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3-01-07
/ 2

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研究

王妮芝

龙马潭区龙马高中英才学校    四川省泸州市   646000

摘要:目前,我国的教育资源配置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影响着教育公平,政府有关部门必须把握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契机,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从而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重点阐述了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公平的意义,探讨了如何利用教育信息化来促进教育公平。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教育公平;师资配备

由于环境、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各个地区的教育程度也是有差别的。尽管各地的教育体制不断创新,教育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各地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力量的巨大差异并不能在短期内得到改善。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一种新型的教育方式出现在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学前教育的公平。

1.教育公平与均衡概述

教育公平是国家在分配教育资源时所遵循的一种合理的准则或准则。“合理”指的是与整个社会的发展与稳定相一致,与每个人的个人发展与需求相适应,并根据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对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教育均衡,也就是教育的平衡发展,本质上是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中享有同等的教育理念,并保证教育的实践性[1]。它的根本要求是在学校与学校之间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实现教育的需要和提供的相对平衡,最后实现教育资源的配置与利用。从个人角度来看,教育均衡是指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中所享有的权利与机会均衡;从学校的角度来看,教育平衡指的是区域、城乡、学校和各种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布情况;从社会角度来看,教育均衡是指教育所培育的劳动人口数量与结构是否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之间的比较平衡。

2.教育发展不平衡和不公平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教育发展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当前教育的弊端。尤其是教育不公平和不均衡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它的特点是:

2.1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在教育机会方面,不同群体之间的不平等和不均衡是导致我国教育发展不公平和不均衡的重要原因。一是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所导致的个人接受教育的机会差异;二是,由于家庭背景、社会地位的差异,导致了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三是,弱势群体在受教育上的不公平;四是,男女在接受教育方面存在着差异;五是,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2]

2.2教育资源不平等

从教育资源的分配上,也可以看出,我国的教育发展不平衡主要体现为:地区之间的不平衡。我国的教育地区不平衡,不仅体现在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的学校办学条件、教育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同时也体现在同一地区内经济发达地区和落后地区之间的差异。其次是农村和农村之间的不平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也是城市和农村地区儿童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学校之间的不平衡是其最终的体现。我国教育校际发展的不平衡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着差异;二是,同一地区的不同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着不平衡。

3.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平等方面的作用

3.1提高教育渠道多样化特征

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课堂以外的教育途径,还可以为师生之间的沟通创造便利条件,从而推动教育的多样化发展。通过实施教育信息化,扩大了教学中人与人的交互作用,形成了人、机、人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的运用,使不同地域、不同环境的学校、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教学途径,使教育资源的获取途径多样化,从而达到教育的公平性[3]

3.2实现教育资源共享

推进教育信息化,使各地的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共享,使教育资源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教育信息化有一个统一的网上平台,它突破了传统教室的时空限制,让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并获得更多的文化知识[4]。当前,手机互联网逐步在全国范围内普及,为教育资源的共享奠定了坚实的硬件和软件基础。在传统的教育工作中,优质的教育资源往往会流向那些经济发达的地方,所以,只有那些经济发达的地方的孩子们,才会得到来自于那些偏远地区的老师们的教育和知识。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使贫困地区的孩子可以在网上聆听名师讲课,享有与发达地区同等的教育资源,从而提高了教育的公平性。只有在缩小城乡差距、实现教育公平的前提下,才能推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信息技术的持续创新与发展,是促进我国优质教育资源流动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重要切入点,可以说,现代信息技术与远程教育技术的运用,使中国的乡村教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同时也为城乡居民提供了同等的教育资源,减轻了乡村教育的压力,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公平。

3.3加强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与沟通

我国的人口基数很大,所以有些地方不具备小班教学的条件,多数班仍然有数十个学生。一节课的教学时间很短,学生回答问题、参与交流的时间也很少,老师们更多的关注那些个性活跃、基础扎实的学生,而忽略了其他学生。长期处于“隐形”的学习环境中,导致学生缺乏自信,个性变得更加内向,从而对其创造力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局限,为师生搭建起“第二课堂”,增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与交流,让内向、学习基础差的同学都可以通过网上与老师进行交流,老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水平,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从而达到教育公平的目的

