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居家用药安全现状及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5
/ 3

儿童居家用药安全现状及研究进展

陈佳霞 ,陈璐通讯作者 金海霞 徐梦涵 朱丽娜

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宁波市鄞州区   315100

:本文通过阐述儿童居家用药安全现状,儿童居家用药的安全问题主要

有:用药安全意识不强,用药依从性差、药物储存不当、儿童专项药物缺乏等,基于此,本文提出可通过儿童用药安全健康教育、儿童用药安全综合照护干预、加强儿童药品临床研究、加强儿童用药立法与监管的角度,提高居家儿童用药安全水平。

关键词:儿童;居家用药;用药安全

1.儿童居家用药安全现状  

《2016年儿童用药安全调查报告白皮书》指出:我国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2.5%,儿童药物不良事件中的用药错误发生率是成人用药错误的2.73倍[1],新生儿更是达到成人的4倍,而且儿童不合理用药、用药错误造成的药物性损害较成人更严重。我国每年约有3万例12周岁以下的儿童因不合理用药而导致耳毒性、肾损害及其他不良反应[2],是影响儿童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最常见的儿童居家不合理用药集中在非处方药的使用,主要包括抗菌药、糖皮质激素、解热镇痛药,抗生素等药物,其中抗生素滥用率高达52.63%。过度使用抗生素,不仅会导致一些药物的副作用,而且可能伤害孩子机体的各个器官,造成人体二重或者多重感染[3]。有研究表明在部分儿童非处方药中,针对不同阶段儿童用药剂量的说明不够详尽,使得有些家长会以自己的标准来预估儿童用药,而并未根据儿童的生理及病理状况及时询问专业医疗人员以调整用药剂量,从而致使药物滥用,给正处于发育阶段的儿童身体造成一定的毒副作用[4]

2. 儿童居家用药安全存在的问题 

2.1用药安全认知不足

目前部分家长对有关儿童安全用药的意识依然欠缺,在发现孩子生病后,并未第一时间选择将孩子送医,而是自行给孩子服用药物。但据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儿童监护人给孩子服药前,不仅未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甚至连药品使用产生的具体作用都不甚了解,只是凭借药品包装上模糊的作用说明给孩子选择药物,同时有高达87.96%的家属存在滥用抗菌药物的行为,不论孩子生什么病,都会使用抗菌药物[5]

2.2药物依从性差  

根据调查显示超过八成以上的家长给孩子用药时存在自行调整用药剂量、自行停药、给药方式不恰当等安全隐患[6]。目前,对于没有明确儿童用法用量的药品,临床上大多通过年龄、体重、体表面积折算等方法来确定剂量,但家长为显示更多的关怀并且急切地希望药效能快速见效,不听从医生的指导,盲目调整用药剂量,自行增加药量,不规律用药并且时服时停,这些不正确用药的行为不仅降低了药物的效果,而且增加药物使用期间可能出现的毒害作用的可能性,最严重的后果是肠道菌群的进一步紊乱,耐药细菌大量繁殖,致使药物难以控制的肠炎的发生。

2.3药物储存不当 

国外一项有关2~13岁儿童急性中毒病例临床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急性药物中毒大部分是由错用、误用、过量服用药物引起的,其共同点均为家中常备药物包括儿童用药及成人用药,但是储存位置过于暴露,而儿童又生性好玩且安全意识低,在不知情下吞食或者误食药品[7]。马姝丽等[8]研究发现,在家庭自备药品存放中,5.97 %的调查对象未按相关储存条件放置药品,13.73 %从未关注过药品储存条件,其中发生儿童误服药物的占比2.94 %。同时有研究发现药物储存方式不当,会使药物性状发生改变,加剧药物的不稳定性,引起药物中毒,给儿童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严重者甚至致死[9]

2.4儿童专项药物缺乏

儿童居家用药过程中,用药剂型与用药时间在儿童安全用药问题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其原因在于我国儿童专项药物缺乏[10]。目前,儿童专项药品生产工艺复杂,盈利较少,使得企业研发、生产的积极性较低,在市场上流通的数千种药品中,近90%的药品没有儿童专用剂型[11],这一客观条件极大的导致了居家用药错误率。由于儿童专项药物的缺乏,儿童监护人在居家用药前不能根据药物使用说明书信息来保证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的正确性,对可能存在的风险也不能有效加以判断,只能根据成人用药经验或早期医嘱对儿童进行用药,导致儿童家庭用药风险增加。

三、儿童居家用药安全的干预措施

1.儿童用药安全健康教育

国内田文妍[12]提出运用健康教育的形式,提高用药知识行为和信念方面的教化水平,通过网上大数据平台建立健康教育知识库,组织健康教育志愿者对目标人群定期开展规范性的教育。邢慧资[13]提出对特殊低学历人群需要开展儿童用药安全的专项教育,根据不同人群对用药风险了解的差异化,形成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使用广泛便捷并且能够适时传递用药信息的微信公众服务平台,让家长们了解用药安全信息知识,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用药安全知识。郭红丽[14]认为,医疗机构及相关部门应针对不同监护人在用药安全上的习惯,采取不同的健康教育和用药安全信息的普及。

2.儿童用药安全综合照护的干预

在儿童用药安全综合照护上,普遍提出护士需要进行长期学习和对患儿的情况跟踪干预的基本要求。管辉琴[15]提出利用护理干预的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家长对疾病相关健康用药知识的教育和了解程度,干预的措施包括叮嘱陪护儿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讲解药物禁忌症、用药量、用药时间等知识、做好药品的存取工作和患者家长定期进行用药情况的了解等等。金美贞[16]认为,护理人员需要定期对药品用药知识进行培训和进修,并通过及时告知儿童家长药物反应和副作用、提示服药药量的变化、提示家长对患儿服药后的反应和变化进行关注等等干预措施,保证儿童用药安全和护理措施的执行。

