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提高阅读素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9
/ 2

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提高阅读素养

邱凤珍

汕头金中华侨试验区学校 515041

概要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关键词核心素养、语文能力、阅读素养

阅读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一个人的阅读素养包括语文能力、认知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人文素养等。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那么,阅读是什么呢?《现代汉语词典》对阅读诠释:看(书报)并领会其内容。此解释失之简略。《阅读学新论》指出:阅读是披文得意的心智技能,是缘文会友的交往行为,是书面文化的精神消费,是人类素质的生产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读者是阅读的主体,读物(文本)是阅读的客体。读者通过阅读的方式不仅能认识作者描绘的客观世界,也丰富和发展了主观世界,直观到自身的本质力量和创造潜能,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张志公先生曾说:阅读不仅仅是学习和继承前人或他人知识,它将影响到人类社会现实的和未来的生产、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新课程标准下,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营造书香社会的前提。

如何根据语文学科特点要求,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呢?

(一)以诵读为主线,继承传统,感悟母语的学习规律。

诵读,是一种通过朗读者清晰响亮地念文字材料,从而把付诸视觉的书面语言转化成付诸听觉的、更有艺术表现力的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如对古诗文、散文等课文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感悟能力,还有助于加强记忆,巩固知识,以至写作和口语交际的能力。因而,把诵读作为感悟母语学习规律的主线是至关重要的。

在古诗文教学中,诵读是我国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之一。古代的《三字经》、《千家诗》等启蒙课本,都是采用背诵的方式进行教学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便说明了这样的道理。历史上的一些名家,青少年时期大都下过一番背诵的功夫。巴金十二、三岁就会背诵《古文观止》的全部文章;茅盾能把《红楼梦》全部背下来;马克思能够整段地背诵莎士比亚、但丁和塞万提斯等名家的作品。正是通过大量的背诵,使这些名家都具有丰富的文化积淀,为他们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初中阶段的学生精力充沛,记忆力强,多背诵一些优秀的古代诗文,对他们日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将会终生受用。特级教师李裕德先生曾在1999年12月专门谈语感教育重要性的时候指出,语文学习最初就是要背书,我们在弱国心态强国梦的思维定势下,盲目学习外国的时候,往往容易轻易否定自己。我们彻底否定了一味死记硬背,也否定了通过背诵培养语感的成功经验,搬来了红领巾教学法,导致语文课由经验型转变为知识型。到高考的时候再让学生背诵,学生记忆的黄金时代已过,违背了母语学习的规律。这个教训应该记取。实际上,李裕德先生说的就是要求学生在记忆的黄金时代,通过背诵,培养语感,掌握母语学习的规律。

要使背诵古诗文真正达到强化记忆,巩固知识,培养语感的目的,除了多读、多背、多记外;尤其要讲究背诵的方式方法。主要的方式方法有:1、按照画面背诵。这适合于写景状物,借景抒情的古代诗歌,如《敕勒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大部分诗歌都适用。2、按情节发展和结构层次背诵。如《狼》、《愚公移山》、《桃花源记》等可按情节线索背诵;如《陋室铭》、《爱莲说》等可以在理解文章的结构层次后背诵。3、采用整体认识,分段消化,取,如《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长可采用此法。具体方法的采用要根据诗文的具体内容,灵活使用方便有效。

正是因为诗文诵读对提高学生语言文化素养,陶冶学生心志情操有巨大的作用,近年我校开展了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读书活动,就是充分利用学生记性好阅读优势,让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多背诵一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多积累一些终生受用的文化知识。现在,校园处处书声琅琅,展现出书香四溢的教育新风貌。

(二)以阅读为主体,提高语文能力,营造书香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语文的内涵已发生了变化,它包括语言文字运用和信息技术运用两个含义。当今的信息社会,人们每天都面临来自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书籍、电脑网络等媒体的信息轰炸,从某种角度来讲,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选择、利用信息的过程。对中学生来说,繁重的升学压力,使他们直接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很少,在这种情况下,阅读就成为我们感受生活、了解社会、获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途径而阅读能力的高低(即从书面语言符号获取意义的智力技能的水平)将直接影响对信息的选择理解运用效果,因此,培养阅读能力不仅是当前语文考试的需要(阅读一般占考试内容的60%以上),而且更是面向未来社会的竞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实际应战能力的时代要求。

阅读的方法有很多,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分为朗读、默读、精读、略读、跳读等等。不同阅读材料要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针对中学语文教学的要求以及学生的特点,精读、略读和选读是初中阶段最基本的阅读方法。简述如下:

1、精读和略读。精读是阅读的基本技能,也是略读、快读和其他技能的基础。精读是一种对读物认真细读精心揣摩的阅读法,这是与略读相对而言的。古人云:读书切戒在荒忙,涵泳工夫兴味长。精读强调的就是咬文嚼字,穷根究底,品其神韵,明其精义,最终落脚于思考与发现。略读就是抓住关键问题,有针对性地在较短时间内掌握文章的精髓。对此,英国数学家哈默顿曾有过类似的论述:阅读的艺术,就是怎样适当略过不必要阅读的部分。哪些是不必要阅读部分?哪些是必要的阅读部分呢?这就需要老师的精心指导,根据不同体例、不同内容的文章,抓住重点、关键、疑难部分,精细地读。使学生养成精读深思的习惯,学会阅读各类教科书,进而独立阅读名著、科普等读物。

2、选读。选读就是有选择性的阅读。这由中学生在认知自然、社会、思维方面的不全面;信息的多源,信息的多变,信息的多歧;读物数量的无限性、质量的差别性及阅读时间的有限性等阅读背景所决定。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所以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和校外阅读,教师的指导特别需要提倡择真而读,择善而读,择美而读。使学生的认识水平、知识结构和思想境界不断的得以提高和完善,以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

培养阅读能力具有渐进性和长期性,而语文阅读内容又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所以,除了以上三种基本阅读方法,还有两种辅助性的方法也是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一)做好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即阅读书籍报刊时随手而作的记录,是中外学者都很重视的一种阅读方法。它有明显的作用:有利于理解和把握内容,有利于强化和巩固记忆,有利于积累和使用材料,有利于锻炼和开发智能。徐特立先生曾经告诫中学生朋友不动笔墨不读书马克思的《资本论》就是在作者平时的几十本读书笔记的基础上写成的。(二)做好课外阅读。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了解社会百态,感受人文精神,这是语文学习的目的所在。苏霍姆林斯基也曾告诫我们: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们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壁把他们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因为在世界的奥秘中包含着思维和创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

由此可见,阅读是语文教学的根本。语文教师应以学生为本顺应时代要求提高阅读素养,坚定文化自信,学会学习为未来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建设营造书香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