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等待行为特点及指导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7
/ 2

幼儿等待行为特点及指导策略研究

 ,杜玉燕

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中心幼儿园    312039

摘要:幼儿等待行为是幼儿早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幼儿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特点,他们在等待过程中容易出现不耐烦、分心、情绪波动大等问题,给教师带来困扰。本研究旨在探讨幼儿等待行为的特点及指导策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应对等待过程中现

的问题。

关键词:幼儿等待行为;指导策略;策略

引言:幼儿等待行为是指幼儿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安静、不动或者按照要求进行某种行为的能力,是幼儿发展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幼儿园教育中,等待行为是幼儿学习和生活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然而,由于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往往表现出无法等待的行为,这对幼儿园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研究幼儿等待行为的特点及指导策略对幼儿园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幼儿等待行为特点

1.注意力短暂

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比成年人短得多,通常只有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时间,难以在等待过程中保持集中注意力。因此,当幼儿需要在等待的情境中坐着或站着不动一段时间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无聊和烦躁,开始分心或转移注意力。

2.难以耐心等待

幼儿的时间观念尚不成熟,无法准确感知时间的流逝,也缺乏自我控制能力,难以掌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1]。当幼儿需要在等待的情境中度过很长时间时,他们往往会感到无聊和烦躁,无法忍受等待的时间,甚至可能会表现出不耐烦、焦虑或情绪失控的行为。

3.难以控制情绪:

幼儿的情绪波动比较大,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等待的过程中,他们可能会出现各种负面情绪,例如焦虑、沮丧、不安、恐惧等。这些情绪往往会影响幼儿的行为和表现,导致他们变得不安静、难以控制、易激动和容易发脾气。

4.需要具体引导

幼儿需要具体的引导和指导才能适应等待的环境和规则,因为他们的认知和控制能力尚未完全发展,无法自我管理和适应等待的挑战[2]。因此,需要教育者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幼儿理解等待的规则和目的,以及如何应对等待的过程。

5.需要社交支持

需要与老师或者家长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以获得情感支持和安全感,从而减轻等待的负面情绪。这是因为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情感需求的满足和安全感的建立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些需求往往需要得到成人的关注和响应,在等待的过程中,成人可以与幼儿进行亲密的互动,

二、幼儿等待行为的指导策略

1.提前告知等待时间和等待原因

幼儿的情绪和行为往往是根据当前情境和预期来决定的,如果幼儿不了解等待的原因和时间,就可能会出现不安和烦躁的情绪。幼儿需要等待的情况时,教师可以提前告知幼儿等待的时间和原因,这样有助于幼儿预期等待的时间和结果,减少幼儿的不安和烦躁情绪[3]。例如,如果幼儿需要等待做完某些事情后才能离开某个场所,老师可以告诉幼儿等待的原因是老师需要做完这件事情,同时告诉幼儿需要等待的时间大概是多久,这样幼儿就能够理解等待的目的和时间,并且在等待过程中能够有更加清晰的预期。

2.创设等待的活动或玩具

提供适当的活动或玩具是帮助幼儿应对等待过程。这些活动或玩具应该符合幼儿的年龄和兴趣爱好,并且应该是安全的、无害的。例如,对于较小的幼儿,可以提供一些柔软的玩具,如填充玩具、玩具娃娃、橡皮泥等,这些玩具有助于他们放松心情,减轻等待的疲劳感。对于较大的幼儿,可以提供一些拼图、积木、手工制作、绘画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让幼儿参与其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减少等待的焦虑和不安[4]。教师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与幼儿一起玩游戏或唱歌,以此来缓解幼儿的情绪,使他们更轻松地度过等待的时间。这些活动可以与幼儿进行交流,增强彼此之间的互动和情感支持,同时帮助幼儿练习社交技能和合作能力。

3.给予积极的鼓励和表扬

在幼儿等待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及时的鼓励和表扬来帮助幼儿建立积极的情绪和态度。幼儿在等待的过程中,容易感到无聊和烦躁,给予幼儿积极的反馈可以帮助他们保持耐心和积极的态度。比如,当幼儿表现出耐心等待时,可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你等待的时间很久了,但你一直耐心等待,真棒!”或者“你的等待让我很感激,谢谢你的耐心等待!”这些话语可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动力,促进幼儿的积极参与。

4.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

与幼儿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是减轻幼儿等待负面情绪的重要策略之一。在等待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与幼儿交流,与他们讲话,讲些有趣的故事,唱歌或者玩一些简单的游戏。这样的积极互动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关注和关爱,增加幼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5]。交流时,要注意与幼儿的眼神接触,并且尽可能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与他们交流。同时,还可以询问幼儿的想法和感受,让幼儿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

5.引导幼儿掌控自己的情绪

幼儿掌控自己的情绪是一项重要的发展任务,因此在幼儿等待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如何掌控自己的情绪,从而提高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一些简单的方法可以帮助幼儿在等待过程中掌控自己的情绪,例如:老师可以教育幼儿在等待的过程中深呼吸,吸气时腹部膨胀,呼气时腹部收缩,有助于减轻焦虑和压力。也可以引导幼儿数数,例如从1数到10或从10数到1,可以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缓解焦虑情绪。

6.遵循规则,维护秩序

教师作为幼儿的重要示范对象,需要以身作则,展示积极的等待行为。例如,在公共场合等待时,教师可以保持冷静、耐心,不轻易放弃等待,这样可以给幼儿树立一个积极的榜样,鼓励幼儿也表现出积极的等待行为[6]。同时,教师可以在等待过程中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的感受和需要,给予幼儿积极的支持和关注,增加幼儿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7.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

给予幼儿自主选择和掌控的机会,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动机,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同时也可以培养幼儿的自主决策和自我管理能力。在等待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活动或玩具供幼儿选择,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进行选择,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参与规则制定和决策过程,例如让幼儿参与制定等待的规则,让幼儿决定活动的进行方式等,从而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幼儿的责任感和自我管理能力。同时,教师也需要在幼儿自主选择和掌控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幼儿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策,确保幼儿的安全和参与度。

结束语

综合全文来看,幼儿等待行为于帮助幼儿养成耐心、自制力和情绪调节能力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能力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是幼儿未来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素质。通过适当的指导和训练,幼儿可以学会等待的技巧,增强自我管理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的各种需求和要求。教师要认识到幼儿等待行为特点,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指导策略,培养幼儿等待行为的养成。

参考文献:

[1]成延青.幼儿消极等待行为的产生原因与对策分析[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1(02):131-132.

[2]卜蕾. 幼儿园一日生活过渡环节中幼儿等待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3]李春刚.等待过程中幼儿的行为表现研究[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6(03):28-31.

[4]张霞.对幼儿教育中“等待”现象的思考[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5(Z1):27-29.

[5]柳杨.学会观察  学会等待  学会支持——来自“做爱心蛋”活动的启示[J].好家长,2014(41):31-33.

[6]刘传凤.“第一名”的妈妈——家园携手克服幼儿焦虑等待行为[J].早期教育(家教版),2009(09):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