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论述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应用

许治贤

比亚迪丰田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作为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其重要性日益凸显,汽车相关性能也越来越受人们关注;汽车的减振性能作为汽车平顺性、舒适性、操纵稳定性、驾驶感受等的重要指标而备受关注。为了获得更好的减振性能,汽车制造厂也越来越重视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发展和研究。本文对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进行了阐述,以期本文能够为我国的汽车悬架系统的电控减振技术研究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应用

引言: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汽车行业也迎来了发展契机,汽车功能更加多样化,性能更加优化,尤其是汽车虑震性能。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产生较大振动将影响人们操作与汽车安全性、行驶平顺性,并且不利于各构件使用年限的延长。对此,在汽车悬架系统中增加电控减振技术有效解决了该问题,确保汽车平顺与操纵稳定性,带给人们良好的驾驶体验。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较为稳定的发展,人民的生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一、汽车悬架常见故障诊断   

减振器经常出现的问题是性能下降、异响。常用的诊断方法如下:找一段恶劣路况,汽车行驶10km左右,停车用手摸减振器外壳,如果减振器外壳不热,诊断为减振器失效;找一块平坦路面,用力压下车身前部或后部,然后松开,如果汽车车身有2~3次上下跳动,诊断为减振器工作良好,跳动次数过多,则诊断为减振器性能下降;汽车低速行驶时,进行紧急制动,若汽车振动比较剧烈,诊断为减振器失效;拆下减振器将其直立,用力拉压减振杆应有稳定的阻力,往上拉的阻力应大于向下压时的阻力,如阻力不稳定或无阻力,则诊断为减振器失效;检查减振器油缸上端,如果油缸外壳上有油渍,可诊断减振器性能下降,需要更换。另外,减振器在实际使用中会出现发出响声的故障,这主要是由于减振器与弹簧、车架或轴相碰撞,胶垫损坏或脱落以及减振器防尘筒变形,油液不足等原因引起的,应查明原因,予以修理。

二、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内涵

1、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概述。随着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目前已经出现了三种主要的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它们分别是半主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主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和被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通过对这三种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灵活利用,充分发挥弹性元件和基本阻尼元件的功能特性,优化驾驶过程中的道缓冲力,通过利用激振器,使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充分发挥作用,降低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振动幅度,提高驾驶员和乘客的乘车体验,提高了汽车在驾驶过程中的安全系数,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很大便利。

2、半主动、被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半主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和被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减振效果在相比之下,还是半主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效果更好一些,但是半主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和主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技术差别不是很大,相比之下,半主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阻尼系数和弹簧刚度系数的灵活性更大一些,所以导致了其减震效果相对较好。

3、主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主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是三种减振技术中减振效果最好的技术,该技术实施的条件相对于其他两种技术来说比较苛刻,技术设计的基础价格也是最高的,整个技术的能耗非常大,从环保角度讲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目前只适合将该种技术应用到档次相对比较高端的车型之中。 

三、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实际运用分析

1、基础最优控制。对于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发展来说,最优控制是一项基本的目标函数,需要相关人员进行精细化的计算,保证极值的控制输入以及输出数值,并且相关人员要依靠基础的操作经验,利用整体的最优控制进行项目的解析解。相关管理人员要依据计算机技术,对数值解进行集中的优化计算,以保证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能最优化地控制相应汽车运行情况,实现优化的减振效果。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运行过程中,基本的最优控制能实现最佳应用,实现线性控制和预见控制。另外,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是在基础模型上建立起来的,保证基本受控现象的基础状态和控制输入效果的优化,从根本上提高性能指标,并对整体的稳定状态进行优化的提高和升级。只有时间的充足管理和措施的及时性,才能实现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最低能耗操作。在汽车后轮进行最优控制的同时,要实现整体反馈的双作用控制,相关管理人员要对基本软件进行合理化的升级,才能实现汽车整体减震效果的优化。

2、整体自适应控制。对于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运行来说,不仅要对基础最优控制进行集中的项目优化,对于自适应控制也要进行系统的优化设计,以保证对汽车存在的不确定性进行集中的控制,自适应控制主要是针对自动检测悬架系统参数的变化,而产生的相应控制结构。只有实现整体自适应控制系统的优化运行,才能保证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相应指标参数进行优化的升级。若是外界的激励条件和整体参数状态发生相应的改变,就要对基础参数输出进行跟踪和反馈,要实现理想参考模型的建立,就要保证被控汽车的基础振动输出得到有效的数据收集。有部分汽车在汽车的底盘设计上运用了自适应控制,实现整体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的优化运行。

3、基础模糊控制。想要使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基础结构智能升级则需要通过基础模糊控制,该技术也是目前先进的电控技术。基于基本控制目标数字模型的过程中提升语言变量,形成与输出数字变量。另一方面,一些基础模糊控制也可以改善操作实践与人工经验从而达到智能化。现阶段,电控减振技术利用基础模糊控制后推动半自动控制规则与自动控制规则的生成,同时促进有关计算模式的构建,达到模拟计算总体数值与数据,控制汽车主题的俯仰振动与垂直振动。此外,在基础模糊控制中尽管只是基础的运行控制,但也可以实现最优化效果。

4、人工神经网络。该控制技术原理为:设计基础参数过程中将人类神经网络作为参照,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模拟构建人工智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人工神经网络只是在固定描述形式中的项目设计。人工神经网络设计过程中,其主要根据单一的模型与基本模拟,从而达到系统的控制。人工神经网络工作原理和神经元信息处理相似,都是经过基础信息处理单元分析高度非线性信息,确保总体结构长期显现出超大范围的基础效果。基于人工智能化前提下可以优化升级总体控制系统,数据信息处理过程中可以集中处理分布式数据,主动搜集有关记忆与知识提升系统总体推广水平与适用性。因为人工神经网络搜集的数据较多、控制水平强,所以在具体运用时可以达到科学并行。

结束语:结合以上内容进行分析,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传统的被动悬架技术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驾驶需求,更好的应用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优化耗能和控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人们的驾驶体验和安全系数,希望在广大技术人员的努力下,我国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能够更加成熟。

参考文献:

[1] 郭春杰,钟海兵,尹庆,等. 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应用探析[J]. 时代汽车,2020(16):155-156,163.

[2] 陈鹏. 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及应用[J]. 时代汽车,2018(5):117-118.

[3] 黄镇财. 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技术应用探析[J]. 中国设备工程,2019(22):85-86.

[4]夏静.车辆悬架阻尼控制与可调减振器的研制[D].长春: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