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教材课后习题的利用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高中生物新教材课后习题的利用研究

邵兴海

浙江省永嘉中学   325100

摘要:随着新教材的改进与普及,课后习题的利用也应该被给予足够的重视。本文分别从具象化概念性知识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针对性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等三方面论述高中生物新教材课后习题的利用与研究策略,希望此文可以为高中生物教学中课后习题的利用提供一定的思路。

关键词:高中生物;新教材;课后习题利用

引言:高中新教材在我国各省市地区的中小学课堂上正推广开来,其课后习题部分与旧版教材区别较大,着重突出了更具针对性与主体化的习题内容。这样的习题内容可以加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概念性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并培养学生发掘生物知识规律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具象化概念性知识点

生物学科具有知识点较为细致复杂、抽象性较强的特点。在高中阶段,各学科的知识点都向体系化、复杂化的趋势逐渐演化,这就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学习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生物学科的基础知识部分也是如此,该学科在基础性知识的教学过程中会涉及到数量较多,涵盖范围较广的专业性术语,而概念性知识点由于其较为特殊的定义性特点,其语言也往往会较为简洁凝练。这就会为学生造成理解困难、不便记忆以及难以运用在习题中等一系列问题。这种现象的发生会使得教师在课堂上的工作量增加,降低教师课堂授课的效率与学生听课的质量。而概念性的知识点不仅是学生在接触知识之初,首先接触并掌握的基础性内容,更是在课堂结束后,学生进行练习时主要依靠的基本依据。基于这一重要地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新教材新增添的课后习题部分知识点,使得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对基础性的知识进行理解。高中生物新教材课后习题的设计与编写者教材编辑经验十分丰富,且选题和内容设置等均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学生的基础学习具有较大助益,便于其在解答习题的过程中深化对相关概念定义的理解[1]

这里以新教材中《相对性状》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借助这一课课后的习题进行概念性知识的讲解与复习。正常的讲课流程结束后,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对课后的习题进行大致的浏览与阅读,学生可以观察到题目中为大家提供了四组形状。分别是人类的身高体重、动物的毛长与毛短、猫咪的眼球颜色是蓝色与白色以及棉花的绒长与绒短。教材为大家提出的问题是在这四组对应分布的形状中,有哪些属于相对性状?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对问题与题干的阅读后,可以引导学生先自主说出关于这一问题的答案,并请大家在给出答案的同时,讲一讲自己得出答案的理论性依据。再请大家在完成这道习题以后,在教材中翻找到与这一习题相对应的概念性知识点,再由自己来判断自己刚刚得出的答案是否准确。利用这样的教学手段,将课后习题运用于熟记并掌握基础性、概念性知识中,使学生对概念性的知识有了具象化的认知,避免概念性语言的简洁凝练与专业性较强等特点阻碍了学生对于这类知识点的理解与认知。课后习题的价值也因此被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学生们借助解题的形式完成对概念性知识点的学习与强化也有助于大家在后续利用这些知识点进行解题的过程中做到举一反三。这一举措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对知识点的记忆水平。

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我们在对新教材的课后习题类型进行整合与梳理时可以观察到,区别于原有的习题类型,新教材中增添了概念图这一具有创新性的习题类型。而概念图在教师进行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被广泛地运用在关于本学科的知识梳理过程中。所以教师在讲解这一类型的课后习题的过程中,要把握住这一题目类型的优势,以学习单元为单位,带领学生针对已学到的知识,对其进行系统性结构性的梳理。还要引导学生不仅要能填图、会填图,还要能够对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与梳理,自己制作利于自己理解的概念性图表。以提升自身在学习中的效率,更明确地掌握概念性知识定义。

在课堂教学的进行中,伴随着教师的讲解,学生就可以在同一时间对课本上的概念性词句进行勾画与标注,并一一区分重点内容、关键性知识。再在课堂结束后,运用概念图的制图原理,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整合,这样可以充分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加深学生对于概念性知识点的印象。学生也会因此养成较为优秀的学习习惯,并将此习惯在后续课程乃至其他学科学习的过程中予以延续和发展。

三、针对性培养学生解题能力

生物作为高中阶段中较为特殊的一门学科,其具有较为明显的综合性与应用性,所以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与教师的教学水准,就要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养与训练,教师要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准确、高效的解题习惯。例如对统一类型或考察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学生要在这类题目中找到自己的规律,并做到举一反三,一题通、题题通。落实到课后习题上,教师就可以在阶段性教学任务完成以后,对课后习题进行分类与整合,面对考察同一知识点的题目,要对其进行整合,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这一知识点的训练。教师自己也应该提升对课后习题的重视程度,将其与课堂正式的授课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点的同时,也对这些知识点的具体应用存在一定的预期。这里以《生物的遗传》一课为例。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可以先请学生自行阅读教材内容,并根据自己阅读的结果与理解程度,解开与之对应的课后习题。再正式展开对遗传知识点的讲解。并在讲解结束后,引导学生再对刚刚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将两次解答的答案进行对比,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就是:我们可以根据马的毛色为区分点将一群马分为两类,一是白色马,二是栗色马,已知遗传基因B控制栗色,遗传基因b控制白色。在农场的育种工作中,选择一匹栗色公马,请设计配种方案,鉴定其属于杂合子还是纯合子

[2]

在正式对这道题目进行讲解之前,教师可以请学生结合自己面对问题的思考思路与过程,说出问题的答案。待学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以后,教师再对学生的答案给予纠正或者评价。本课的课后习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性特征,在《生物的遗传》这一课中具有着较强的应用性与综合性。其中包括了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等这一课中较为重要知识点内容。所以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对重点知识进行强调,并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如提问式、讨论式、猜想式等等,引导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进行反复的总结与加深。教师还可以适当在课堂上引进多媒体等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与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枯燥晦涩的概念性知识点。而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也要形成自主学习与自动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结合课后习题的引导与应用,完成遗传知识的学习与理解。

结束语:在目前的高中教材生物学科教材的课后习题中,具有着较多的创新性较强的习题内容,这些内容的增加相较于之前版本的教材,可以更具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应用水平。所以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牢牢把握住课本上的知识与习题部分,这样才能突破生物学习中的难点与重点。

参考文献:

[1]邱荣梁.高中生物新旧版教材课后习题设计对比探析[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12):50-52.

[2]孟凡正,王向立.高中生物新教材的课后习题利用浅析[J].高考,2020(34):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