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制图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中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地图制图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中的应用

付彩 ,李鹏

武汉中地云申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省武汉市  430000

摘要:科技的发展,促进了我国地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中,地图制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网络地图软件成为大众了解地图信息最重要的工具。但是现代专题地图的发展仍存在理论性不完善和应用性不全面等问题,在一些专业的符号和表达方式上,现代专题地图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本文就地图制图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中的应用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地图制图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集成;应用

引言

随着测绘技术的不断发展,对空间数据信息处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现代化、高效化进行地图制作,增强地图的可靠性和精准度,应全面掌握地图制图技术,并与地理信息系统有机整合,以此为基础实现数据的集成化处理,推动制图工作的高质量开展。专题地图种类多,表达方式复杂,设计模式没有固定套路,也没有统一的表达符号。所以,如何让用户对目前的专题地图进行统一、智能的认识是一大难题。

1地图符号设计原则

1)符号设计应充分考虑地图用途及使用对象不同的地图用途和使用对象,其符号类型也多种多样,决定了不同的地图表达方式和符号设计方法。如制作办公地图,则地图符号需简洁、规范、标准;制作卡通地图,则地图符号需活泼、易懂、色彩鲜明。2)符号设计应合理处理单个符号与地图整体的协调性。在单个地图符号设计方面,应顾及符号自身的视觉变量,设计者要考虑读图者浏览地图时的视觉范围,如电子地图的视觉范围为计算机或显示器的整个屏幕,纸质地图的视觉范围为整张地图。充分考虑地图符号与其他地图要素之间的关系,使地图符号的颜色、样式、大小等与整个地图图幅相适应,达到丰富、灵活的视觉感受效果。3)符号设计应尊重传统认知习惯并加以创新。尊重传统认知习惯是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随着制图理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地图符号设计作为一种工艺,也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因此,设计地图符号时应与其要表达事物的语义特征相符合,在保留事物原有特征的基础上,融入新的元素加以创新。

2地图制图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集成中的应用

2.1数据集成模式的改善

在分析研究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的过程中可以发现,此类数据信息具有基础性的特点。可以在开发数据库系统期间,将潜在价值展现出来,所以需要提高重视程度,深入挖掘数据的潜在价值。1)对于各种类型的数据信息,需按照系统要求展现组织形式和关系,从应用层面分析研究,挖掘地理信息系统内具有多元化特点的优势数据,确保在数据集成之后,数据采集更便利,应用处理更灵活。2)合理进行GIS数据信息研究和开发,能够促进地图制图措施的良好实施,最大程度地提升制图效果,彰显数据信息的潜在价值。在此过程中,可以采用软件系统进行数据的融合处理,降低数据集成成本,满足各类数据信息的应用需求。3)在地图制图技术和系统数据信息相互整合期间,最主要的是图形数据的处理,应重点对各类图形数据进行全面转换,展现数据的融合功能,使地图内容更丰富,产品种类更多元。另外,应开发数据库系统,对地图制图技术融合应用,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数据标准,增强数据融合的规范性,为实践操作提供指导依据,促进地图制图质量和水平的提升。

2.2地图知识图谱

知识图谱概念是一种大规模语义网络,本质上也是一个面向应用落地的大规模知识工程,具有规模巨大、语义丰富、质量精良、结构友好等特征。垂直领域知识图谱的构建是当前行业智能升级的难点和热点。智能时代的地图制图,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群智协同提供了一种通过聚集群体智慧解决问题的新模式,可理解、可计算的知识图谱成为连接制图端和应用端的中介。与影像相比,地图本身已是知识集成产品,地图制图已融合多领域、多学科,构建地图知识图谱目的是获取大量的、让计算机可读的知识,既包括显性知识,也包括隐性知识。智能制图依赖各行业时空大数据,融合作为“名词”的地图内容语义和作为“动词”的制图实践过程,通过知识图谱来实现地图内容表达的智能化过滤、定制推送和个性化表达,建立地图知识传输的需求侧(用户认知过程)与供给侧(数据分析过程)的交互反馈机制。实施地图知识图谱工程,通过自顶向下(从本体知识中演绎)、自底向上(从大数据中归纳)或横向迁移(从同行实例中借鉴)等多路径,在数据、算力和模型的支持下,构建多模态地图知识图谱,使多源时空大数据在语义层关系上高度对齐,支持非监督的机器学习;打造用于未来各类智能化应用的知识引擎,从高质量的用户生成内容UGC中,把地图制图的领域知识通过知识获取、数据挖掘、信息融合、知识计算和可视化等手段显示出来,并使用众包技术进行规模化验证,深挖和揭示地图制图的动态发展规律,赋能和拓展制图从数据驱动到知识引导,同时解决制图隐性知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问题。

2.3地图制图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制图技术的内容很多,其中包含地图的制作和印刷,以及完整图形数据库的形成等。地图的应用与数据库实现联动,可以对地图图形进行更好的展示,同时,在数据库中,还能够进行显示、录入、管理以及打印,最后对地图信息进行输出。除上述应用外,测绘系统还能够应用于城市规划管理、交通管理、公安系统管理等,同时还能够应用于工业、农业的规划管理与矿业、土地资源有密切关联,其作用是巨大的。例如,将制图技术应用到计算机系统中,进而对城市规划进行管控,能够更好地做到地图信息的数字化转换,将不同的地图数据信息输入到数据库中。通过运用数据库信息,可以更好的对城市方案进行规划,促进达成录入、拼边、标定等过程,最终直接逐步形成城市规划数字地图形式。完成的数字图形能够在数据库信息中重复使用,以管理各种数据,满足系统的运行需要。为使城市规划测绘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还应结合实际工作构建城市地形数据库信息。该数据库包含与城市地形相对应的综合数据信息,特别是土地利用、经济发展、人口分布、水文状况等数据,再借助SQL查询为城市规划决策予以良好的依据。

3计算机制图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制图数据标准化的发展。由于传统人工测绘的主观随意性,地图数据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因此,未来测绘领域的数据标准化将是计算机制图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计算机制图技术推广应用的必要条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数据标准化涵盖集合编码的标准化、数据格式转换和数据分类的标准化。计算机图形数据采集手段的集成化正在发展。计算机制图的数据采集方式是多源的,主要有:数字地图、遥感影像、CIS数据、数码相机、音频、综合野外测量等多种数据采集。随着计算机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计算机制图的数据采集手段也开始向着集成化的方向不断进行发展。计算机制图产品的多种多样发展方向。传统的手绘地图产品具有非常强的单一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以及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同时在制图领域中,需要对计算机技术进行使用,这也不利于地图产品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未来的地图形式也会越来越丰富,逐步形成多种多样的格局。

结语

综上所述,地图制图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集成是改善传统工作模式和体系的基础措施,也是弥补传统工作不足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地图制图过程中,建议合理地与地理信息系统数据相互集成,明确技术运用原则,改善数据集成模式,科学合理使用各类核心技术,实时进行系统更新,重点进行技术的创新和完善,确保地图制图技术和GIS系统数据有效集成,促进制图工作的高质量开展。

参考文献

[1]丁一伦.地图制图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集成中的应用[J].大众标准化,2022,23(3):49-51.

[2]毕岳川.地图制图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集成中的应用[J].车时代,2021,15(5):85-86.

[3]洪婕.地图制图技术在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集成中的应用[J].中国航班,2021,2(30):3-5.

[4]韩慧峥.现代数字地图制图的综合技术应用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2019.

[5]俞书茵.现代专题地图制图研究进展与趋势探讨[J].地矿测绘(2630-4732),2019,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