[5]

3.4促进高等教育的平等

高等教育在分配社会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实现高等教育的公平性,从而推动社会的稳定。将信息技术与现代远程教育相结合,可使教育优质资源共享,使高等教育的公平性得以落实。比如,远程教育可以扩大高等教育的范围,让普通老百姓也能享受到高等教育。它突破了时空的局限,尊重个体差异,实现了教育的差异性。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课程获得更好的教育。教育信息化,为乡村、边远山区的孩子们提供了高质量的教学,名牌大学的高质量课程也不再是遥不可及的事情,在资源方面,城乡的教育资源也更公平、更平衡。

3.5推动职业教育的平等

与高等教育相比,职业教育面向的人群要多得多,而且就业门槛也相对较低,职业教育可以保证大部分人的受教育权。在高职教育中,实现教育信息化,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聚集和传输的作用;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也为教师的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教师充分利用信息资源,掌握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技术,提高了教学质量。现代资讯科技可以为创造教学环境创造有利的环境,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兴趣、特点随时随地与老师及同学进行交流,达到个性化、合作、终生学习的目的,从而达到教育公平、和谐社会的目的。

4.提高教育公平的教育信息化战略

4.1加强运用信息技术的理念

与教育信息化发展相结合,实现教育公平,必须主动创新信息技术应用理念,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推进教育公平。只有通过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信息化、信息化等手段,使教育资源价值最大化发挥出来,才能使教育信息化在教育中得到充分体现。

4.2强化资源建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的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也是教育信息化的灵魂。为此,教育部门要组建一支由软件专家、教学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技术专家组成的教学团队,把教学软件与课程相结合,使之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使之能够真正服务于素质教育、新课程的教学。教育部门要正确处理区域资源网和资源库的关系,实现教育资源的互联互通,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以实践为指导,加强各地区的资源服务平台建设,将更多的数字教学资源存储起来,便于师生查找、下载、共享、共享。

4.3改革师资培养制度以弥各地教师间的差距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行教师培训制度,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一环。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教师不仅拥有一流的教学设备和优质的教学资源,而且提供了大量的学习和培训机会。师资培训能够促进各区域教师的交流与学习,从而缩小不同地区教师的教学水平差距。农村边远地区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和其他资源,很难有机会外出接受培训,而通过网络进行远程教育则可以有效的解决这个问题。在网上学习,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老师可以自行规划自己的学习进程,在网上听取专家们富有先进教育理念的授课,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相互交流教学经验与理念,吸取和借鉴别人的优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手段,实现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教育差距还体现在城乡差别、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要克服我国教育软实力不足的问题,必须进行改革,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构建新的区域均衡发展格局。

4.4加速信息化落后学校的教育信息化进程

“落后学校”是相对于“好学校”来说的,它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时期,一定地区的办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学水平相对低下、社会信誉不佳的学校。要加快发展薄弱学校,必须扩大优质资源覆盖范围,加强对弱势学校的改造,在合理分配资源的同时,采取政策上的支持,以确保薄弱学校的教育投入,提高办学水平,争取早日把薄弱学校建成全国统一的水平。

5.结束语

实现教育公平、保障每个儿童享有教育机会和公平的教育资源,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当前,教育信息化的顺利运作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政府必须在整个教育系统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同时还要在全体儿童的父母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共同推动教育的公正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旻君,魏依云,黄亚平.促进学习机会公平:后扶贫时代的乡村教育信息化——基于机会多元主义理论视角[J].中国教育信息化,2022,28(08):54-63.

[2]胡钦太,张晓梅,张彦.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研究检视:问题域框架与问题优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02):93-103+207-208.

[3]黄婕,林梓柔,胡小勇.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公平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教育信息技术,2022(03):3-7.

[4]高松,李正,项聪.信息化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公平——以东西部高校课程共享联盟实践为例[J].中国大学教学,2022(03):4-10.