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陈小燕

山东省高青县第一中学  256300

摘要:以建党百年为背景,将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够帮助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汲取历史经验教训。新中国成立后,党史教育内容与形式不断变化,应探究高中党史教育的演进历程,继续推进新时代党史教育深入发展。强化党史教育内容比重、提高党史专业教师人才比例、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性、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是新时代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党史教育;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研究

1党史教育的价值意蕴

1.1传承红色基因

党的历史是一部在共产党领导下无数革命先辈的不懈奋斗史。在一个世纪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岁月中,党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衍生出的红色精神,凝聚成为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步发展的动力源泉。新时代的青年学生生长在和平年代,未曾见过战争的硝烟,大多阅历简单,生活平顺,缺乏顽强的品格和千锤百炼的意志。红色精神是无数共产党员的传声筒,能将英勇无畏、顽强拼搏的声音传递至青年学生的内心。学习党史,能稳固青年学生的思想基础,为青年学生提供精神补给。学习党史,能使青年学生在为中国开创未来的路途中迸发无限力量,助力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1.2坚定理想信念

高中阶段是塑造个人品格、坚定信仰的关键期,因此需要对青年学生悉心指导,用生动鲜活的史实进行理想信念教育。青年学生的思想观念,指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实践活动。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和清醒剂,历史观正确与否,关系着国家的兴亡、民族的盛衰。因此,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关系着党的百年基业能否永续发展,永创辉煌。学习党史,就是学习中国共产党如何探索真理、运用真理的过程。学习党史,厘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脉络,能够帮助青年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学习党史,并不仅仅是让青年学生无条件对伟大历史人物进行赞颂,也不能因为党在奋斗历程中出现的错误而全盘否定党的领导,而是要从党不懈奋斗的历史中,感悟信仰的力量,从而坚定理想信念。

1.3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主流意识形态代表统治阶级最根本的利益,反映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规范思想行为、稳定社会秩序。苏联解体后,中国成为西方势力重点打击的目标,西方炮制各种谎言,掀起一股历史虚无主义的浪潮,企图全盘否定党的历史,甚至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借此瓦解我国的意识形态。党史教育本身,就是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最有力的理论武器。深入加强青年学生的党史教育,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刻不容缓。对党领导人民革命的这段历史,青年学生要弄清楚、搞明白为什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为什么选择共产党?为什么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只有通过学习党史了解基本史实、正本清源,才有足够的底气回答这些问题,从而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自觉拥护党的领导。

2建国后党史教育在高中的演进历程

2.1初创时期(1949—1956年)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社会处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中。为了加深青年学生对党的思想认同和政治认同,进一步将青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建设联系起来,高等教育部推动全国高中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信念教育与党的历史教育,此时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最好的教育平台。最初思想政治理论课有3门,包括“政治经济学”“新民主主义论”和“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4]。其中,“新民主主义论”阐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初步解决中国革命的前途问题,是早期党史教育的雏形。1953年,为配合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进行政治宣传,高等教育部决定以“中国革命史”取代“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史”以党的历史活动为基础阐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历史必然,厘清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初创时期的党史教育,主要围绕现实革命斗争的需要展开,根本目的是要求青年学生认识基本国情、增强革命的自觉性。

2.2曲折发展时期(1956—1978年)

“中共党史”于1959年被正式纳入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并以胡乔木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三十年》为主要教材,课程的主要内容是讲解毛泽东同志的重要著作,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中共党史”课程开设后,深受高中师生欢迎。但随着国内左倾思潮泛滥,高中成为阶级斗争的战场并一度停课停学,严重影响教学秩序。1970年复课后,“中共党史”仍以“无产阶级下继续革命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凸显阶级斗争现象,教学内容被歪曲,课程的科学性和公信力大大降低。党史教育未能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转而成为加深阶级斗争的工具。此后,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正常教学秩序难以维持,学科建设严重受挫,党史教育发展陷入低谷。

2.3重建整合时期(1978—2005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涤清“左”倾思潮,教育部申明,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对青年学生进行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的理论教育和以中国革命史为主题的历史教育,帮助青年学生准确把握党的发展历程、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最新理论成果。随后,全国各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逐步进入新一轮改革调整,关于党史教育的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变更。“85方案”中,考虑到当时青年青年学生思想认识的基本情况,决定以“中国革命史”取代“中共党史”,此阶段“中国革命史”课程不仅概括党的发展历程,同时还详述中国革命的特点、前途与基本经验,从而揭示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98方案”中,结合时代背景新增“两课”内容,将“毛泽东思想概论”与“邓小平理论概论”作为主要课程,从史实教育转向理论教育。“05方案”中,开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针对当代青年学生的基本情况,对青年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要求青年学生了解党史、国史。这一阶段,高中党史教育由低谷迈入重建整合阶段,并最终在高中思想政治理论公开课中,以“中国近现代史”一课正式确立下来。

2.4创新发展时期(2005年至今)

“05方案”确立实施以后,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体系逐渐完善。党史教育在高中蓬勃发展,中共党史成为政治学门类下的二级学科,专门培养党史研究型人才,突出新时代党史学习的重要地位。2009年中共党史专业逐渐发展壮大,成为本硕博培养层次完整的一门特色学科,此时全国共有3所高中开设中共党史本科专业,拥有硕士点85个,博士点13个。建党95周年之际,多所高中增设中国近现代史专题MOOC,开辟了线上党史学习平台,丰富党史知识活动的开办形式。在一片党史学习潮中,中国人民大学创办了全国第一所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为推动学科建设和学术创新,输送党史专业研究型人才做出重要贡献。教育部也紧跟时代发展,结合中国发展现状,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以下简称“纲要”课)教材做出全面修订,不断丰富发展授课内容,高中党史教育步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

3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要强化青年学生党史教育,使其不断汲取精神养分。因此要抓好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青年学生思维的启迪作用。党史教育与高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融合,能够帮助青年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汲取历史经验教训,从而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淬炼思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陈虹百.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刍论[J].成才之路,2021,(33):38-40.

[2]顾皓原.党史教育寓于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践路径探析[J].中学课程资源,2021,17(10):31-33.

[3]赵伟.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党史教育的融入[J].新课程,2021,(41):104.

[4]田成兰.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路径探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21,(09):86-89.

[5]马鹏涛.党史教育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四重逻辑[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1,40(07):18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