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兴趣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4
/ 2

  浅谈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兴趣教学

王剑

摘要: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兴趣教学尝试超越方法论的视角局限,提倡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结合多种教学法实施教学,以建构以发展学生兴趣为导向的美术教学实践理论体系新样态,这为突破一味追求技能和知识本位的美术教育困境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教师应结合多种教学法实施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兴趣为目的,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巧设情境增强学生体验、发展学生审辩式思维方面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中美术;美术鉴赏;兴趣教学;

一、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实践与美术课程标准的要求之间尚存在较大的差距。为了缩小这种差距,教师应正视、反思美术鉴赏教学实践中的以下问题。

1. 教学思想理念更新不及时

部分教师对美术教学的认识和理解不足,对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有所欠缺,只蜻蜓点水般地讲授课程内容,未优化学生的表现,以致部分学生遗忘或者误解了一些内容。因此,教师应及时补充学习教育相关的理论知识,将其应用到美术学科领域并大胆创新。没有对主流教学形态的捕捉,就难以有新的思想传递。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出现,美术教师应及时掌握新颖的教学形态,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端正教学态度,积极、主动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自主鉴赏,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归纳、评判、想象等思维过程深入理解和鉴赏美术作品,有效完成学习过程。学生如果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仅限于传达他人如专家、评论家的鉴赏观点,没有形成自己的观点,就难以经历完整的鉴赏活动,难以形成审辩式思维,也难以提升判断美的能力。部分美术教师在鉴赏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真实感受、评判和见解,或者没有及时对学生提出反馈和意见,将难以提升美术鉴赏课的教学质量。这样容易导致部分学生认为美术鉴赏课程较为枯燥,对其不感兴趣,进而难以达到开设美术鉴赏课程的目的。

2. 使用教材内容时略显平庸

在目前的高中美术教学课堂上,部分教师教授的内容主要源于教材,其照本宣科,以播放关于美术知识的视频的方式减少讲授时间,而这些视频有时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部分教师没有认识到美术鉴赏课程对于提升学生判断与认知能力的重要性,在选择教材内容时会偏重技法,忽视了作品的内涵、文化价值等方面的内容。以往的教材内容不够丰富,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只掌握了教材内的知识点,不会举一反三,对于教材之外的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比较薄弱,因而难以真正达到提高美术鉴赏能力的学习目标。美术作品中的文化内涵和技法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将二者结合才能实现提升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师要明确每堂课之间的关系。如,学生对中国画比较感兴趣,这涉及美术鉴赏课中的中国山水画、中国花鸟画、写意画、工笔画以及书法等鉴赏内容,教师要串联中国画的历史渊源、社会背景、传承方式等知识,并分析各种绘画类型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生如果只是简单地学习教材上的内容,或仅仅停留于对书本上美术作品的技法学习和内容概括,对于美术鉴赏知识的学习就会比较浅显。

二、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兴趣教学方法探究

教师的教法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进而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教学中自身与学生的关系,充分考虑学生的各方面需求,不但要研究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方法,而且要使教学方法具有趣味性。因此,教师应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结合多种教学方法开展美术鉴赏教学。

1.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美术作品鉴赏的相关知识,而且要指导其掌握美术鉴赏方法,使学生更好地开展自主学习,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自主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和自觉的学习方式,在同样的学习条件下,有兴趣的学生会更多地表现出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克服困难、应对挫折的勇气与力量,这体现出兴趣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作用。自主学习倡导课堂要真正实现教学相长,教师和学生处于平等地位,应相互尊重、相互倾听,形成和谐融洽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不应该只是将自己的理解告知学生,而应通过与学生的审美互动,让学生独立思考,进而让学生开展小组讨论,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丰富美术知识,理解作品创作的文化背景和社会背景,进而更好地理解作品带给人们的情感、启示及意义。自主学习不仅适用于课上,而且可以延展至课外。课前导读就是自主学习的一种表现形式。如,在鉴赏《蒙娜丽莎》时,教师可以采用导学案的形式,提出“蒙娜丽莎为什么面带微笑”等问题,让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看法,进而使学生对图像的形式特征和艺术内涵有自己的见解,以此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2. 巧设情境,激发学生体验

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上,教师可用直接经验的情境,如实物演示、表演体会、多媒体营造情境、生活展现情境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创设各种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体验、主动学习,已成为一线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努力追求的目标。良好的教学情境需要紧扣教学内容,还原生活内容,这对学生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可以通过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体验并反思体验等,为学生提供真实或模拟的体验,以增强学生的兴趣,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让学生讲述亲身经历的事件,通过展示、争论、欣赏、表演等,在富有情感的教学体验中,了解更真实的场景,体验真实的生活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课堂环境。如,教师可以展示法国莫奈花园的照片,并与《睡莲》的内容比较,让学生通过情境体验,对《睡莲》进行具体化的解读。学生通过生动具体的情境,能够参与体验学习,感受到真实的内容,理解并建构知识,产生情感,发展能力。教师要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验感,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与其他更深层次的需求,使课堂教学更加灵动有趣,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教师需要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习惯与个性心理,采用能使学生感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富有时代气息的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办法,通过长久而不间断的鼓励、引导,使学生产生对美术学习的浓厚兴趣,并能长久地保持对艺术文化的探源,进而加深对文化知识的理解,促进自我智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夏征农,陈至立.大辞海中国文学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9.

[2] 奚传绩,尹少淳.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45.

王剑,1982-03,男,丰台区首师大附属丽泽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美术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