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协同育人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新时代高职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协同育人

李哲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010070

摘要:高职院校实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转变,探索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形成“大思政”格局,既是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保障。建构高职院校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协同育人机制,有利于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从“技能本位”向“德技并修”转变,有利于高职院校整合教育资源,实现“育人”与“育才”统一。

关键词:思政课程 课程思政 协同育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坚持各科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紧密融合、同向同行,以此来达到协同育人的根本目的,高职院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目前高职院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中存在重专业建设,轻思政教育,专业课与思政课缺乏合力,未形成有效的协同机制等问题.需要构建思政课与专业课衔接配套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育人新机制。培养出兼具专业能力和道德修养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的核心使命。

思政教育显性和隐性相结合具体到实践中,既要保证思政教学的“专业属性”,还要保证专业教学的“思政属性”。 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保障功能,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和学生自主发展需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建设和学生学习全过程,逐步形成高职学生专业“纵向结合、横向协同”新两路育人模式,将育人元素贯穿学生课程学习各阶段,融入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纵向学习的全过程,即协同实践育人、文化育人、心理育人等育人体系,同时拓展育人元素的广度,融入校内外、课堂内外横向育人全方位,探索教育教学与思政教育的知识触点、活动触点和实践触点,形成三个课堂、校企协同育人,让立德树人“润物无声”。通过该模式,显著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认同感。

新时代高职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协同育人既是对长远育人格局、体系、标准的重新建构,也是对当下育人项目、载体、资源的整合。以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为例,路桥专业课程有道路勘测设计、路基路面、桥涵工程、道路桥梁施工技术、路桥工程概预算等相关理论课程,以及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路桥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等实践课程,是土木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专业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土木类学生掌握道路与桥梁的基本概念、施工方法和概算预算方法。路桥方向课程作为专业课程的一个重要部分,在新时期课程思政背景下,也是具有肩负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立德树人的职责。传统土木类专业中的课程基本上是以专业理论知识为主体,课程理论性强,知识框架复杂,部分专业课程难度较大,这就导致学生认为专业课繁杂枯燥,并认为从事路桥工作的艰苦,对路桥工程建设了解和认同程度也不足。所以,在路桥工程系列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势在必行。路桥方向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为:以路桥工程文化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三方面发掘思政因子,引导学生将传授知识与立德树人相结合。

     1.利用课程的实践环节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相比从理论课程抽象的理论概念和逻辑中发掘“课程思政”因素,实践教学环节具有一定特殊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涉及的“课程思政”元素偏于模糊不易凝练,但学生在此环节获得的综合运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协调能力等效率较高,如果在此融入“课程思政”因素,则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有较强的塑造,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发掘“隐性”思政资源,使其与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形成协同效应,达到对学生思想品德、健全人格、思辨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在课程实践期间,在实习的过程中针对施工对自然破坏的话题,将课程思政教育有机融入,开展研讨性学习,并引入“绿色建筑”的低碳理念,学生积极地参与讨论与思考,运用学习的专业知识,考虑交通量、成本、地形等因素,设计利益最大化且美观的方案。在参与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拓宽了专业领域知识,学生对工程、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有了独到的理解,这对以后从事专业领域工作具有积极的影响。

2.将“翻转”课堂式教学引入德育因素。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是授课的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既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也可以促进对“课程思政”元素的吸收。“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形式,课程中定时以学生为主体,例如介绍一项工程,从工程、社会、自然等角度入手,講解自己的理解与感想,并给予点评。每节课以这一形式作为开场,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新颖的课程结构和授课方式使学生切身体会工程、自然、社会中千丝万缕的联系。依托德育塑造学生正确的“三观”,使学生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民族自豪感,提升学生对当代工程师的理解,使学生在学习工作中精益求精,发挥工匠精神,最终达到“德、智、体、美、劳”的全方位发展。

在理论授课过程中引入德育元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提升学生课堂积极性的同时也对学生的全方面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互动式“课程思政”课堂教学,可以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理解程度,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素养、理想信念、道德意识。

3.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为切入点,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疫情期间线上授课已称为一种必要的授课方式,在此期间需充分展示“路桥+课程思政”的重要成果应用,将线上教学、专业教育、思政教育有机融合,积极地进行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大思政”格局的探索和构建,深入挖掘专业课程内所蕴含的思政元素,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和专知识体系教育深度融合,在战疫特殊时期为学院学生上好专业思政大课,引领涤荡土木学子心灵,激励路桥专业同学们立鸿鹄志、做追梦人,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作贡献。

线上教学方式为道路桥梁技术专业教学新理念的探索提供了条件,交通强国的建设、城市交通问题的挑战、智慧交通等新技术的涌现等,对交通行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向人才需求, 培养学生系统、多方法地解决在交通规划、设计、管理以及科学研究方面问题的能力, 对高校和老师也是一个挑战,就需要在原有教学方法上进行革新。以交通问题为导向,教师利用线上教学方式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特点,引导学生按照设计的问题,自主学习相关知识点及其综合应用的途径,培养系统性思维,是交通学科教学新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探索。线上教学的全面实施,无疑给了高校老师探索先进教育理念的机会,可以结合问题导向教学等方法最大限度地引导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

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构筑育人大格局,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效能,是新时代我国高职院校面临的重大课题。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要以制度协同为前提,加强教学管理的顶层设计;以课程协同为核心,建立多维立体的课程体系;以队伍协同为关键,加强教育主体的构建与提升,最终形成制度协同、课程协同、队伍协同,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参考文献

[1]杨彩平.新时代高职院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机制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12)

[2]魏瑞花 .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20(10)

[3]张莎.对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思考[J].现代职业教育,2020(33)

[4]夏玉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探究[J].中国教师,2020(24)

课题项目:内蒙古自治区教育科学研究“十四五”规划课题,《新时代高职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协同育人研究》,课题编号:NZJGH20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