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引发心理危机的案例反思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2-14
/ 2

原生家庭引发心理危机的案例反思

牛清艳

日照职业技术学院 山东日照 276826

摘要:本文对一起在大学生校园中真实发生的原生家庭引发的抑郁症案例进行分析,探讨高校辅导员在遇到此类案例时应该如何干预和处理,并总结出此类心理干预的思路和启示。

[ 关键词 ] 接纳 共情 换位思考 家校共育

一、案例介绍

学生小桐,大二,女,在她很小的时候父母离异,她住在奶奶家,难得见上父亲一面,上小学前父亲去接她,她才意识到这位面熟的叔叔是她爸爸。之后她跟着父亲和继母一起生活。其父亲脾气暴躁,不擅长与孩子沟通交流。她与父亲和继母关系紧张。小桐对母亲比较依恋,偶尔到母亲家居住一段时间都会让她特别满足。但其父亲不喜欢她与母亲有很多的交往。高三时,小桐自杀未遂,这种情况都没有引起其父亲的重视,伤口未愈合就让她回学校上课。新生入学时心理测评结果显示她有重度抑郁倾向,需要对她进行重点关注和心理干预。

二、案例干预

    (一)初步干预

知道了小桐的心理测评结果后,我立即开始了与小桐的谈心谈话。小桐能主动倾诉她的原生家庭经历。她告诉我如果不是她母亲强烈要求拿回她的抚养权,她父亲也不会把她带回身边抚养。和她父亲以及继母一起生活期间,相处并不融洽。每到放假,她都不想回家。别人放假都是满心欢喜的恨不得插翅回家,她放假都是能晚回去一天是一天。回到家也是冷锅冷灶,感受不到温暖。因小桐愿意敞开心扉,我们的谈话持续了近两个小时。因想起了太多伤心的往事,小桐边说边哭,痛快的发泄了一下,而我则积极倾听、同理、给予共情。当天晚上我与其父亲微信联系,告知小桐在校情况,并谈了小桐的心理测评结果。小桐父亲对自己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也有清醒的认识。我建议家长要多关心关爱孩子,多鼓励肯定孩子。其父亲表示以后与孩子沟通时注意方式方法,努力改善自己与小桐的关系。

(二)持续的干预和陪伴

了解到小桐的当前心理状态后,我第一时间向我校心理指导中心提交了小桐的《心理帮扶记录表》,征得了小桐的同意后,帮她联系了专业的心理咨询老师,并转介到心理指导中心。接下来两个月小桐在心理指导中心进行了定期的心理咨询和干预。我还叮嘱其宿舍同学,多关注小桐情绪变化,如有需要尽量给予帮助,有特殊情况要及时汇报给我。

期末考试前夕,我再次和小桐一对一谈话,询问其近期状态如何,有无心理压力和困扰。她表示主要有考试压力,宿舍同学对她很友好,让她感觉很舒服。一想到考试后要放假回家,又忍不住落泪,话语里充满了对其父亲和继母的怨恨和不满。我耐心地听她诉说,站在她的角度理解她,并给了她建议:改变自己的认知,尝试接纳不完美的父亲和继母,多换位思考,改善与他们的关系。在谈话临近结束时,小桐告诉我:如果从父亲和继母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话,她似乎也能理解他们,感觉之前压在心里的大石头被搬开了。

假期里我也定时跟小桐联系。一次,主要是了解她有没有太大的心理波动,和家人相处的怎样等。通话了解到,她假期里去了母亲家。帮助母亲照顾妹妹,在那里度过了很愉快的假期。今年暑假开学前一周,小桐主动向我询问交学费的问题。言语间表露出对父亲的极度不满,自述其父亲种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因为学费她与其父亲大吵一架。我认真倾听她,不断安抚她的情绪。之后和她父亲联系,建议她父亲多关注孩子的需求,特别是情感需求,控制语言暴力,避免激化矛盾。

(三)出现转机

暑假开学后,我和小桐又一次面对面交流。她状态很好,说是现在报了辅导班,忙着准备专升本。他父亲给她交了学费,和她父亲的关系有所缓和。她大一学年的成绩在班里比较靠前,评上了三好学生,还获得了奖学金,让她重拾信心,发现了生活中的美好。她也学会了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努力忘记家人曾经带给她的伤痛,笃信原谅别人就是放过自己。小桐课余时间开始做兼职,赚取生活费,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现在去她父亲家,也帮着打扫卫生,做做家务,与她父亲和继母的关系也在往好的方面发展。

三、案例反思

(一)辅导员要真诚接纳,多方共情,建立信任关系

真诚的接纳会让学生心无芥蒂,愿意倾诉内心感受和想法。有效的心理咨询者会让被咨询者切身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纳被理解的人。只有这样被咨询者才能轻松自在毫无压力地畅所欲言。在和小桐谈话的过程中,我总是积极同理她,用恰当的语言接纳她。当她首次谈及小时候父母离异,被父亲送到奶奶家,直到上小学前才被父亲接回身边,“差点被遗弃”,对父亲的做法表达怨恨时,我对她说:那时的你一定非常孤独无助,很痛苦难过。父母没有征求你的意见,你对他们也特别失望。当得到共情时,她更愿意深入交流下去。小桐的语言表达能力很不错,能流畅地表达出自己的心声。 我们每次谈话,她都能得到情绪上的发泄,谈到开心的事会会心地笑,说到难过的事会伤心地哭。

(二)辅导员要努力调适原生家庭对大学生的不良影响。

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原生家庭,做到“伤痛不相传”。原生家庭是人生不可脱离的一部分,大学生要理性处理和应对父母之间的冲突。父母也是凡人,人无完人。各自的认知、习惯、成长经历不同,思考问题的方式、行事做法和需求自然就不同,沟通方式也会因人而异。每个父母都有自己的无奈和难以启齿的辛酸,事出有因,作为子女不要在判断谁对谁错上纠结不放,而应该想办法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作为大学生要学会换位思考,从理智和心理上认识彼此的差异,站在对方的角度和立场上去看待问题,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通过心理健康课程和开展心理健康活动,教会学生跳出问题看本质。让学生正视原生家庭的压力,重新审视父母与自己的关系。引导学生用平和的心态去接纳并不健康的原生家庭,用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用正面信息来建立和父母的连接。减少抱怨和牢骚,增加努力和改变,调整好心态,悦纳一切。

(三)家校共育,协同合作,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在解决大学生心理危机过程中家庭力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持续关注小桐一年多的时间里,我都及时和小桐父亲反馈情况,并告知小桐情绪受影响的主要因素。为缓解小桐的情绪,改善小桐的家庭关系,我也经常与其父母沟通哪些关爱方式更容易被小桐接受。在了解到因学费问题小桐和父亲吵架的事情时我站在小桐的角度对其父亲表达了期待和要求。期间得到了小桐父母的信任和肯定。其父亲在处理与小桐的关系上也做出了很多改变,让小桐感受到了缺失的爱在一点一滴的回归,心理压力也得以减轻。

四、结语

大学生作为成年人有能力去改变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不良影响,希望父母能用“尊重、理解、支持、陪伴”的方式教育孩子成长,给孩子一个真正温暖的港湾,一个良好的原生家庭环境。辅导员工作不仅是岗位,更是责任。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辅导员应尽职尽责,努力为学生排忧解难,提高为学生服务的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高兰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 北京 :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20.1:259-278.

[2][ 美 ] 托马斯 . 戈登 , 琼林译 . 父母效能训练 [M]. 北京 : 中国发展出版社 ,2018.5:175-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