对,不同点的有效对比,这样的教学方式才能够为学生知识的学习提供更多的帮助,为学生科学核心素养的形成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对人才需求层次的不断提升,学校教学要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来服务于社会的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课堂教学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双减”政策的有效实施从教学角度出发,在确保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提升的前提下,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作为教师要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对问题的研究能力,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科学知识储备量。

参考文献:

[1]陈坚,许玉娟.中小学生态文明教育进阶与路径设计——基于小学科学和中学生物学课程教材的分析[J].基础教育课程,2022(23):36-41.

[2]郑永和,李佳,吴军其,闫亦琳,徐安迪,陈梦寒,王晶莹.我国小学科学教师教学实践现状及影响机制——基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调研[J].中国远程教育,2022(11):46-57.

[3]杨玉佩.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小学科学教育的实践探究——以华南理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为例[J].创新人才教育,2022(03):33-37.

作者简介:

杨红梅(1993年8月-)女,汉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中学教师,毕业于石河子大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小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