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方式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设计与运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激励方式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的设计与运用

吴高辰

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哈尔滨市  150030

摘要:高职学生管理中激励方式的设计与运用,对高职学生管理质量提高有重要意义。以激励方式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运用为中心,客观剖析高职学生管理中激励方式应用问题,从而进一步创新激励方式运用模式,多个角度做出设计创新,目的在于提高高职学生管理质量。

关键词:激励方式;高职学生;自我管理;榜样激励

一、引言

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与高职教育管理息息相关,尤其是近些年高职教育发展迅速,不仅为市场输出更多专业人才,同时缓解技能型人才紧缺压力。高职教育革新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中,教育模式的创新与教育能力的提升,为高职教育发展奠定了基础。当然学生管理作为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组成,在实际管理中因为影响因素多,所以管理存在一定难度。这种情况下,积极在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渗透激励方式,打破传统学生管理中的限制,对学生自律性、学习能力以及主动性等都有所提升。基于此,对高职学生管理中激励方式的设计与运用进行深层次探讨。

二、高职学生管理工作中激励方式应用现状剖析

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学生管理相对难度比较大。因为高职院校的受教育者来自不同地区,各方面习惯不同,所以管理压力也会增加。虽然高职院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积极采取激励方式,但是实际实施中却存在一些问题。根据对高职学生管理中激励方式应用现状研究,梳理出以下几点问题:

(一)激励方式没有跳出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并且手段单一。奖学金评定是主要形式,虽然学生能够得到实际奖励,但是评定内容固定,无法对学生主动性有效带动[1]

(二)激励方式过度集中,如获得奖学金或者优秀学生评选等,都是以成绩排名为基准,这种模式下学生极易出现麻木心理,自我认为无法被选中而失去竞争意识,甚至部分学生安于现状、甘居下游[2]

面对这些情况,高职院校必须对学生管理工作重新思考,尤其是激励方式的创新,及时提炼学生管理中激励方式应用经验,并且开拓设计与运用思路,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高职学校管理工作质量。

三、激励方式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设计及运用创新思路

    (一)切实落实学生管理“四向激励”方式

激励方式中主要包括四种类型,其一是信任激励;其二是目标激励;其三是奖惩激励;其四是榜样激励。激励方式传统应用中,三种激励方式独立实施,但是激励效果并不明显,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调整激励方式,以四个方向共同激励的模式,去提高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高职院校组织传统文化宣传活动期间,为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并且能够充分展现自身能力,院校在明确活动目标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足的信任,所有项目的设计均由学生参与制定。为学生提供学校历届活动资料,尤其是表现突出的设计项目,发挥出榜样激励作用。在目标的明确与榜样作用的带动下,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被带动,并且能够集中精力投入活动中。这样一来,为高职院校管理学生提供了方便,同时也能够激发出激励方式的应用价值。不仅如此,以奖惩激励方式,对学生行为表现、活动设计等情况给予适当奖励,当然对于在存在问题的现象给予惩罚,这样能够更好地凝聚学生力量与保持学生积极性。

(二)打造多元化激励方式应用模式

除落实“四向激励”策略之外,高职院校还需要对激励方式应用观念进行创新。基于高职学生年龄身心、思想相对成熟等特点,任何激励项目的设计与激励模式的应用都必须尊重学生需求与保护学生自尊心,避免因为学生自尊心受到伤害而适得其反。激励方式在学生管理中的创新,必须跳出高职学生传统管理限制,同时保证激励方式适合高职学生,这样学生才能在激励方式下积极性得到带动,正确认识自身不足,并且能够主动配合高职院校的管理。如高职院校组织设计德育培训活动,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并且配合院校开展德育活动。高职院校采取激励筛查方式,学生根据德育培训中心,自主投递德育相关文章,主动投递的学生均能够获得活动现场演讲与交流机会。这种激励方式,既可以保护学生自尊心,又能够

带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为学生提供大展拳脚的机会,同时配合院校活动管理。

    (三)培养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同样是激励方式运用的重要形式。学生管理模式多元化,并且在管理中可以结合不同激励方式,培养学生规律性与自我管理能力,无形中给予学生更多激励,这对学生未来发展有重要意义。根据高职学生管理需求,以学生管理为中心,学生社团为载体,将学生有效组织起来,并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学校活动。创新学生社团管理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学生开展自主教育活动。

参考某高职院校,学生社团联合组织设计“青春的力量”系列活动,由社团带头,鼓励院校学生积极参加。社团根据自身特点,分别设计“歌以咏志、笔墨抒怀----文艺活动”“青春赓续,健康先行----体育活动”“创新闪光,砥砺奋进----科技活动”“青春扬帆,风华正茂----传承活动”等。学生可以通过美术书法或者歌曲诗歌等去讲述青春故事,在活动冲展示当代高职院校学生的智慧、力量、并且对红色血脉进行传承。通过体育比赛的方式,提醒学生重视体质健康,发挥青春力量,将体育中的拼搏精神运用到学习与未来工作、生活中,不惧输赢、勇往直前。通过模仿大赛、科技研究展示与模型比拼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并且增强民族自豪感,鼓励学生敢于追寻梦想。通过环保志愿活动与雷锋精神传承活动等,培养学生敢于担当与奉献等精神。

以社团为单位,参与多元化的校园活动,学生积极性得到带动,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等有效培养,民族自豪感、自信心等提高,从多方面展示激励方式的激励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高职学生管理中激励方式的应用研究,发现激励方式应用的局限性。积极对当前的激励方式运用经验进行提炼,并根据高职学生管理需求,切实落实“四向激励”方式,并打造多元化激励方式应用模式,转换激励角度,从学生角度以学生社团的形式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进行培养,目的在于放大激励方式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提高高职学生管理质量。

参考文献:

[1]赵鹏. 激励理论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中的有效运用[C]//.2022教育教学与管理南宁论坛论文集(一).,2022:238-242.

[2]黄颖.激励方式在高职学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1(03):126-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