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急诊监护室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3-13
/ 2

循证护理在急诊监护室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杨柳

西安市第三医院神内监护室  陕西 西安  710016

【摘要】目的:分析循证护理在急诊监护室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涉及对象:急诊监护室脑梗死患者,合计70例,涉及时间区2022年01月-2022年11月,涉及对象辨识分配法:系统就诊号等量分配法,对照组资料库(35例,配合普通护理方法),观察组资料库(35例,配合循证护理方法)。比照不同护理方法对患者临床指标、患者满意度。结果: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获取值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提高P<0.05。结论:在急诊监护室脑梗死患者护理中执行循证护理,护理价值高。

【关键词】循证护理;急诊监护室;脑梗死;临床指标;患者满意度

脑梗死属于急诊科常见病症范畴,这种疾病是因脑内部分区域发生缺血或者缺氧软化、坏死,造成患者血液循环障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与此同时,本文涉及急诊监护脑梗死患者,提供普通、循证护理方法,详细数据做如下陈述。

  1. 资料与方法

1.1基础资料

挑选对象70例,均来自急诊监护室的脑梗死患者,涉及时间区2022年01月-2022年11月,涉及患者辨识依据:系统就诊号等量分配法,每组资料35例。

对照组,全员配合普通护理方法。病人年纪40~75岁,平均年纪数(57.59±8.69)岁,性别比(男:女)19:16,BMI获取值21~24kg/㎡,平均BMI获取值(22.56±1.08)kg/㎡;观察组,病人年纪41~75岁,平均年纪数(57.63±8.73)岁,性别比(男:女)18:17,BMI获取值22~24kg/㎡,平均BMI获取值(22.30±1.11)kg/㎡,参数录入系统,统一整理并检验,P>0.05。

纳入标准:通过核磁共振、常规项目配合检查,确诊;年龄范畴40~75岁;短时间内未接受其他医院干预者;研究内容公布,患者、家属具备知情权,配合意愿高。

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未免疫性或者传染疾病者;排除干预配合度较差者;排除合并恶性肿瘤或者重度心脏、肝肾器官衰竭者;对研究配合意愿较低者。

1.2方法

1.2.1对照组  普通护理方法,操作内容:护士与患者主动接触,向他们分析医院内部情况,关注患者的病情进展,每日强化病房巡视力度,做好身体检查,按时提供药物,检查相关仪器是否正常运行,发现异常立即上报处理。

1.2.2观察组  循证护理方法,操作方法:(1)对患者的病情进展进行全面了解,从知网、万方等专业网站搜索核心文献,结合临床具体情况,科学拟订有效的护理计划,根据护理计划有序展开相关护理措施[2]。(2)专项小组成立:干预期间,明确护理循证问题,如何维持患者的呼吸状态,保持血压正常数值,尤其是瞳孔变化,若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时,立即调整他们的体位,取平卧位,协助患者做好感染防护,同时预防脑梗死复发[3]。同时展开营养干预,并对患者的腹部进行按摩,促进肠胃加快蠕动,改善排便功能;另外多关心、呵护患者,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4]。最后,向他们分析脑梗死的诱因、注意细节。(3)归纳、总结:对护理计划进行完善、修改,不断优化内容,强化护士专业素养,以便保证护理服务的顺利展开[5]

1.3分析指标

1.3.1临床指标  观察并统计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焦虑与抑郁情绪均凭借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分析,获取的数值越低表示患者的情绪控制越佳[6]

1.3.2患者满意度  凭借满意度调查表,从满意、良好、不满意三级评估,最后统计最终数值。

1.4统计学方法

相关参数通过精密统计,凭借系统软件SPSS21.0,对相关参数进行核对、测算,其中针对计量参数优选均数、标准差,即:()表述,而针对计数参数优选例数、构成比,即(n,%)表述,获取的检验结果,优选t、检验方式,t、与P实施结果对比,差距明显,P<0.05视为研究具备高统计学价值[7]

  1. 结果

2.1临床指标比较

相关参数通过比较,相较于对照组临床指标统计值,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统计值显著更低,P<0.05,详细数据呈现表格1。

表1  临床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焦虑(分)

抑郁(分)

住院时间(天)

住院费用(元)

对照组

35

59.88±3.15

58.79±5.16

15.92±4.62

7899.45±1870.67

观察组

35

40.12±4.69

38.69±4.68

12.13±3.72

5740.68±1867.55

t

--

20.6918

17.0700

3.7801

4.8316

P

--

0.0000

0.0000

0.0003

0.0000

2.2患者满意度比较

比较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情况,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获取值更高,P<0.05,详细数据呈现表格2。

表2  患者满意度比较(n,%)

组别

例数

满意

良好

不满意

满意度

对照组

35

15

12

8

77.14

观察组

35

20

14

1

97.14

--

--

--

--

4.5902

P

--

--

--

--

0.0322

3.讨论

国内相关脑梗死数据统计显示,国内发生脑梗死的概率约为35%,具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已经给国内大部分家庭带来了严重的身心健康威胁[8]。为了改善患者的预后效果,确保临床有效率,本文涉及急诊监护室脑梗死患者,提供普通、循证护理,结果显示:比较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指标获取数值明显下降,患者满意度获取值升高,P<0.05[9]。循证护理,凭借科学有效的护理计划,针对性患者的病情展开有效干预,护理流程规范,有效促进患者的康复效果,使患者的情绪得到有效缓解的同时,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有效提高了患者对临床的满意度[10]

综上所述,对急诊监护室脑梗死患者运用循证护理,护理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促使患者的康复速度加快,进而消除她们的负面情绪,改善病情,促使患者更加满意临床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富琴, 朱伟丽, 袁明,等. 基于循证的临床护理路径对急诊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效果[J]. 中华全科医学, 2021, 19(6):1057-1060.

[2]袁兰兰. 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临床医学工程, 2021, 28(3):391-392.

[3]孙海芳, 李晓楠, 王鑫鑫,等. 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糖尿病天地, 2020, 17(6):261-262.

[4] 杨艳梅. 循证护理在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医药前沿, 2022,14(16):12.

[5] 张娟娟, 陈晓艳, 毛益萍,等. 探究在重症监护室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院内感染中循证护理的效果[J]. 特别健康 ,2021,17(36):195-196.

[6] 李娟.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特别健康, 2021,19(23):281.

[7] 段继云,王宇,曹娜娜,王艳艳. 以检查表为基础的风险评估护理在高龄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22, 28(5):53-56.

[8] 王志娟. 循证护理联合脑电仿生电刺激仪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医疗装备, 2022, 35(13):3.

[9] 黄羽谦, 李云, 冯蓓娟. 循证护理对心外科术后重症监护室患者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及护理结局的影响[J]. 当代护士:中旬刊, 2022, 29(7):4.

[10] 于珊珊. 循证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J]. 中国医药指南, 2022, 20(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