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建共享策略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27
/ 2

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建共享策略研究

沈群书

陆军装甲兵学院士官学校   130117

摘要:新冠疫情极大提升在线教育的受关注度,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与应用也被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管理、推广应用面临一系列的问题,根据《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及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结合当下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共建共享不仅能让在线开放课程的公益性作用更加突出,也能有效提高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质量和资源使用率,给予在线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建共享;策略

引言

人才培养永远是高校的核心使命职能。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必须跳出传统教育观念束缚,始终坚持并贯彻“以学为主”理念,持续推进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引导学生从“知识本位”的“被动学习”向“素质本位”的“能动学习”转变,实现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共建共享的最大化和最优化,形成适合高职学生的线上线下混合教育模式,这是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的必然之路。

一、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使用现状

互联网时代,资源共享、直达末端的“云教育”被迅速催热,使在线开放课程在高职院校教育中扮演重要角色,既广泛融入课堂教育,又是学生自主学习主渠道。当前,高职院校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虽取得一定成效,但从长远、健康、科学发展的角度看仍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动力偏小。部分院校课程建设主管部门,主动作为意识不强、自身建设管理经验缺乏、管理工作生硬脱离实际,缺乏总体课程体系的建设思路和指向明确的建设理念;而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教学科研任务日益繁重,在日常教学、专业建设等方面投入较大精力,使之参与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的热情普遍不高。有的经验欠缺不会建,在线开放课程与传统课程在建设理念、体系构建等方面明显不同,资深教员更擅长传统教学,对新媒体技术运用能力不强,在线教学经验不足,而青年教师善于思考创新,但个体教学水平偏弱,有想法难实现,两者均难以有效驾驭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有的激励缺位不愿建,调研发现,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相关配套政策明显滞后于形势发展,在经费支持、奖励机制等方面缺少完善的制度支撑,教师参与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的获得感不强,降低了主观能动性。二是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质量偏低。主要表现为:同质化较重,简单将传统课程进行影像转换,不能有效把握在线开放课程的本质特征,学生对在线学习缺乏吸引力,导致在线开放课程资源优势发挥不明显;知识点较散,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缺乏体系思维,知识点之间关联性、耦合度不够,达不到“形散神不散”的内在要求;实用性较弱,以理论讲授为主,不能有效融入实践、贴近生活,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选课需求;呈现方式单一,课程资源建设团队精品意识不强,创新创造不多,摄制模式老套,致使课程内容呈现方式缺乏多样性。三是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服务偏弱。教学服务是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价值所在,目前存在重建轻用、重建轻管、重建轻教等现象,其深层原因有:教学引导缺手段,传统教学可以面对面实时互动,但在线开放课程以视频方式呈现,学生在线时间不固定,部分院校甚至缺少必备的学习条件,导致了学员与教师实时互动概率小,客观上降低了教师内心成就感;学时认定缺标准,目前在线开放课程时长限制宽泛,但缺乏有效评估手段和方式,教学工作量认定难,影响教师在线服务积极性;在线互动缺策略,教师普遍有提供服务的意愿,但学生参与度不高,双向交流变成单向灌输,教师提问变成“自问自答”。

二、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共建共享的策略建议

(一)出台从业单位参与的实施细则,开展共建共享教学资源试点

确保从业单位参与的积极性是最大问题,需要从政策上进行约束和鼓励,将从业单位参与人才培养服务(教学实训基地、设备设施、课程建设等)作为考核指标,具体可参考企事业单位接收应届毕业生的考核办法,对完成的验收情况适时在一定范围通报。基于课程定位的公益性,建设经费统筹上可由从业单位和学校组成,根据建设任务量等指标在合同文件中表明,形成“一主导多参与、多主导多参与”的建设主体。对从业单位和学校等建设主体的知识产权等合法权益根据工作量区分,参照相关制度和法律予以保障。实施初期,在从业单位和学校开展试点,完成1~2门专业基础课或核心课的建设任务。同时,鼓励从业单位积极参与人才培养,建设课程的质量与应用通过教育主管单位官方通报认可后,根据认定等级,享受相应的政策福利。

(二)建立学分银行,推进学分互认

教育主管部门遴选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并建立相应的学分管理系统。首先在实施共建共享的单位开展合作办学,签署人才联合培养协议,打破校际壁垒,构建优质资源共享、分段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时较长、学分多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可在学时和学分上设置区分,如基础版、提升版、综合版,满足不同培训层次学生对学习模块数量的需求。尤其是随着短期培训规模的扩大,很多学生毕业后重新进入院校进行学习,但是培训课程与学历教育期间课程存在一定重叠,若同样的课程从头学,既浪费时间且提升意义不大。有了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学分互认,学生根据学校对课程的学习要求,选修不同模块版本,即可用获得的课程学分兑换高校开设的同门或同类课程学分,较好地处理短期培训教学过程中的矛盾。

(三)资源建设时代化,激励机制持续化

资源的更新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一项重要的任务,有效的激励机制是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持续提升的动力燃料。上级部门应为维护更新提供持续资助,在资助资金内设置专门的维护经费。参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团队教师必须完成每年具体数量的资源更新,课程资源更新情况适时通报,并直接与项目的结项和资金拨付挂钩。对参与视频拍摄等资源制作、维护的教师,减免相应的基本工作量,优先公派培训,并在评优评先中倾斜。对于获得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师,在职称评定中优先考虑或破格晋升,以调动教师积极性。

(四)打造核心课程教学团队

高水平的课程教学团队是促进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资源开发和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要建设高质量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需要一支结构合理、能力卓越、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团队成员分工明确,专家教授引导团队开展课程的总体设计,骨干教师负责具体课程的拍摄、后期剪辑、内容校对,优质乙方团队负责优化课件、三维辅助动画制作,团队成员按照排课计划开展教学值班以及网络答疑。对于专业课程建设而言,还应该吸纳其他单位的技术骨干、行业指导专家作为团队成员,还可以考虑以校校合作、校企合作的方式组建课程教学团队。

结束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将传统教学、实践教学、在线教学进行深度融合,已经成为线上线下混合教育的基石,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高职院校必须坚持“质量为本”,将教学质量作为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建设的唯一标准;必须坚持“师生至上”,关注教师和学生实际需要,多措并举,精确服务,最大限度满足教学需求,以此推动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向上向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申政光,赵瑞峰,李广东.刍议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J].现代职业教育,2020(25):172-174.

[2]刘华华,许颖.职业教育在线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践与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9(06):129-131+138.

[3]吴华君,陈其铁.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程建设研究——基于232门职业教育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数据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9,42(32):26-31.

[4]车学董.高职院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几点思考[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8(04):40-41.

[5]胡文静,唐继武.高职院校在线开放精品课程的实践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8(2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