3.加强儿童药品临床研究

在加强儿童临床用药研究上,相关学者提出儿童临床用药研究的注意事项和切入角度。王甜甜[17]提出为了能够落实家长对幼儿用药安全的重视,在市场进行药品销售时,也可以从家长角度进行考虑,设计儿童试用的规格和药品包装,并开拓更多儿童试用的药剂。由于家长用药方面的药理知识缺乏,所以在儿童用药安全的教育方面,可以从药品之间的药理药性互相冲突的角度,向家长普及用药的注意信息。丁锦希[18]提出我国在加强儿童药品临床研究之前,应当制定儿童用药优先研发目录。

3.4加强立法与监管,保障用药权益

在国内外的系列研究中,普遍提出要通过立法和监督来保证儿童用药过程中的安全性问题。张迪[19]从儿童用药安全性评价和强化安全性用药信息公示角度,提出一系列辅助儿童安全性用药政策推广的保障方法,比如,可以修订并增加儿童用药说明书中不良反应、禁忌症、注意事项等内容。王婷婷[20]提出各级卫生部门应加大儿童用药安全知识的宣传力度,利用大数据和调研分析目前儿童用药出现的问题,健全儿童用药再评价体系。另一方面,为促使市场环境符合儿童用药健康要求和市场监管的标准,在招标、定价、医保等方面鼓励儿童专用剂型的研发。

而在国外相关部门建立了对应的服务机构,采用硬件设施和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拓展了儿童安全用药专项服务和问题发掘的反馈机制。SpillerH A[21]提到,在美国,专业的机构向家长提供儿童用药的专业咨询服务。美国毒物控制中心可以在24小时之内向居民提供免费、隐秘和专业的用药咨询。BenjaminJM[22]提出,利用家庭健康保健团队定期与家庭监护人建立信息交流,有助于发现在家庭用药之中的问题,并提供对应的改善建议。这一互动有利于杜绝因药物不良反应对儿童用药带来的安全性伤害。

、小结

目前儿童居家用药安全问题,由于家长安全意识不强,依从性差、储药不当、儿童专项药物缺乏等都使之存在隐患。因此,在今后落实用药安全措施上,应从政策上、药物研发上、医疗环节教育上和护理干预等角度,加强对儿童用药安全的要求,提高儿童居家用药安全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金丹,田春华,杨月明,等.儿童用药安全现状及政策研究与思考[J].中国药事,2015,29(4):427-431.

[2]上官小芳. 我国儿童用药安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20.

[3] Wolf M S, King J, Jacobson K,et al.Risk of unintentional overdose with non-prescription acetaminophen products[J].J Gen Intern Med, 2012,27(12):1587-1593.

[4]应玲娜,沈军英,陈季婕,等.儿童监护人安全用药知识认知度的调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21,29(10):39-41.

[5]陆建华.儿童家庭安全用药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20):142-144.

[6]郑映,鲍仕慧,李菁.儿童用药的现状与思考[J].医药导报,2008(05):544-545.

[7]Cassidy N,Duggan E,Williams D J,et al. The epidemiology and type of medication errors reported to the National Poisons Information Centre of Ireland[J],Clin Toxicol,2011,49 (16):485-491.

[8]马姝丽,王菊平.1122例儿童家长安全用药认知与行为现状调查[J].河南防医学杂志,2020,31(05):384-386.

[9]何碧泉.浅议儿童用药安全问题[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6(07):159-160.

[10]王春婷,李玉基,夏东胜,等.儿童用药现状及对策[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08):492-496.

[11]Marosz A,Chlubek D.The risk of abuse of vitamin supplements[J].Ann Acad Med Stetin,2014,60(1):60-64.

[12]田文妍,李继红,禹鉴峰,等.湘西地区留守儿童安全用药健康教育实施与评价[J].社区医学杂志,2022,20(07):398-402.

[13]邢慧资,黄伟,韩莉莉,等.基于“KAP”理论对河南地区儿童监护人用药安全风险的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21,38(22):2868-2874.

[14]郭红丽,张葆鑫.基于知识-态度-行为(KAP)的巴彦淖尔市儿童监护人安全健康用药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20,36(08):762-767.

[15]管辉琴.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的临床干预效果[J].当代医学,2016,22(30):100-101.

[16]金美贞.儿科临床用药安全护理的干预效果[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23(10):89-90.

[17]王甜甜,魏萌.儿童家庭安全用药现状分析与对策[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9,27(09):106-108.

[18]丁锦希,任宏业,蒋蓉.日本临床急需儿童药品政策法规及启示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13):125-126.

[19]张迪,敖梅英,裘梁,等.儿童中成药安全用药现状分析[J].江西中医药,2022,53(06):41-44.

[20]王婷婷.儿童用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01):75-76.

[21]Spiller H A,Griffith J R.The value and evolving role of the U.S.Poison Control Center System[J].Public Health Rep,2019,124(3):359-363.

[22]Benjamin J M.Cox E D,Trapskin P J,et a1.Family-initiated dialogue about medications during family centered rounds[J].Pediatrics,2015, 135(1):94-101.

基金项目:2022年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

包邮陶维林 18196790239 安徽省马鞍山市含山县银河华庭1栋3单元505

第一作者简介:姓名:陈佳霞(2003.09--);性别:女; 民族:汉;籍贯:浙江台州人 学历:大专在读 ;现有职称:无; 研究方向:临床护理

通讯作者简介:姓名:陈璐(1988.03--);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江西省九江人,学历:硕士研究生;现有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